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制定教案是能够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的,作为一名老师教案的重要性是不容小觑的,下面是淘一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四年级上语文教案推荐5篇,感谢您的参阅。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一类生字,正确掌握书写。会读7个二类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体会本课词语的构成特点。
3.增强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识记本课的一类生字2.掌握多组音同但词义不同的词语的用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熟读词语
2.识记一类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多媒体出示两组词语
二、学生自由读词语
三、学习生字
产:chǎn“立”部。
扩词:产生、生产、产妇、特产、倾家荡产
套:to“大”部。
扩词:圈套、套圈、套子、手套、被套、生搬硬套
鞍:ān马鞍、鞍马(鞍山)
盒:h“皿”部。
扩词:盒饭、饭盒、盒子、纸盒
仇:chu扩词:报仇、仇恨、仇人、仇敌、
成语:同仇敌忾、恩将仇报、疾恶如仇、血海深仇、同仇敌忾
权:qun扩词:权力、权利、权势、人权、
志:zh“士”部。扩词:志气、立志、志趣、
成语:永志不忘、志同道合、众志成城、雄心壮志、专心致志
稚:zh扩词:稚气、稚子、幼稚
默:m“黑”部。近义词:默默(悄悄)
扩词:沉默、默读、默写、默契、默许
成语:默不作声、默默无闻、默然不语、沉默寡言、潜移默化
封:fēng“寸”部。反:封(开)近:封闭(关闭)
扩词:封口、封王、封闭、信封、封锁
四、读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词语意思,处理课后练习题。
教学过程:
复习生字
1.读第一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字的顺序不同,意思就不同了)试着解释词语;说出几个类似词语。
2.读第二组词语,你又发现了什么?(这些词,音相同意思不同)试着解释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会运用这些词语。
三、处理课后练习题
1.,组字找出带有“隹”的字
推 堆 难 焦 集 雕
2.词语游戏。
先说说这组词语的特点。
再说说你知道的其它这样的词,看哪组知道得多。
3.读一读,填一填
即选词填空。词语读音相同,但意思不同。借助字典,选择合适的词语
作业:
1.书写生字。
2.任选三组词语造句。
五、板书设计:
2—2
生产—产生 报仇—报酬
圈套—套圈 权力—全力
马鞍—鞍马 志气—稚气
警报—报警 沉没—沉默
盒饭—饭盒 封口—风口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篇2
[教学要求]
1.指导默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2.引导学生认识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轮廓、吻合、锯齿、拼接”等词语。
[教学重点]
指导默读课文,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难点]
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的叙述顺序。理解有关地理知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同桌互相读课文,检查识字情况。
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意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已有知识自主学习,整体感受课文。]
二、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一魏格纳。
2.借助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
一字组多词:
拼()()()()
置()()()()
适()()()()
存()()()()
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理解词语:轮廓、吻合、锯齿、拼接、煤块、位置、适合、生存、大陆、漂移、参差不齐、冰雪覆盖、茂密、艰苦
3.学生完整齐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
——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发现提出“大陆漂移说”的事。
三、观看世界地图,了解地理概况。大洲、大洋的名称、位置。
[意在拓展学生视野,课内外有机的结合]
四、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
2.观察生字字形,指导写字:“适”“存”的结构、笔顺;“置”下面是三横;“崖”下面是两个“土”。
[教师在学生自学、互动的基础上给予辅导]
五、读一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写在空花篮上。
第二课时
一、出示课件,观察地图上的南美洲的东海岸和非洲的西海岸,你会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
1910年,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和同学们一样,也发现了这个有趣的现象。94年来,人们没有忘记魏格纳的观察和发现。
板书:地图上的发现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浏览全文,回忆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三、学生质疑,师生梳理问题:[意在顺学而导,将学生提出纷杂的问题梳理成重点问题,使其他问题迎刃而解。]
1.魏格纳是怎样提出“大陆漂移说”的?
2.科学家怎样证明这一假说的?
四、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学习理解课文。
1.自读1、2自然段。思考:魏格纳是怎样提出“大陆漂移说”的?
“经过仔细观察,他进一步发现,世界各大洲的边缘,虽然像锯齿一样参差不齐,却恰好可以拼接在一起。”什么叫参差不齐?
看插图1。
重点理解:“仔细观察”“进一步发现”“逐渐”等词语。
同样的世界地图许多人都看见过,甚至研究过。魏格纳却没有漫不经心发现的这个有趣的现象。他与众不同的地方是什么?——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2.可是,这只是一个“假说”。“假说”是什么意思?
科学容不得半点虚假,必须有足够有力说明的事实证据。为此,科学工作者进行了长期艰苦的考察活动。
3.科学家怎样证明这一假说的?默读4-7自然段。
——长期艰苦的考察:
(1)南极洲找到的煤块上有植物生长的痕迹和大量的动植物化石。这说明2亿年前的南极洲不是现在的冰雪覆盖,而是一个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
看插图,感受考察的艰苦。
南极洲的冰碛石和大洋洲、非洲发现的冰碛石是完全相同的,说明它们全都来自同一大陆。
读句子,体会“并不在……也不是……而是”的推理过程。
所以,现在的地球上的几大洲在三亿年前是连在一起的,两亿年前这块大陆分裂了,逐渐漂移到现在的位置上。
4.指名读第七自然段。多媒体课件演示“大陆漂移说”
5.齐读最后一段。
人们没有忘记魏格纳的观察和发现。再读最后一句,你能说说原因吗?
五、总结全文: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
六、学完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七、课后继续搜集“大陆漂移说”的有关资料。
[意在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2、在学习中感受快乐和大家一起分享的道理。
3、体会这篇童话运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表达的突出特点。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明白故事中的道理。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运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表达突出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童话大王王尔德的一篇童话。同时也积累了这些词语,请同学们一起读读这些词语。
阳光明媚狂风大作
草翠花开雪花飞舞
绽出绿芽瑟瑟发抖
鲜花盛开鲜花凋谢
绿树成阴树叶飘落
鲜果飘香冰雪覆盖
师:你们发现了吗?这些词语排列特别有规律,你能分别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花园的景象吗?(板书:花园--荒凉、美丽)
2.那么,是谁让花园里美好的春天转眼就变成漫长的寒冬的?(板书:巨人)
二、品读课文
(一)走进巨人的言行,体悟巨人的自私
看来巨人的态度决定了花园的变化,下面我们就走进课文,去认识这位巨人。用心读读3-8段,用“——”划出描写巨人语言、行为的句子,并思考巨人当时是怎样想的?
出示:①“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②“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
③“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叱责。
1.现在,同学们都找到了巨人的话,我们来仔细读读这三句话,应该怎样来读呢?(生:很生气地读)巨人他这样的高大,他的嗓门儿一定很怎么样?(很大;凶;粗。)大家想想在生活中你听到过这样的话吗?(指名说)请你们想象着巨人的动作和表情来读一读这三个句子。(指名读)
2.一连三个“滚出去”,说明巨人非常的—(生气)巨人为什么那么生气,一定要把孩子们赶走呢?谁来说说。(生:因为巨人觉得自己的花园很漂亮,不愿意和别人分享;巨人觉得这些孩子们很讨厌,要把他们赶走;他觉得这个花园是自己的,不能让别人分享。)
3.孩子们,读到这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巨人呢?(板书:任性冷酷)
4.过渡:可是,后来巨人变了,你看,他正和孩子们一起快乐的玩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最后两段。(齐读最后两段)从最后两段,我们知道巨人有哪些变化呢?(指名说:感受到温暖和愉快、拆掉了围墙、把花园给了孩子们)是谁让巨人有了如此大的变化呢?(小男孩)
(二)走进男孩的“眼睛”,表达“眼睛”里的话。
那么,让我们走近这个小男孩。用心读读课文8-10段,说说你感受到这是个怎样的孩子?
1.(神奇)童话里的人物都非常神奇,这个小男孩的神奇体现在哪些地方呢?请你用波浪线画出来。
2.你觉得面对巨人的大声斥责小男孩的眼睛会说些什么呢?同桌讨论。指名说
(生: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巨人,你这样是不对的;要是没有我们就没有春天;这里没有我们,花园里就会是一直是白雪一片。)
师:小男孩的眼睛多会说话啊。巨人看着这样的眼神,他的心里头——(生:他的心里头感到火辣辣的。)什么是火辣辣的?(生:心里很不舒服。惭愧。)巨人的心里感到火辣辣的,这也说明巨人已经知道——(自己错了。)
2.小男孩除了用眼睛凝视着巨人,他还用了什么方式提醒巨人? (这个小男孩在树下一伸手,桃树马上绽出绿芽,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于是巨人明白了什么?(生:巨人明白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出示巨人说的话:“噢!是这么回事啊!”巨人终于明白,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他不禁抱住了那个孩子:“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你!”(生齐读)
3.任性冷酷是贬义词,巨人这样评论自己表明巨人已经怎么样?(生:知道自己错了。)
(小结:巨人非常的自责,已经彻底地醒悟了。他明白换来寒冬的是他的任性、冷酷。要想迎来春天必须要做怎么做?要学会善良、宽容)板书:善良、宽容
三、深入文中,明白道理
1.是呀,自私冷酷的巨人变得不再自私无情,他学会了给予、奉献,他变得善良、宽容。围墙被拆掉了,他拆掉的不仅仅是围墙,还消除了自己的自私、冷酷。从这篇童话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
(生:当我看到巨人跟小孩一起玩耍时,我懂得了快乐应当跟大家一起分享;当我看到巨人快乐的跟孩子一起时,我懂得了人不太自私;要尊重孩子;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师:快乐要分享才是真正快乐。)板书:快乐要分享!
2.谁来说说在生活中你与别人分享快乐的经历,谈谈你的感受。
四、回顾写法,了解表达特点
巨人明白他的任性、冷酷的赶走了孩子,孩子们离开花园,花园就变得荒凉;他变得善良、宽容,把花园给了孩子,孩子又回到了花园,花园又变得美丽。
1.你们觉得作者在写作时用到了什么样的方法?(对比)
小结:这种对比有花园不同景色的对比,有巨人不同行为的对比,还有巨人不同感受的对比。作者就是在这样的对比中,将一个神奇的童话故事呈现在了我们眼前,与此同时让我们也感到了童话的奇妙。
五、作业超市,任选一项作业完成。
1、ppt出示故事结局:
此时,我们为巨人和孩子们在花园中快乐玩耍而高兴着,然而,许多年过去了,如今巨人变得又老又弱。他再也没有力气和孩子们一道做游戏了,只好坐在一张大安乐椅上看着孩子们互相追逐打闹,欣赏着花园里的满园春色。他常说:“我有许许多多美丽的花,可是最美丽的花是这群活泼可爱的孩子。”……
(师:这就是童话大师王尔德创作的《自私的花园》的结局。他还写过一些童话,比如:《夜莺与玫瑰》等。这些童话一并背收录进了20xx年出版的《巨人的花园》这本书中,课后请同学们找来自己读一读,感受童话的奇妙。)
2.积累文中的词句,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3.几个人合作,编成课本剧演一演。
4.将你在生活中与别人分享快乐的经历写在日记里。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篇4
教材分析:
语文园地二由“口语交际”、“我的发现”、“习作”、 “日积月累”、“趣味语文”这五部分组成。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对诚实守信、自尊自爱、尊重他人这些美好的品质有了初步的认识和向往,所以园地二的学习可以促使学生将所学转化为所用。口语交际的主题是“以诚待人”,这与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一致的。可以结合课文,进一步体会真诚待人、处事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为学生创设一吐为快的宽松环境,使学生通过师生之间无拘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等,把自己心里想说的话说出来。这可为成功写作作好准备。
本次习作的要求贴近学生生活,是说说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心里话。在表达方式和内容上要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我的发现是对习作方法的指点。
日积月累的的内容也是关于诚信的名句。有几句学生已有耳闻,如“精诚所加,金石为开。”“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有几句较难理解,要作解释,让学生会在适当的语文环境中运用。趣味语文是“说信”,这项训练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祖国语言的丰富,培养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是进行词语积累与辨析的好练习,可让学生用上这些词作一填空练习。
教学目标:
1.学习以诚恳的态度、真诚的语言与他人交流,懂得真诚待人是一种良好的品德。
2.学会在合作中说真话,告诉别人心里话。
3.积累有关诚信的词语及古诗文名句。激发学生待人诚恳、讲信用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积累有关诚信的名句名言。
在作文中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时间:
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以诚待人是一种美德,它既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又能使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增进友谊。
揭题:以诚待人
2.回忆第二单元的课文,你能谈谈你的想法吗?
3.教师讲述班级同学的一个以诚待人的故事启发学生的话题。
二、创设情境,明辨是非。
1.观看几个学生表演的小品:一学生在校园里乱扔纸屑,另两个学生据理劝导。
2.你看了后有什么话想说?
面对这样的情况,你该怎么办?
是简单地批评几句,还是用更好的办法去说服他?
3.想一想,平时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这样的事,如果有,你是怎样对待的?
三、联系生活,感受“以诚相待”。
1、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些情况,你该怎么办?
①家里来了客人,当时父母不在家
②班里的一位同学病了,好几天不能来学校上课。
2.指名交流:
热情地招待,打电话问候,帮他补习,这些都是“以诚相待”的表现。
3.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也是“以诚待人”呢?
你有没有真诚待人的经历或者是别人以诚相待的经历?
四人小组交流(尽量用一两句话概括出来)
4. 派代表向全班汇报
四、再创情境,实践“以诚待人”
1.在我们与人交往的时候,到底该怎么说,怎样做才能让人感觉到你的诚意呢?请同桌选择你们感兴趣的一个情境进行表演。
2.全班交流:表演情境
①路上,有人向你问路,你真诚地告诉他怎么走。
②劝告小同学不要乱摘花草树木。
③搀扶同学到医务室擦药。
④诚恳严肃地帮同学指出缺点。
3.同学评价:哪些语言,哪些行动做到了“以诚待人”。
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并随机规范其语言。
五、总结经验,交流建议。
1.通过学习,联系你的生活,就做到“以诚待人”,你可以提供哪些建议?
2.交流:共同板书温馨提示:
用语礼貌
态度诚恳
真诚助人
以理服人
3.作业:写1——2条“以诚待人”的建议。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篇5
一、交流资料,丰富感知
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雾凇》,大家对雾凇都很感兴趣,我知道同学们课后都收集了一些关于雾凇的资料,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
3、教师过渡:听了大家的介绍,老师也觉得雾凇真是不同凡响,课文的第一小节是怎么写雾凇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一小节,用“
”再书上划出有关词句。
二、欣赏图片,感受美景
1、你从哪儿读出了雾凇的美?(交流)
2、师:是啊,在这万物萧瑟的季节,漫步十里长堤,让我们的眼睛也去感受一下这洁白晶莹的霜花,去领略一番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看!(雾凇图片欣赏)
3、看完后想说什么?(冰天雪地童话世界人间仙境)
4、(出示第一小节)你能把雾凇的美丽读出来吗?自己先练练
5、谁来试一试?听了他的朗读,你想对他说点什么?还有谁想来读的?
这么美的雾凇你们喜爱吗?带着喜爱之情一起来读一读
6、师过渡:雾凇真美啊,再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再阅读文章的时候,你想过哪些关于雾凇的问题呢?
三、合作探究,了解成因
1、学生提出疑问。(雾凇是从怎么形成的?雾气是从哪儿来的?……)
2、师:你们提出的问题都很有价值,这样吧,今天就请同学们自己研究研究,看能不能解决这些问题,有信心吗?
3、老师把你们的问题整理了一下,看!教师相机出示问题(1、雾凇是怎样形成的?2、为什么吉林的雾凇这么闻名?3、它是不是一下子形成的?)
3、在这些问题中,你最想解决哪个问题?自由组合,想解决同一个问题的坐到一起
4、通过读读、想想、说说的方式,来解决你们的问题
5、研究得怎么样了?哪一组先来汇报?
(1)我们知道了雾凇形成的条件: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出示这段话)
从他的汇报中,可以看出雾凇的形成要具备哪两个条件?(有过于饱和的水汽,还要遇冷凝结)加点
谁愿意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刚才研究这个问题的小组能说说什么“饱和”是什么意思吗?那“过于饱和”呢?
老师还是不太理解,你能用什么办法来帮助老师理解吗?最好演示一下,或者举个例子。
(学生想办法解决)
现在老师明白了,你们明白了吗?(真棒,不仅教会了老师,还教会了同学们)
对于这句话,你们还有什么要说明的吗?(遇冷凝结)
(2)我们知道了吉林具备了这两个条件,才会有雾凇。
你从哪些语句读出来的?
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
从这一句你知道了什么?(从哪个词,最能看出雾气很多,达到饱和的程度?
弥漫)
追问:
为什么松花江畔会弥漫着阵阵雾气?
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从这儿你知道了什么?)
你们还有什么收获?
(3)雾凇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你怎么知道的?(出示最后4句话)
再读一读这几句话,找找哪些词语告诉我们雾凇是慢慢形成的,用笔划出来。
学生交流(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最初,逐渐,最后)
你还看到什么是渐渐形成的?(练习造句)
让我们来看一看雾凇的形成过程。(视频)
现在你能把这段话读好吗?(练读,指名读,评议)
6、刚才还有同学提出的一些问题,有没有解决?
7、现在我们知道了雾凇形成的条件和过程,现在我们就是这美丽可爱的雾凇,谁能向大家介绍你是在什么情况下形成的?同桌先练练,好吗?
8、谁来试一试?(指名做雾凇自我介绍)看到这美丽可爱的雾凇,你还想问问什么吗?(美丽的雾凇,我想向你请教)感谢雾凇给我们作了精彩的自我介绍。
四、交流抒怀,激活体验
1、想象一下,清早,当你漫步十里长堤,观赏着银松雪柳,会是什么样的感受?那人们是怎么说的呢?看(出示第三小节)请大家自由读一读
谁愿意大声读给我们听?
2、谁来说说看,这“梨花”就是指什么?你理解这诗句的意思吗?谁来把这诗句美美地读出来?
3、还有不理解的词语吗?(琼枝玉树?你们看,树枝、树干都像玉一样洁白晶莹,这就是)再出示一组图片
4、多美的雾凇啊!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你想赞叹什么?
5、多美的奇观啊!怪不得人们情不自禁地赞叹:(引读)
五、个性实践,拓展延伸
1、这千姿百态的雾凇以它独特的美吸引着我们,用它的洁白晶莹深深地打动了大家的心。你想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对它的喜爱之情呢?(学生回答)
读诗歌,画画,唱歌,朗读课文
2、那下面就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表达你对雾凇的喜爱吧!(谁愿意到黑板上作画的?谁愿意到黑板上作诗的?)
还有很多同学也很想展示自己的才华,那课后再互相交流吧
3、我们祖国的辽阔国土上,还有许许多多的自然奇观,让我们一起来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吧!(图片欣赏)
4、如果你能去探索这些自然奇观的形成原因,也能写出像《雾凇》这么美的文章来!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