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写出好的作文,我们首先要学会如何审题,我们在写作文时一定要按照它的主题去写哦,下面是淘一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新材料作文与材料作文7篇,感谢您的参阅。
新材料作文与材料作文篇1
新材料作文,可以说是吸收了传统意义上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长处,是一种全新的作文形式。和以往的材料作文有所区别,提供的材料将更为广阔,便于考生多角度立意,也留给他们更大的发挥空间。
1、“引”—定向剪裁,概述材料。
所谓“概述”,就是不能将题目所给材料原文照搬,而是对准自己立论的指向剪裁材料,使材料为我所用的“定向剪裁”。
应抓住材料的核心内容简要叙述,引述时应注意:
①要有针对性。即所引的材料一定要符合题旨的需要,能为中心服务;同时根据中心的需要,恰当地处理好所引材料的详略。
②要概括。即对所引用的材料,根据中心的需要,以最为浓缩的精要语言对它进行高度地概述,而省去不必要的过程和细节描写。
所以,新材料作文的一般写法是:贴紧材料写起,联系实际写开去。当然,这只是一般性的原则,具体文章会有具体的个性化写法,不必强求千篇一律,千万别又搞出一种新材料作文的套路来。
2、“析“—分析材料,突出感悟点。
“析”,就是围绕议论的中心对引录材料内容的寓意进行扼要分析。要求分析得准确,切合事理,语言精要。“析”的目的是为中心的提出创造理论的条件。
新材料作文一般会提出这样的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这就需要训练考生“全面理解材料”的能力了。
在训练中,应注意学生对“全面理解材料”与“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的片面把握,避免因顾及“全面理解”而面面俱到;同时,也要避免因“选择一个侧目”、“一个角度”而不能准确地“全面理解材料”。
3、“提”—提出论点,纲举目张。
“提”,就是通过材料的分析之后,顺势提出中心。根据内容的需要,有时也可以将“析”与“提”两部分的观点“合二为一”。 中心是全文内容的“神”,材料组合的“纲”,起统帅作用。
因此,中心的提炼,必须做到:扣材、准确、稳妥、鲜明、简洁。
4、“联”—联想联系,论证论点。
“引”“析“后,作文就完成了对材料的处理。“联”是运用材料提供的道理来类比社会生活,议论社会生活的过程。可以联想类似的道理(从道理上论证), 也可以联想相关的社会生活现象(从事实上论证)。这部分是作文的重点,既要放开思路,又要概括力强;既要重点突出,又要尽量正反结合。
表述观点(分论点)的角度:
1、原因: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
2、结果:从“结果会怎么样”的角度思考。
3、态度:从“应该以什么态度去对待”的角度。
4、方法:从“如何去做”的角度思考。
构思的训练,首先是培养构思的习惯。高考作文一般不能写草稿,这种一落笔就是定稿的文章,更需要想好了再写。要把边写边想的坏习惯改掉。
5、“结”—重申材料,深化论点。
结尾呼应开头,或进一步强调论点,或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提出希望要求。精彩的结尾,能唤起读者的思考与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选择结尾的方法,也必须从全局来考虑,要使文章结构完整清楚,首尾呼应,以求更好地表达主题。
新材料作文之大忌:
1)忌抛开材料,信马由缰。
既然要求根据材料来作文,就必须以材料为根据来联想生发,不能置材料于不顾,而天马行空,脱缰狂奔。材料作文要求若即若离,不即不离。由此可见,写材料作文是带着镣铐的舞蹈。
2)忌“引材料”时生搬硬套,原文照搬。
3)忌对原材料进行随意改动,杜撰原材料的故事与情节,或者对原材料进行续写。
4)忌文章一开头即用“读了这则材料”、“看了这幅漫画”之类的话代替对材料的引述,把写作文等同于回答问答题,因为一旦离开具体试卷我们就不知“这”为何云。
5)忌就事论事,局限于材料。
在吃透材料的基础上,应本着“文章合为时而著”的原则由此及彼,联想生发开去,借题发挥,写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使文章真实而具有现实性。
新材料作文与材料作文篇2
我,一个即将初中毕业的学生,我和同学们共同度过了三年美好初中生活,但在沧海中,我只是一粒沙。
我,隐藏在茫茫人海中。我既没有健壮的身躯,也没有亮丽的双眸,但我有进取的心,有似水的梦怀,有崇高的理想,我坚信腹有诗书气自华。
我,不愿随波逐流。我只是实实在在的平凡人。我不愿去走别人庸俗的老路,去过跟别人同样庸俗的生活。
我,幽默宽容。我向来不喜欢看别人满面怒容的样子,我认为他人的笑才是天下最美的风景。所以每天,我都会变成一颗开心果,尽可能地给他们带去欢乐。比大地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宽阔的是人的心灵。宽容使狭隘的胸怀容纳百川,所以对待别人的过失,我都付笑谈中。
我,要做自己。走不出前人的框架,自然也就不会有自己的天地。当流行泡沫小说时,我感觉那是在浪费时间,当流行网络游戏时,我感觉那是在虚度青春。要做自己,看清真实的我,拿出十二分的信心,告诉自己:我就是我,凭什么跟他们一样?!抛掉那些人为的浮华雕饰,亮出自己的王牌,追求自己的个性,做我自己,最好!
我,积极进取。小小的我是一粒沙,但不甘于落后,不愿一生庸碌无为。我愿做生命的酋长,做一粒不朽的珍珠泪。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渴望朝向艺术之塔,文化之巅,事业之厦,庆功之缘,不负这繁花似锦的时代,留一行扎实稳健的足迹,把美和爱洒向人间
这就是我,风华正茂的我,意气风发的我。
这就是我,幽默宽容的我,不甘落后的我。
我就是我天下无双!
新材料作文与材料作文篇3
在一个科技如此发达的时代,我们的阅读方式变得更加多姿多彩。阅读是我们平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们可以通过网络阅读阅读各种电子书目,也可以通过图书馆或书店阅读纸质书籍。
作为一个学生,我认为阅读是我青春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在我繁忙的高中生活中,我很少能像其他比我年长的哥哥姐姐或者是比我年龄小的弟弟妹妹那样,可以有时间去阅读一些与考试无关的小说或者散文。对我来说,陪伴我更多的可能就是唐诗宋词了。
一部分可能是学习的原因,当然还有我自身的原因,让我逐渐喜欢上了宋词。尤其是柳永,苏轼,辛弃疾和李清照的词。每当我阅读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词时,心中便涌上一股浩荡之气,好似身临其境一般;而当我阅读婉约派词人柳永和李清照的词时,一种凄苦忧愁,忧国伤时之感便又涌上心头,让我沉浸其中。
阅读对我来说,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提高我的写作能力,开阔我们的眼界,扩大我们的认知。就我自身来说,我非常喜欢阅读,当我学习压力过大的时候,唯一可以让我的心平静下来的也就只有写字和阅读。当然,偶尔饭后闲暇时间,我也会捧着一本书细细品味,感悟个中道理。
阅读给我带来的益处真的多不胜数,它充实了我的整个青春,我的高中生活,甚至我想在以后,阅读这个小习惯还是会一直陪在我身旁久伴。
感谢你陪我度过了我的一整个青春,阅读,正因为有你,我才不曾感到半分孤独。
新材料作文与材料作文篇4
当沙征服世界时,人类啊!人工湖们可知悔恨?
——题记
黄得发白的日头烤着天,烤着地。天空是黄色的,上面飘着几朵黄色的云;大地是黄色的,上面覆着黄色的沙,积成了一个又一个黄色的丘,岩浆般的风在上面掠过,印出了几行纹。
我拖着早已疲倦的身子,随着难民的大潮,缓缓地向南踱着、踱着,向遥远的南方踱着。哼!南方曾经是鱼米之乡?它现在还不一定是什么样子!可说回来,它可能比这北方稍微强一点吧,我暗自安慰着。
我停下了灌了铅的腿,像是放下了千斤的重担,坐了下来,我吁了口气,用舌头舔了舔早已干裂了没有知觉了的嘴唇。
四周——
面对这日,仰望这天,俯视这地的,是一棵树,没有叶子,枝杈也少得可怜。树腰已被埋在沙子中,自上而下是焦黑的,像是被漆了,仅有的几根枝子很不自然地抬向高空。那样子像是魔鬼伸出了干瘦的手臂在挣扎着,但最终也没敌过这脚下的沙。
沙上,是几处腐烂的尸体,有的被掩住半个身子,有的只露出一个头……还有几处暗黄色的骨头,在炽热的阳光下已经断裂,露出浅灰色的髓腔。
沙下面呢?!无数人被埋在沙下,没有人知道他们,我想到时这里,心里感到有些酸楚,一滴泪水顺着我枯树皮般的脸滑了下来,滑到嘴边,我舔了舔,咸的。
“沙来了!沙来了——”几个落在后面的人大喊,我抬头向南看了看,人潮已经消失在地平线的黄色中了。刚才喊叫的几个人失魂落魄地向南奔来,却很快被以全速奔来的黄色沙墙湮没。
沙来了,它把我覆了,并很快地充满了我的嘴、鼻、耳。
这样岂不更好?再不用逃亡了,我心中默念着,闭上了眼睛……
新材料作文与材料作文篇5
人人心中都有一汪清泉。它隐蔽在人们内心深处,不起眼,不张扬。
然而,人最宝贵的品质--良知却藏在里面。
心泉叮咚,它灌溉着你的心田,洗濯着你的灵魂,冲走了你的污垢。正是因为日常的琐碎,才掩蔽了它的环佩妙音,遮掩了它的清碧透明。
夜深人静,天籁无声。只有这时,你才能卸下沉重的面具,撤去繁重的枷锁,打开密密的篱笆,重新审视自己。在生命的深处,响起了一声脆鸣。这是一首真善美的诗吗?像阳光,像春风,柔曼而隽永。
月隐星现,露重风轻。只有这时,你才能正视裸露的良知,走出世俗的樊篱,在灵魂深处,感受到一丝灵动的旋律。这是一首真善美的歌吗?像皓月,像春风,淡泊而宁静。
逆风而旋的你,每当回望身后的坎坷与泥泞,心中的热潮便一次次翻涌澎湃。那一道又一道,一程又一程,不禁在脑海中浮现。终于了悟:生活不相信眼泪,没有人会永远成功,也没有人会永远失败。命运是公平的,它给予人相同的机遇,世上没有永远的侥幸让你沾沾自喜,世上又有什么永恒的挫败让你痛不欲生。
生命的辉煌,拒绝的不是平凡,而是平庸。所以,春风得意时多些缅想,只要别背叛美丽的初衷;窘迫失意时多些憧憬,只要别虚构不醒的苦梦。
心泉叮咚,浇灭了如火的嫉妒;心泉叮咚,撕去了虚伪的面纱;心泉叮咚,展现了心灵的真实。
絮絮低语的心泉告诉你,远离世俗的纷争,摒弃无尽的虚荣,想着目标,勇往直前。
感谢心泉,它是那不起眼的沙子,然而真诚、正直、自信、坚强、勇敢、乐观这些无价的宝藏全都包含其中。
新材料作文与材料作文篇6
掬起沙漠中的一捧清泉,指间残留着沙粒。是丢弃它,让手指洁净如初,还是保留它,当作永远的记忆?
让往事随风,让记忆尘封,我们可以拥有更崭新的开始。让往事与记忆长存在我们的脑海中,我们便拥有了回忆的权利与财富。
有时,我们需要忘记。忘记痛苦,忘记忧伤,忘记失意,忘记烦恼。因为它们就像蛀虫,会啃噬我们的心灵;它们就像乌云,会遮蔽我们心灵的太阳;它们就像沉重的行囊,会减慢我们前行的脚步。
犹太王大卫说:“一切都会过去。”的确,只有忘记曾经的阴霾,才会赢得新的艳阳天。韩信将胯下之辱置之脑后,不被曾经的耻辱压倒,终于得以大展鸿图,助刘邦完成了千秋霸业;司马迁忘却了宫刑带来的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打击,终于写出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痛苦需要忘记,成功有时也需要忘记,否则就会成为前进的羁绊。哈佛女孩刘亦婷曾说:“为什么我能取得成功,因为从小就学会了把一切成绩化归为零。”从零开始,就是从新的起点出发,我们才能具有新的活力与激情。
有时,我们不能忘记。不能忘记美好的回忆,不能忘记他人的恩情,更不能忘记历史。我常常回想童年,回想起奶奶的大蒲扇,爷爷的紫砂壶,回想起摇晃着小脑袋,背“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回想起与小伙伴嬉戏的开心时光……这些,都增添了我对生活的热爱。我常常回忆起帮助过我的人,他们的真挚的眼,含笑的脸,让我在困境中看到了光明与希望,如果有机会,一定不忘报答他们。有人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那么,忘记历史就更会成为罪人。百年前中华大地上那场浩劫我们不能忘却,曾经的国耻,百年的沧桑,是我们记忆中刻骨铭心的印痕,作为中华儿女,我们要记得肩上的重任。
对于过去的一切,或忘或不忘,应经过理智的衡量与选择,而不能忘却所有或记忆所有。忘,使我们坚定了前行的意志;不忘,使我们的内心丰富且明智。
于是,在指间众多的沙粒中,我细细地挑选几粒放入囊中,再将手指洗净,继续前行……
新材料作文与材料作文篇7
新材料作文是介于以前的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之间的一种新的作文形式,这种作文不限文体,不给话题,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范围更广,但是新材料作文的审题是很重要的,一篇作文不管写得多好,如果偏题,也得不了较高的分数,所以如何审题一直是学生作文的一个难点。下面是我在实践中的几点感悟。
第一点:注意对材料的全面理解,抓材料的中心
例如:在西伯利亚雪原上有一种动物叫白貂,白貂十分爱惜自己的一身纯白、漂亮的皮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愿意玷污,于是猎人们抓住白貂的这个弱点,在它的巢穴周围撒上一圈煤粉,这样白貂往往就束手就擒了。白貂没有因此改变自己的习性,依然年复一年地守护着自己纯白、漂亮的皮毛。
分析:对这一材料的理解,有些同学从猎人的角度,理解为要善于抓住对方的弱点。可是这样只理解了材料的一部分,他只看到了猎人怎样捕捉白貂,却没有看到后文还有“白貂没有因此改变自己的习性,依然年复一年的守护着自己纯白、漂亮的皮毛”这样的话,对猎人的叙述只是一句话。这则材料的立意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守自己的信念、节操等。
第二点:注意材料的论述主体。有些材料论述时是有侧重点的,审题时要注意抓住材料的论述主体
例如:鲸遇到身体瘦小的沙丁鱼时,便张大嘴巴跟在逃命的沙丁鱼后面穷追不舍,离海滩越来越近了,鲸却浑然不觉。等鲸以极快的速度接近海滩时,要避开险境已经太迟了,巨大的身体已因为惯性冲上了海滩,陷在海滩中无法动弹。
分析:这则材料的论述主体是鲸,是对鲸的做法的否定。可以立意为: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要学会放弃、学会取舍等。
还有这样一则材料:沙丁鱼是海中十分平常的鱼类,它身体瘦小,几乎是所有鱼类的食物,但是当沙丁鱼遇到鲸的时候,就拼命地跑向海滩,离海滩越来越近时,鲸却浑然不觉,等鲸以极快的速度冲上海滩时,沉重的身体陷在海滩中无法动弹,最终搁浅,沙丁鱼很快就可以逃生。
分析:这则材料的论述主体就是沙丁鱼,是对沙丁鱼的肯定。可以立意为:要善于抓住对方的弱点来制服对方。
第三点,注意材料的感情倾向性。每一篇作文都是有感情倾向的,要注意把握材料中有感情倾向的词语
例如:有一个人在河边钓鱼,他钓了很多的鱼,但每钓上来一条鱼就拿尺子量一量,只要比尺子大的鱼,他都丢回河里,旁观的人见了不解地问:“别人都希望钓大鱼,你为什么将大鱼都丢回河里呢?”这人不慌不忙地说:“因为我家的锅只有尺子这么宽,太大的鱼装不下。”
分析:这则材料的审题,有些同学认为这个渔人不知道变通,太傻了。其实只要他抓住材料里面的“不慌不忙”一词就可以理解出,其实出题人并没有贬低渔人的意思,而是称赞他的这种处世方式,正确的立意是:取舍有度。
审题时抓住这几点基本上就可以做到把握中心,心中有数。另外要是遇到多材料作文时还要注意材料的特点,有的材料是有共性的,要寻找其中的共性,有的材料是具有互补性的,要把握二者的联系。
每一则材料都有各自的特点,方法不是唯一的,比如说还可以抓住材料的中心句、主旨句,从作者的议论入手,等等,这些方法都是互相联系的,要学会综合运用。■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