教案的制定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他们的需求和反馈,理想的教案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以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能力,以下是淘一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民族画教案推荐7篇,供大家参考。
民族画教案篇1
文本解读:
第一次读《我们的民族小学》这篇课文,便被那色彩绚丽而又朴素自然的文字深深吸引。读着读着,一会儿仿佛是在欣赏一幅多彩的画,一会儿又像是听着一曲动听的歌。课文字里行间洋溢出的和谐之美,让人心生许多感动。真是一篇值得学生用心品读的好课文!
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在原作中为“民族小学”,选进教科书时编者加上了“我们”,这样深化了课题的内涵,还巧妙地把读者和文本联系起来,读起来给人一种亲切感。“我们”,可以指民族小学的孩子们,也可以包括欢唱的小鸟、山林里的动物朋友和大青树、凤尾竹,往大了说,还包括所有读者,甚至可以指全国人民。让学生细细地读一读课题,定能拉近和文本的距离,更好地进入文本。此外,“民族小学”对于学生来说既新奇又亲切,可以此为线,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朗读课文时找到文中表现民族小学特点的词句。
课文第一自然段写了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的情景,虽然只有四句话,但每句话的画面感都非常强,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例如第一句,将状语“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前置,第四句“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排比手法的运用,都使得所描绘的景物变得更加形象生动。四句话角度不同,但连起来却形成了一组近乎完美的景象。开满各色野花的小路和穿着民族服装的小学生,对小鸟的关爱、对教师的敬爱和对祖国的热爱,处处都体现着美,一种和谐自然的美。正如第一自然段后泡泡框里的提示“我好像看到了这样的情景”,此时学生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一边想象画面一边有感情朗读,积累课文优美的语言。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这句话为第二自然段,作用主要有三:一是用声音连接画面,巧妙过渡到下文民族小学上课的情景;二是边疆民族小学的特点一个表现;三是再次体现了和谐之美。的确,在课文勾勒的意境里,这样的钟声比任何现代化的铃声都更加自然、悦耳。
第三自然段前五句描写孩子们上课学习的情景,第六句描写下课游戏的场面,写上课情景的语句都紧紧围绕着“那声音真好听!”。民族小学的孩子读课文也许不够标准、有感情,但想到这是一群不同民族的孩子,他们语言不同,习惯不同;这是在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一个有些落后的云南小山村,谁都会认为这声音是最好听的。课文用众多笔墨写窗外安静的场面和动物们听课的情景无疑也说明了这一点。作者吴然就曾在一篇文章中这样说道:“不论是谁,在那样偏远的、靠近国境线的小学里,听到孩子们稚嫩的、唱歌一样的读书声,你不能不感动,那是多么好听的声音啊!”所以,“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这些不可思议的语句展现出的是一种和谐的美,而这美的背后是作者对民族小学浓浓的爱。理解到这里,可以让学生在用好听的声音朗读课文的基础上默读全文,读出文字背后作者的思想感情。
最后一段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升华,以两句诗意的语言展现出来。和第一自然段相似,这两句话也勾勒出一个现场感很强的画面。让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读出作者对民族小学的赞美和自豪感,体会到这是一所令人难以忘怀的学校。“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学生背下这段美丽的文字,或许他们会因为脑海里记住了这个意象而产生更多对云南的向往,又或许他们有一天真的见到了这样一所民族小学,会不由自主地吟诵起这些语句来。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1、谈话引入课文,师生共同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第一课——我们的民族小学。
2、让学生分段读课文,检查预习读书情况。相机指导学生认识巩固“傣、昌、昂、跤”四个生字。
教师要注意方法的引导和习惯的培养,教学中可提问:你读得这么好,能说说你是怎么预习的吗?
3、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由读、比赛读等方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流利。
师: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话分别有几句话,读是时候要注意停顿,把课文读清楚。(根据学生读书情况适时指导)
4、全班把课文齐读一遍,读后交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各民族小学生在民族小学里学习的情景,进而了解每一部分的内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师: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课文哪里写了孩子们上学路上的情景,哪里写了孩子们学习的情景?
5、师小结:同学们不仅会读书,把课文读得很正确、很流利,而且会思考,读懂了课文的`意思。
二、学习字词。
1、出示“坪、坝”等12个生字,检查学生生字预习情况。
师:大家的课文读得很好,不知道生字预习得怎么样呢?现在我们进行“我指你读”的游戏。
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
师:能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吗?
3、根据学生学习情况以及生字的特点让学生运用给生字注音、找音序、找部首、组词、造句等方式巩固生字。
4、学生书写生字,师巡视,个别指导。
5、组织全班同学评价生字书写情况,激励大家把字写得更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课文优美的语言并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明确默读要求,了解课文是怎样表现民族小学的特点的。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以及其它关键词句,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3、体会文章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感受“美丽”。
1、读课题,谈感受,巧妙过渡都课文的学习。
师: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我们的民族小学》,首先请同学们把课题细细地读一读,边读边想,你有什么想说的?民族小学和我们的小学一样吗?
2、结合插图默读课文,找出表现民族小学特点的语句,了解到这是一所美丽的边疆的山村小学。随后教师出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让学生齐读。(教师要相机引导学生明确默读要求:默读时要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还可以动笔画出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师:默读完课文,这所民族小学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认为这是一所怎样的民族小学呢?
(板书:美丽)
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现在我们就去孩子们上学的路上看一看吧!
(1)、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找到表现“美丽”的词语和句子,如“绚丽多彩”等,并谈体会。教师可让学生看资料袋,并向学生介绍少数民族的相关资料。
(师根据学生回答在“美丽”上面板书“小路、服装、校园”)
(2)、学生个别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重点引导体会“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和“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两句的画面感,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把民族小学的“美丽”读出来。
(3)、小组读、男女生读,读出感情。读后再谈体会。
4、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民族小学的钟声展现出的独特的“美丽”,初步了解本段在文中的过渡作用。
(板书:钟声)
(2)、默读第三自然段,知道本段前五句写上课的情景,第六句写下课的情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那声音真好听!”一句的作用。
师:注意到本段有一个特别的标点符号吗?——“!”,你体会到了什么?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孩子们的读书声很好听?
(板书:书声)
(3)学生个别读、比赛读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读出人物、动物和景物的和谐美,进而理解作者对民族小学的喜爱和赞美。
师:在这样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教室里坐着穿戴不同的各民族小学生,他们是那么认真地读着课文,如果你就站在窗外,你会……?
同学们,就在民族小学孩子们读书的时候,作者吴然爷爷就站在窗外,你们猜他心里面在想什么?
(4)、结合“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一句对学生进行民族大团结教育。
师: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是啊,这读书声多么动听、多么美妙啊!它和我们教师传出的读书声有什么不同吗?
出示“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可试着让学生模仿着说句子,如“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画画、唱歌。”“里同学们的民族不同,但老师对他们的爱是相同的。”等等。
师:同学们,我们国家的56个民族就像56个兄弟姐妹一样,大家都是一家人。再想想课文,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学习,多么幸福,多么温馨啊!你们能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读课文吗?
师:读得真好。用不同和相同说话,我还想到了一句“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片操场操场上游戏。”。
(5)、学习第六句,体会下课热闹的场景,有感情朗读第六句。读后全班齐读第三自然段。
(6)、模仿第六句进行小练笔,为本单元语文园地的习作作准备。可让学生写一个游戏,是什么游戏,和谁一起玩的,玩的过程中做了什么,说了什么,玩后想了什么。
下课了,同学们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总结全课,升华“美丽”。
1、默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让学生说说仿佛听见了什么,看见了什么?
2、体会课文结尾省略号的作用,进行思维拓展。
师:这里为什么用省略号呢?你还能接着往下说吗?
3、再次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进一步感悟民族小学的美丽。
4、推荐学生课后阅读吴然的散文集《小鸟和守林老人》。
板书设计:
1我们的民族小学
(小路、服装、校园)
美丽
(钟声、书声、游戏声)
附课文:
1我们的民族小学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钟声敲响了。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民族画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认字9个,写字6个。能结合上下文理解“魔爪,油然而生,倾注,居安思危,警钟长鸣”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知道国歌的创作过程,感受“中华民族的最强音”的深远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奋发图强的情感。
教学重点:
体会《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国歌的现实意义,感受“中华民族的最强音”的深刻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人说音乐是凝固的史诗,音乐是作者情感的奔流。好!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歌曲。(播放音乐)你知道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吗?当你听到这雄伟、激昂的国歌时,你有什么感受?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与国歌有关的文章。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圈画生字;把课文读通读顺;找出读懂和不懂的地方,做好批注。
2.思考问题:“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指的是什么?”课文围绕它写了几方面的内容?
3.检查反馈
(1)读一读奴隶剧本谱曲自豪倾注
力荐气概魔爪压迫侵占催人奋进豁然开朗
振奋人心油然而生居安思危警钟长鸣
(2)“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指的是什么?”课文围绕它写了几方面的内容?
指的是《义勇军进行曲》。写了三方面的内容:谱写、传唱、定为国歌。
三、导读理解
1.同学们,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歌词(出示歌词),请大家用心读一读,说一说有什么感受。并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
2.是啊!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无论走到哪里,只要听见这歌声心情就会汹涌澎湃,民族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
(拓展想象在奥运会的赛场上,在庄严的天安门广场,在60年国庆的盛典,在神舟七号升入太空时)理解“油然而生。”
3.《义勇军进行曲》是怎样创作出来的?指名朗读课文第三段,标画重点语句。
交流汇报:(1)通过读文有两个名字已深深的印在了我们的脑海中,他们是词曲的作者田汉和聂耳。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出示图片)
(2)理解《义勇军进行曲》创作的历史背景,田汉为什么能写下这振奋人心的歌词呢?
出示句子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又把魔爪伸向了华北。人民群众自愿组织起义勇军,奋起抗战。
理解“魔爪”和“奋起”从这句话读懂了什么?
(3)出示课件拓展
日本帝国主义在我们的土地上任意烧杀掳掠,胡作非为,无恶不作。人民颠沛流离,流离失所。这是怎样的一个苦难的中国啊!960万平方公里容不下一个安静的课桌!面对如此,一幕幕打动着田汉,一幕幕撕扯着田汉的心,不屈和反抗激烈的情感充斥着他的心。
(4)当聂耳拿到这歌词时,他有什么表现,是怎么做的?
出示句子
聂耳看到这振奋人心的歌词,激发起极大的创作热情,立即动手谱曲。他把自己关在简陋的住房里,一会儿弹琴,一会儿高唱,一会儿按着节拍走动。他把对祖国和人民的爱,对敌人的憎恨,都倾注到每一个音符中。
从“立即”一次体会到了什么?理解“倾注”的意思。体会聂耳用火热的心,激奋的情来融汇对祖国的爱和对敌人的恨。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这段话。
(5)就这样义勇军进行曲谱成了,让我们一起再次聆听这首歌。感受这首歌曲高昂集越,催人奋进的特点。(播放义勇军进行曲)
(6)齐读最后一句话。
4.这首歌不仅迅速传遍了全中国,而且还传遍了世界。为什么一首歌有如此大的感召力?
默读4、5自然段。填空《义勇军进行曲》传遍了全国,无数安国志士唱着他走上了抗日前线,成了(鼓舞人民战斗的号角);传遍了世界,成为反法西斯战线的(一首高昂的战歌)。
4.同学们,国歌代表着一个国家。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义勇军进行曲》怎样定为国歌的?
理解“力荐”“警钟长鸣”“豁然开朗”
虽然大家都力荐他,但在初定国歌时也遇到了一个小故事,谁来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一下。
是我们的周恩来总理解决了这个问题,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5.今天,当我们唱起国歌时,就会想起……。引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升华
同学们,在战争年代国歌体现了中华民族奋起反击,抵抗外辱的最强音。在我们祖国处于危难险重的时候,在我们国家取得巨大荣誉和成就的时刻,中华儿女用自己的方式奏响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出示语言训练:当时,唱起《国歌》我们会。(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畅谈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再次感受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作为中华儿女的我们,让我们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时刻警钟长鸣,居安思危,吹响战斗的号角,唱起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奋斗向前!
民族画教案篇3
设计思路:
本次活动是在“我是中国人”的主题背景下产生的。在区角活动中,我发现幼儿对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特别感兴趣。由此而引发了一系列关于少数民族的疑问。为了让幼儿对少数民族有更深入的了解,本次活动我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把音乐融入到课程中,让幼儿在感受具民族风格的音乐氛围中,进一步认识少数民族的服饰、风俗。
活动目的:
1、让幼儿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萌发爱祖国的情感。
2、初步了解傣族的主要生活习惯及居住地。
3、在了解四个民族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的音乐风格尝试表演舞蹈。
活动准备:
1、课前丰富有关地理知识,幼儿已在区角活动中,对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等歌舞及服饰有一定的了解。
2、自制ppt,录音机。
3、幼儿与老师自制的少数民族服装。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播放多媒体课件呈现中国地图,幼儿各自讲述知道的中国地图知识。
2、听各族音乐,辨认他们各自属于哪个民族,并尝试找到他们在“大公鸡”身上的位置。
二、了解各民族的风俗、饮食、服饰
1、放映投影片,探讨三个民族的服饰特征并了解其生活习惯。
放映投影片,让幼儿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各自讲述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的服饰特征与主要生活习惯。
2、了解傣族服饰与风俗
(1)“今天请来了一位小客人(老师扮演小客人,跳着孔雀舞进场)你知道这只小孔雀是从哪里来的吗?”(小孔雀自己介绍自己的家乡)
(2)“小孔雀的衣服漂亮吗?你们来说说小孔雀的衣服和我们的衣服什么地方不一样?”(幼儿自由讲述)
(3)教师与幼儿一起探讨傣族的风俗。
三、听四个民族的音乐创编跳舞
(1)“小孔雀穿那么好看的衣服来跳舞你们想不想穿上好看的衣服来跳舞?”
(2)幼儿穿自己喜欢的民族服饰,找到“大公鸡”身上自己的家乡。
(3)幼儿倾听音乐,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音乐就请穿上这个民族衣服的小朋友跳舞。
民族画教案篇4
活动区域:
美术区
活动内容:
多彩的民族服饰等
活动目标:
1、能用各彩色即时贴,各彩纸,珠片,绸带等装饰各民族服饰,并且有耐心的坚持完成一个作品。
2、活动结束后能将所有材料整理整齐。
活动准备:
各民族服饰的范例、纸、即时贴,彩纸、珠片、绸带、勾线笔。
活动过程:
1、重点指导:
(1)观察重点
幼儿是否能安静耐心地用各彩色即时贴,各彩纸,珠片,绸带等装饰各民族服饰。
幼儿在活动结束后,是否将所有材料整理整齐分类归放。
(2)指导重点:
引导幼儿把老师所给的材料都用上来装饰各民族服饰,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提醒幼儿要完成一件完整的衣服后,再去制作另一件。
2、交流:
预设:今天你的民族服饰装饰的最漂亮,你能说说你是怎么装扮它的呢?
运动活动
活动内容:蹲蹲乐
活动目标:
训练幼儿大肌肉群的发展
活动准备:
毛巾、衣物篮等。
重点与难点
能准确听清口令较快速度地反映。
活动流程
1、 扮演角色,活动身体
t:我们现在是一个个大萝卜和大青椒哦。青椒,萝卜们,动动身体。
2、教师介绍游戏规则
t:现在我们分别要派出18个小朋友分成3组比赛,每组比赛6个人,
6名队员每个人起个外号,比如分别叫茄子,西红柿,大白菜,青椒,胡萝卜。
然后由一个人开始,比如由胡萝卜开始,他就做坐下起立的动作,然后打出“胡萝卜蹲胡萝卜蹲,胡萝卜蹲完青椒蹲”,这时候青椒就赶紧也做坐下起立的动作,然后再打出下一个蹲的是谁,
谁要是在5秒钟内接不上谁就被淘汰,如此类推,最后剩下的就是获胜者 ,切记的是一定要先做坐下起立的动作然后再打下一个蹲的人是谁。
幼儿游戏
t:胡萝卜蹲胡萝卜蹲,胡萝卜蹲完青椒蹲。
(幼儿听口令练习)
4、难点练习,重点指导
能准确听清口令较快速度地反映。
5、游戏结束,放松身体
全体幼儿听“熊跳舞”音乐,做放松动作回教室。
反思与调整
记录:
幼儿对这个运动游戏表现出了十分的兴趣,老师在没有明确说清楚游戏的规则前有些幼儿就已经自己开始在那里玩了起来,还不亦乐乎,带动其他幼儿也开始自己管自己的游戏起来。经老师一再强调后重新拉回了他们。游戏开始了,有部分幼儿听到是自己蹲的时候没有蹲。像李兆淳完全反映不过来。一个幼儿反应不过来导致其他幼儿极度兴奋得想去提醒他,导致游戏混乱。
分析:幼儿对于户外的游戏都会十分的兴奋,这时就要把常规的抓管放在首位。在教师讲解游戏规则的过程中,会有幼儿听了一半就自行兴奋的玩了起来,说明平时常规还没有抓彻底。在游戏进行的过程中,有的幼儿由于其逻辑思维可能发展的相对比较落后,反映迟钝了点。
调整:
1、增强幼儿在运动游戏中的规则意识。
2、围三个圈,可把能力差异不同的幼儿分别分在不同的三个圈内。反映最快的一个圈可以在游戏时语速加快,反映比较迟钝的可以放慢语速,一点点来。
民族画教案篇5
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阿凡提是一个机智勇敢的新疆维吾尔族人。
2、了解少数民族的聪明才智,增进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
1.了解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都是我们的亲兄弟。
2.初步了解几个不同民族的风貌,用特有的舞蹈动作表示相应的民族。
1、继续学唱歌曲,感受三拍子歌曲优美欢快的旋律。
2、萌发爱天安门的情感。
1.尝试表现人物头部的细节特征,感知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2.观察每个民族都有特有的头饰装体验图片写生的快乐。
1.从颜色、形状、大小等不同特征感知4的组成,练习写数字1、2、3。
2.发展幼儿观察力和思维多向性。
准备视频
1.各族人民在天安门前欢庆国庆的宣传画。
2.各族民跳舞的录像和著名艺术家演唱歌曲的录像。
3.幼儿较为熟悉的各种民族服饰(见操作材料包“民族娃娃”)。天安门图片、地图等
56个民族卡通娃娃照片,油画棒,音乐《五十个民族,五十六朵花》,铅画纸。
幼儿每人练习纸1张,演示用图片玩具鸭4只。
过程一、故事导入,引起兴趣。
从这个人的服饰上你能看出他是哪个民族的人吗?很久以前,在我国新疆地区有一个经常骑着毛驴的人,他常常想出聪明的办法帮助穷苦的老百姓,他的名字叫阿凡提。
二、欣赏故事,理解内容。
(一)听录音故事《聪明的阿凡提》,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二)故事的题目是什么?
(三)大官提了哪几个问题,阿凡提是怎样解决的?
三、说说自己对阿凡提这个人物的理解。
(一)请幼儿边看边听录音,完整欣赏故事,进一步感知故事内容。
(二)组织幼儿结伴或以小组的形式讨论:阿凡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三)幼儿交流自己的认识.
1.观察天安门前的人们,分辨他们不同的服饰。了解:我们都是中国人,从不同的地方来到首都,共同欢庆国庆。
2.找一找自己熟悉的民族,说说各自对他们的了解,如:他们居住的地方,风土人情等。
二、欣赏感表现
1.欣赏藏族女歌手演唱歌曲的录像。谈论藏族人民的生活,学学藏族人民献哈达的理解动作。
2.欣赏蒙古族歌手演唱的《吉祥三宝》。谈论有关大草原牧民的生活,跟着小演员哼唱歌曲,学学蒙古族少年骑马的姿势。
3.欣赏傣族姑娘的孔雀舞。谈论我国西部大森里的珍稀动物,模仿孔雀的肢体动作。
4.欣赏山西少年敲打锣鼓。谈论少年强身健体的帅气,学学锣鼓队击鼓的动作。
三、联想创作,大胆表现
1.按自己的意愿,选择简单的道具和服饰扮演不同民族的小朋友。
2.随着不同音乐的出现,轮换地用简单的模仿动作表现各民族人民欢度国庆的场面。(以上内容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调换。)
3.教师弹乐曲,幼儿回忆歌名。
4.感受三拍乐曲的的节奏
5.听辨乐曲的节拍,用拍手、拍肩、拍腿的方法。拍出乐曲的节奏。
6.随歌曲的节奏在室内走动,模拟看天安门的夜空或到天安门前照相的场景。歌曲结束时,用固定的造型表示各自的想象。
7.继续学唱歌曲。
教师可适当调整音高,放慢速度。
一、欣赏讨论—少数民族的发饰
—(出示少数民族的照片。)这些少数民族娃娃头上的头巾、饰物、头发有什么特点?
小结:头巾的颜色不同,饰物有银饰的珍珠、发型有盘发、发髻的,可漂亮啦!
过渡:我们一起来看看民族娃娃,再画画他们吧!
二、讲解示范—对照照片民族娃娃
1.对照照片,先画娃娃的外形特点。
2.观察照片中娃娃的发饰,如头巾、服饰。
—这个娃娃的头巾是什么模样的,什么颜色,有什么装饰品?
小结:画的时候要仔细看看他们的发饰、颜色和装饰品,看看画画。
过渡:我为你们准备了许多漂亮的民族娃娃照片,你们每人选一张自己喜欢的,仔细看一看,画一画吧!
三、操作表现—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四、交流分享—欣赏幼儿作品
1.将幼儿的画放置在一起,大家比较、欣赏、讨论。
2.点评幼儿的画是否把少数民族的特征反映出来。
—按大小排队:分别是2个大泥娃娃和4小泥娃娃,用算式题2+4=6表示。
一、导入,欣赏图片
1.小鸭子也来一起和我们庆祝国庆节的到来。
二、看看
1.幼儿每人练习纸1张,观察玩具鸭的外形特征。
三、分分
1.幼儿根据某一特征把4只玩具鸭分成两类。
2.怎样分的?(4可以分成几和几?)
(1)根据方向分:1只朝右,3只朝左,4可以分成1和3。
(2)根据颜色分:2只白色,2只黄色,4可以分成2和2。
(3)根据领结分:3只领结,1只蝴蝶结,4可以分成3和1。
四、写写
1.幼儿在练习纸上学写数字,1、2、3。
2.幼儿在依据练习中图示的4只玩具鸭的不同分合方法在相应的格内填上数字1、2、3。
四、建议:
(一)亦可提供有糖果、珠珠等实物让幼儿进行分合。
(二)可启示幼儿知道4分成两份可有三种不同的分合法。
五、反馈记录与评估
民族画教案篇6
教材分析: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美得很有特点,各民族的小学生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装点得绚丽多彩;古老的铜钟,还有凤尾竹,更增添了学校的乡村气息和民族特色。这是一所团结的学校:同学们来自不同的民族,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共同生活,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这是一座充满了欢乐、祥和气氛的学校:孩子们课上认真读书,课下尽情玩耍,连小动物也来聆听读书和来看热闹,可见对孩子们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羡慕。课文中就词句的理解,以学习伙伴的口吻,以吐泡泡的形式,作了一些提示。目的是引导学生读到这里对所提示的内容要进行思考。
课文层次清楚。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课上和课下,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感情点题: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古老的铜钟,凤尾竹的影子,使人感到钟声悠悠不绝,影子绵绵萦绕,这的确是一所令人难以忘怀的学校。
教学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
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出示资料袋中的图片)瞧,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人,他们分别是哪个民族的,让他们自我介绍一下吧!安排几位学生戴上相关民族的头饰,学生简单介绍这些民族的资料。
教师相机出示相关词语: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
2.初读课文清晨,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早早地起了床,迎着朝阳,踩着露珠,蹦蹦跳跳,高高兴兴地朝同一个地方走去,他们要去哪呀?(我们的民族小学)对,那可是一个充满欢笑,美丽而可爱的地方,今天咱们一起去走一走,看一看,保证你们去了就舍不得离开。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选择具有云贵民族风情的乐曲,如《小河淌水》、《蝴蝶泉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等配乐。
三、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教师随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坪坝(bà)绒(róng)球花傣(dǎi)族景颇(pō)族阿昌(chāng)族德昂(áng)族绚丽多彩蝴蝶孔雀舞摔跤(jiāo)山狸凤尾竹摇晃(huàng)
四、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 “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构成。 “雀”字“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 “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急需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d.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仿佛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4.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抒情地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五、布置综合性学习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
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民族画教案篇7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浴血奋战,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
中考历史复习【基础知识识记】
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夜,日军制造柳条湖事件,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九一八事变爆发。蒋介石下令不抵抗,东北三省沦于敌手。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西安事变 背景:①日军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②在中华民族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③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了中共的主张。经过:为了逼蒋抗日,张、杨于1936年12月12日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并派周恩来到西安调停。结果: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意义: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血染卢沟桥 (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晚,日军在卢沟桥附近举行军事演习。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日军向卢沟桥中国守军发起进攻,并炮轰宛平城。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日军攻陷中国首都南京,在占领南京后六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三十万人以上。
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 1937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歼敌一千多人,史称“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1938年春,日军进攻徐州。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展开激战,共歼敌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百团大战 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一百多个团,在华北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规模战役。
中共七大抗日战争胜利前夕,1945年4月,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大会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准备了条件。
抗日战争的胜利 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两枚原子弹;苏联红军进攻驻中国东北的日军。与此同时,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在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八年抗日战争,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伟大胜利,台湾也回到祖国的怀抱。
中考历史复习【能力情感价值】
⑴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利益,避免内战扩大而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开始了联合抗日的新局面,成为时局的转折点。
⑵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等史实,反映了中国军民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我们要发扬不畏____、团结御侮、共赴国难的民族精神,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
⑶“南京大屠杀”、细菌战等罪行充分暴露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本质;当今日本出现了教科书事件、参拜“靖国神社”等行径,反映了日本右翼势力竭力歪曲历史、淡化侵略的企图;我们要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死灰复燃,防止历史悲剧重演;日本只有深刻反省战争罪行,才能真正建立面向21世纪的中日友好关系。
⑷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扭转了近代中国在抵抗外国侵略中屡战屡败的局面,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奠定了基础。从中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