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一范文网 >方案大全

加速度物理教案8篇

一篇优秀的教案是需要经过反复地推敲修改的,优秀的教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以下是淘一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加速度物理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加速度物理教案8篇

加速度物理教案篇1

一、反思学生的基础,学习习惯

学生的力学学习得太差,好几次在讲例子时,学生就说听不懂,我在解题时中间有一个计算步骤我省略了,我以为学生没有问题,就一个数学运算应该没问题,可哪里知道这个班的学生天生就习惯接受,自己从不主动去思考动手解决问题,我开始反思,怎样才能使学生听得懂?做得来?原来学生的基础差,底子薄,必须从简单的、基本的抓起,于是,我决定,少而精的讲例子,每讲一个例子,得每一步在黑板上板书,然后针对学生的水平做一个类似的题目,渐渐地学生学会做一些题目了,也就不觉得听不懂了

二、反思教学困惑,形成教学后记

在复习动能定理时,常常遇到连接体问题,要学生对多个质点运用动能定理,公式多,学生感到拿手,经常出错,于是我想;能不能使问题简化呢?在职业高中阶段,常常是连接两物体的力的功的代数和为零,我想到把多个动能定理的公式相加,消去了连接物体的力的功,得到质点组动能定理,把它介绍给学生,说明它的适用范围,学生很容易掌握,于是我把它形成论文;在讲振动和波动时,学生对振动图像和波动图像容易混淆,在做作业的过程中经常出错,而近几年又经常考振动和波动相结合的题,怎样才能使学生更好的区别呢?我后来总结了正确处理振动和波动的内在关系,像这种类似的反思很多。

三、反思思想方法,培养建模能力

在总复习中,除认真复习知识之外,我还要建议同学们务必重视对各种物理思想方法的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表面看,这似乎与知识的复习不搭界,其实这才是一项更高层次、更高效率的复习方法。那么,有哪些思想方法需要好好小结呢?我认为至少有以下一些:例如解静力学、动力学问题常用的隔离法、整体法;处理复杂运动常用的运动合成法;追溯解题出发点的分析法;简单明了的图线法;以易代难的等效代换法等等,均为中学物理中基本的思维方法。当然,也还有其它一些属于更巧、更简捷的思维方法。然而两者相比,我主张更要关心基本的常用的思想方法。这些思想方法,一般说,在复习课上老师都会提及,一些写得好的参考书中也会有介绍。同学们在听课和阅读中除关心知识点之外,务请注意这些思维方法的实际应用,要好好消化、吸收,化为己有,再在练习中有意识运用,进一步熟悉它们。此外,在讲课中,要讲清怎么建立物理模型;怎样随着审题而描绘物理情景;怎样分析物理过程;怎样寻找临界状态及与其相应的条件;如何挖掘隐含物理量等等。这些,都是远比列出物理方程完成解题任务更有价值的.东西。实践告诉我们,在高三学年,同学们毕竟比高一、高二时有了更强的理解能力,有了更强的综合分析能力的优势。一旦领悟掌握了方法,就如虎添翼,往往能发挥出比老师更强、更敏捷的思维能力。

四、反思教法,听同事授课相互交流

在复习教学中,经常感到复习课上法单一,没有新意,为了防止长时间的教学方法的单一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高三的几位教师采取了经常听课的方式,只要有时间,就去听同行老师的课,不分场合,不举形式听随堂课,学习他人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吸取他人的长处,为我所用,听他人是怎么上这些内容的,自己是怎么上的,自己的课有什么不足,别人的课有哪些优点,下一次在上这里时我要怎么上才好,通过这样的相互听课,相互学习,提高自我,提高复习课的质量。

五、反思作业训练规范练习

练习在总复习中是举足轻重的一环,要想通过练习达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力求规范地解题是应该遵循的一个原则。具体说务求做到两条:

①要规范地使用物理规律。不少同学常从生活经验角度去解物理题,比如用动能定理时习惯从功、能的数值上加加减减来得到结果,而不问列式的物理意义。这种不规范的混乱的思维方式,只能使认知水平停滞在生活经验的层次上,正是复习中一大障碍。物理学自有本身固有的思维规律和方法,像动能定理的应用,首先要求弄清所研究的过程及研究对象在此过程中的受力情况,然后区别各力做功的正、负,再搞清过程的初态和终态,最后按外力功的代数和等于动能增量列出方程,这之后的代数运算便容易了。如果在平时练习中始终能坚持这样规范地使用物理定律、定理,时间久了必然会加深对规律的理解,能力一定会上升到新的层次。

②要将题做完整。我接触过一些学生,做练习“浮而不实”,列出几个物理方程便丢手不做

或整理到代数式但懒于代入数字运算等,都不肯将题解到底。他们之中不乏最后失败的实例,均因为他们没有从日常的练习中得到收益。许多物理题,粗一看解题方向似乎很明显,仔细一解才发现里边隐含着重要的变化及关键。再说,一个完整的解题要有严密的逻辑过程;要有简明扼要的文字表述;有单位的处理;有数字的运算??所有这些,无不涉及双基知识及个人的素养和能力,都是要通过训练来加以提高改进的。那种蜻蜓点水式的解题,不可能在这些方面得到不断启发和训练,题解得再多,然而水平提高不快、工作不实,最后必定导致复习工作的低效率。

教学只有在不断的反思中才会有所进步,也只有学会反思的教师,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只有不断反思的教师,才会获得学生的喜爱,才会立于教学不败之地。

加速度物理教案篇2

第一,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班级授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能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的因“班”施教,课后还要因人施教,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强课后辅导。教师要特别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第二,注重学法指导。中学阶段形成物理概念,一是在大量的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出来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就必须加强学生在教学这一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要注重科学探究,多让学生参与探究,经历探究过程,体验获得探究结论的喜悦。

第三,教学方式形式多样,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科技的发展,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向学生渗透物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例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学生如果对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将对物理知识领会的更加深刻,同时也学到了一些研究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增强了学习物理的能力

加速度物理教案篇3

基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科学哲学发展而来的概念转变理论,对于当前的高中物理概念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相关研究表明,学生的概念学习是一个发展过程,学生头脑中的前科学概念在这个过程中占据重要的影响。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曰: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物理概念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应该依靠学生头脑中原有的前科学概念,通过概念的转变,形成科学概念,但目前运用概念转变对高中物理教学进行教学设计还很少见到。

我在教学过程设计中,主要采取“问题情境引入、探测已有概念、产生认知冲突、解构迷思概念和建构科学概念、形成新的认知平衡”的概念转变教学策略。整节教学内容是“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注:人教版教材本节的内容安排是“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速度”、“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对于“速度”这一内容,具体的设计思路是:通过问题情境引入“速度”的学习任务;通过学生完成的关于“速度”的概念图和二段式测验情况来探测学生已有概念;呈现问题情境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以学生的前概念为切入点,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认知冲突,对已有的概念产生不满,教师在此基础上解构迷思概念,所谓“迷思概念”就是头脑中存在的与科学概念不一致的认识。通过有效策略引导学生解决认知冲突,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进而结合前面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辨析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最后通过课堂形成性练习促进学生形成新的认知平衡,完成概念转变。

对于“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这节课而言,概念转变的教学策略与其他教学策略相比具有很强的优越性。整节课是在充分探测学生已有概念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进而运用解决认知冲突的策略帮助学生解决认知冲突,解构迷思概念,完成由迷思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尊重。高中物理关于速度的科学定义并不是强制性地灌输给学生,而是在概念转变的教学过程中逐渐被学生欣然接受,因而整节课的重点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加速度物理教案篇4

教材分析:义务教育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速度》,是在前四章初步认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和第五章长度和时间测量基础上,针对学生发展和学习内容的需要,安排设计的一节内容。他继承了前四章从生活到物理的教材编写特色,同时为后续的物理学习奠定了基调。

学情分析:小学数学及初中数学在速度学习及训练方面较多,而在单位换算及物理意义的构建上由于学科局限,较少涉及速度的物理意义。

本节课是常规的概念课,对教师来说可能驾轻就熟,但对学生来说,他们将遇到学习物理以来的很多个第一次:第一次建立严谨的物理概念;第一次学习用严谨的方法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第一次学习复合单位及换算关系;第一次学习设计表格;第一次学习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第一次学习用规范的方法解决问题。基于以上认识以及充分利用教材,设计把本节课的重点作如下三个创新:一、把教材中用纸锥下落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改成观察图片。原因:1、静态的图片能突出观察重点,动态的实验很难具有复制性和重复性,不人为设置认知难度。2、图片用生活中常见的观众和裁判的方法,更贴近生活实际。二、针对测纸锥速度活动中重在方法应用和器材使用方法的巩固,把重点放在需测物理量、器材选择和表格设计的思考上面,对实验结果略过,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测量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三、重视解题规范。从学生的知识准备来看,课本中的例题用数学方法即可解决,因此重点在解题规范和规范中的物理意义。

本节内容无论是从学生的知识准备,还是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都至关重要。基于以上认识,本节课的教学按以下程序展开。

首先,从学生熟知的生活中的快慢入手引入课题,降低认识难度,使学生具有亲切感。

然后,在学生已有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路程和时间的比较引入速度概念。

接下来,按常规概念课的教学按定义、公式、单位、应用进行教学。其中应用部分分别设计了一个实验和一个例题分析。

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目标:1、知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2、理解速度的物理意义,会进行速度单位换算;3、会进行简单的表格设计:4、知道速度表、里程碑(牌)的含义。

难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

重点:速度的定义及理解,速度单位的换算

学法指导:实验、观察、讨论

器材准备:刻度尺,纸锥、秒表(或手表)

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指导观察书p108图5-17指导观察学案中的图片问:甲乙两位同学在各自的小区内跑步,怎样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引入速度概念简要介绍单位时间介绍速度单位板演单位换算分析例2指导观察书p109图5-20指导观察速度表指导完成p110活动板演书p110例题指导完成例4指导阅读p110生活物理社会思考:猎豹怎样才能追上鹿说一说谁游得快,并说明怎样比较的读一读,写一写根据定义尝试写出速度公式学生练一练学生分析了解一些物体的速度说说你获得的信息思考、讨论、交流形成方案并实验完成例4阅读书p110生活物理社会创设问题情景,引课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现象,并思考其中的物理道理为导入速度作铺垫建立概念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了解复合单位的换算方法通过思辨理解速度定义巩固复合单位的换算体现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尝试用物理方法解决问题、用简洁合理的方法记录活动数据、巩固仪器使用了解解题规范中的物理意义即时训练反馈情感态度价值观

板书设计:速度

一、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

二、速度

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

2、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公式:

4、单位:国际单位米/秒(m/s)常用单位千米/时(km/h)厘米/秒(cm/s)

5、测量

作业:巩固练习

三、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一、采用静止图片观察及分析,较教材上设计的观察纸锥降低了难度,学生能够很快从观察图片中获得时间和路程及相关信息,很快切入主题。

二、重视单位换算的物理意义构建及训练,在课堂训练及课后练习中单位换算掌握较好,达到教学目标。

三、从课堂教学来看,学生在测纸锥下落的速度活动中,产生的问题较多。由于该实验重在过程而结果不是重点,所以经过引导,学生能够针对活动过程中的困惑提出相关问题。网

四、从解题规范来看,学生在课堂训练及课后练习中都能重视物理意义的构建及应用。

不足之处及改进:

一、由于选用静态图片代替教材上5.4活动,跟平行班比较,学生在速度概念建立及理解上略有欠缺。具体表现在学案中例2的分析上。

二、重视例题规范的教学,造成部分学生忽略物理意义,变成单纯的习题训练。

基于以上成功及不足,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物理教学的脉络逐渐清晰:

一、重视教材,利用好教材,尽最大努力充分利用教材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

二、重视概念构建及理解。

三、继续重视物理问题解决中的物理意义的构建和应用,在应试和素质之间寻找平衡点。

加速度物理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速度变化量和向心加速度的概念,

2.知道向心加速度和线速度、角速度的关系式.

3.能够运用向心加速度公式求解有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

体会速度变化量的处理特点,体验向心加速度的导出过程,领会推导过程中用到的物理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情感、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乐于学习的品质.特别是做一做的实施,要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

重点 理解匀速圆周运动中加速度的产生原因,掌握向心加速度的确定方法和计算公式.

教学

难点 向心加速度方向的确定过程和向心加速度公式的推导与应用.

学法

指导 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精讲精练、

教学

准备 用细线拴住的小球

教学

设想 预习导学学生初步了解本节内容合作探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典型例题分析巩固知识达标提升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一定是变化的.即使是我们上一堂课研究的匀速圆周运动,其方向仍在不断变化着.换句话说,做曲线运动的物体,一定有加速度.圆周运动是曲线运动,那么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如伺寒确定呢?

教学过程

师 生 互 动 补充内容或错题订正

任务一预习导学

(认真阅读教材p13-p15,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请同学们看两例:

(1)图1中的地球受到什么力的作用?这个力可能沿什么方向?

(2)图2中的小球受到几个力的作用?这几个力的合力沿什么方向?

2、请同学们再举出几个类似的做圆周运动的实例,并就刚才讨论的类似问题进行说明.

3、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力或合外力指向圆心,所以物体的加速度也指向圆心.在理论上,分析速度方向的变化,可以得出结论:任何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方向都指向

4、进一步的分析表明,由a=△v/△可以导出向心加速度大小的表达式:

an= , an=

任务二合作探究

1、速度变化量

请在图中标出速度变化量△v

2、向心加速度方向理论分析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8页做一做栏目,并思考以下问题:)

(1)在a、b两点画速度矢量va和vb时,要注意什么?

(2)将va的起点移到b点时要注意什么?

(3)如何画出质点由a点运动到b点时速度的变化量△v?

(4)△v/△t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5)△v与圆的半径平行吗?在什么条件下.△v与圆的半径平行?

(6)△v的延长线并不通过圆心,为什么说这个加速度是指向圆心的?

3、学生思考并完成课本第19页思考与讨论栏目中提出的问题:

从公式an= r看,向心加速度an与圆周运动的半径r成反比;从公式an=2r看,向心加速度an与半径r成正比。这两个结论是否矛盾?请从以下两个角度讨论这个问题。

(1)在y=kx这个关系中,说y与x成正比,前提是什么?

(2)自行车的大齿轮、小齿轮、后轮三个轮子的半径不一样,它们的边缘有三个点a、b、c,其中哪些点向心加速度的关系是用于向心加速度与半径成正比,哪些点是用于向心加速度与半径成反比?作出解释

例:如图所示,一个大轮通过皮带拉着小轮转动,皮带和两轮之间无相对滑动,大轮的半径是小轮半径的2倍,大轮上的一点s离转动轴的距离是半径的1/3。当大轮边缘上的p点的向心加速度是0.12m/s2时,大轮上的s点和小轮边缘上的q点的向心加速度各为多大?

练习:如图,a、b、c三轮半径之比为3∶2∶1,a与b共轴,b与c用不打滑的皮带轮传动,则a、b、c三轮的轮缘上各点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______,角速度大小之比为________,转动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__________.

任务三达标提升

1.下列关于向心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向心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的方向垂直

b.向心加速度的方向保持不变

c.在匀速圆周运动中,向心加速度是恒定的

d.在匀速圆周运动中,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不断变化

2.甲、乙两个物体都做匀速圆周运动.转动半径比为3:4,在相同的时间里甲转过60圈时,乙转过45圈,则它们所受的向心加速度之比为( )

a.3:4 b.4;3 c.4:9 d.9:16

3.如图的皮带传动装置中 ( )

a.a点与c点的角速度相同,所以向心加速度也相同

b.a点半径比c点半径大,所以a点向心加速度大于c点向心加速度

c.a点与b点的线速度相同,所以向心加速度相同

d.b点与c点的半径相同,所以向心加速度也相同

4.关于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与向心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角速度大的向心加速度一定大

b.线速度大的向心加速度一定大

c.线速度与角速度乘积大的向心加速度一定大

d.周期小的向心加速度一定大

5、(双选) 如图所示为质点p、q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随半径变化的图线.表示质点p的图线是双曲线,表示质点q的图线是过原点的一条直线.由图线可知( )

a.质点p的线速度大小不变?

b.质点p的角速度大小不变?

c.质点q的角速度不变??

d.质点q的线速度大小不变?

6、于向心加速度的物理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描述的是线速度方向变化的快慢?b.它描述的是期变化快慢

c它是线速度大小变化的快慢?d.它描述的是角速度变化的快慢?

7、某变速箱中有甲、乙、丙三个齿轮,如图所示,其半径分别为r1、r2、r3,若甲轮的角速度为,则丙轮边缘上某点的向心加速度为()

a. b.

c. d.

8、如图所示传送装置中,三个轮的半径分别为r,2r,4r;则图中a,b,c各点的线速度之比为 ;角速度之比为 ;加速度之比为 。

加速度物理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加速度的概念与意义并能运用相关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与平均加速度、瞬时加速度的比较,学生能够提析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生活举例,学生能够感受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对物理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加速度的概念与物理意义。

难点: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讲解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以同学们生活中经常坐的小汽车和摩托车为例,问同学们哪个更快,同学们此时大多数都会说汽车快,这时教师继续提问:假设一辆静止的小汽车和一辆静止的摩托车,两者同时发动,问谁更容易先将速度达到20m/s?同学们有的会说汽车,有的会说摩托车。教师此时总结:一般情况下我们摩托车更容易先达到20m/s,因为摩托车的反应更快,那这反应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们今天就来探究这其中的“反应”。

2、建立概念:

提供两组数据:就这两组数据让同学们计算并进行小组讨论,比较汽车、摩托车的速度以及1s内的速度变化量。之后教师做强化并引出1s内的速度变化量就是“反应”的快慢,我们在物理学中把这一个量叫做加速度。

3、深化概念:

强调加速度的大小、方向、单位、计算公式、以及平均加速和瞬时加速之分和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的联系。

4、巩固提高:

一子弹在穿入木块前速度为600m/s,穿出速度为200m/s,历时0.2s,问在模板中的子弹加速度?

5、小结作业:

总结课堂内容,让同学们思考v—t图像与加速度的联系。

加速度物理教案篇7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内容方面来看,本章节主要讲解了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式、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及从v-t图像中看加速度。前面几节已经学习了如何选参考系、建立坐标系,用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这节讲的是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是对物体运动认识上的升华,为接下来匀速直线运动及牛顿定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所以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且这样的安排由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方面来看,本章节是运动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高一年级物理课程中比较重要的概念之一,是对物体运动认识上的升华,它把运动学和动力学联系在了一起,具有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也是学生知识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知识要素: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式、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从v-t图像看加速度;

技能要素:初步理解加速度定义式中各量间的关系,能应用解决一些简单的运动学问题;科学过程方法要素:复习旧知识,巩固新知识,加深理解,易于掌握;讨论归纳法,提高学习的兴趣和分析归纳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流程图:

二、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方面】在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如何选参考系、建立坐标系、用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具备了探究加速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为本节课的探究性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

?思维基础方面】高一的学生通过初中科学的学习,具有了一定的物理思维方法和较强的计算能力,但接受能力尚欠缺,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和启发。

?情感态度方面】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与加速度有关的现象不多,这就给学生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带来困难。

三、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技能目标】

1、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

2、能说出加速度的定义、写出加速度的定义式和单位。

3、给出运动情景,能计算出加速度,并理解其含义。

4、在加速和减速情景下,能判定加速度的方向。

5、区别加速度、速度、速度变化量。

6、给出v-t图像,能判定加速度的大小。

?过程方法目标】

通过对加速度物理意义、定义、矢量性及与速度变化量的区别的学习,体验对物理概念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探索用比值定义法得出加速度的概念,感悟到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学无止境的观点。

2、通过加速度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加速度的定义,并能在给定运动情景下,能计算出加速度,并理解其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加速度物理意义及加速度的方向,树立变化率的思想。

五、教学方法

?教法】

启发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

探究式教学: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类比法: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应用于在教学过程中呈现视频、图片,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学法】类比法:复习旧知识,巩固新知识,加深理解,易于掌握;讨论、归纳法:使学生主动参与,引起兴趣,提高分析归纳能力。

六、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加速度物理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

2.知道加速度是矢量,知道加速度的方向始终跟速度的改变量的方向一致,知道加速度跟速度改变量的区别。

3.知道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能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中理解加速度的意义。

4.通过对速度、速度的变化量、速度的变化率三者的分析比较,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加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2.加速度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关系

3.区别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及速度的变化率

4.利用图象来分析加速度的相关问题

难点:加速度的方向的理解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五种交通工具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析:如何比较不同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呢?从而引入加速度。

(二)新课内容

1.速度的变化量

提问:速度的变化量指的是什么?

(速度由经一段时间后变为,那的差值即速度的变化量。用表示。)

提问:越大,表示的变化量越大,即速度改变的越快,对吗?为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要比较速度改变的快慢,必须找到统一的标准。也就是要找单位时间内的速度的改变量。

2.加速度

学生阅读课本,教师引导学生得出:

(1)定义:速度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的时间的比值

(2)物理意义:指进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

(3)单位:米/秒2(m/s2)

(4)加速度是矢量,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

(5)a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运动。匀变速运动又分匀变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曲线运动。

[例题1]做匀加速运动的火车,在40s内速度从10m/s增加到20m/s,求火车加速度的大小。汽车紧急刹车时做匀减速运动,在2s内速度从10m/s减小到零,求汽车的加速度。

分析:由于速度、加速度都是矢量,所以我们计算的时候必须先选一个正方向。一般选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

分析讨论:

(1)火车40s秒内速度的改变量是多少,方向与初速度方向什么关系?

(2)汽车2s内速度的改变量是多少?方向与其初速度方向有何关系?

(3)两物体的运动加速度分别为多少?方向如何呢?

分析(1)物体:(1)作匀变速直线运动,40秒内属于的改变量为,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方向方向相同,即与方向相同。

分析(2)物体:②作匀变速直线运动,5秒内速度的改变量为,说明与方向相反。,说明方向与方向相同,与方向相反,作匀减速直线运动。

强调:加速度的正、负号只表示其方向,而不表示其大小。

总结:

匀加速运动:,为正值,,与方向一致。

匀减速运动:,为负值,,与方向相反。

练习:课本p31,第1题

思考课本p31,第2题

a.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等于0,而速度却不等于0。

总结:加速度与速度没有直接关系:加速度很大,速度可以很小、可以很大、也可以为零(某瞬时);加速度很小,速度可以很小、可以很大、也可以为零(某瞬时);

b.两物体相比,一个物体的速度变化量比较大,而加速度却比较小。

总结:加速度与速度的变化量没有直接关系:加速度很大,速度变化量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加速度很小,速度变化量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加速度是“变化率”——表示变化的快慢,不表示变化的大小。

c.物体具有向东的加速度,而速度的方向却向西。

总结:物体是否作加速运动,决定于加速度和速度的方向关系,而与加速度的大小无关。加速度的增大或减小只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程度增大或减小,不表示速度增大或减小。

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作加速运动,速度增大;若加速度增大,速度增大得越来越快;若加速度减小,速度增大得越来越慢(仍然增大)。

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时,物体作减速运动,速度减小;若加速度增大,速度减小得越来越快;若加速度减小,速度减小得越来越慢(仍然减小)。

总结:速度、速度的变化和加速度的大小没有关系。

3.从v~t图象看加速度

学生阅读课本,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1)速度—时间图象描述了什么问题?怎样建立速度时间图象?

(2)图1.5—3中两条直线分别是两个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通过图象比较两物体运动的异同点?

(3)在图象中如何表示出物体运动加速度的大小?

课后小结

1、加速度的物理概念及意义。

2、加速度与速度、速度变化量的区别。

3、能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中分析出v、a的大小、方向等。

课后习题

课本p31练习五3、4题。

高中物理必修一加速度教案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物理教师心得体会6篇

高中物理教研组教研工作计划7篇

八年级物理教师教学工作总结8篇

八年级物理组工作总结最新8篇

2023年物理组工作总结参考8篇

物理上学期工作计划8篇

2023年物理组工作总结8篇

物理组年度工作总结最新8篇

物理培优补差计划工作计划6篇

九年级物理年度工作总结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58835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