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有助于提高决策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份出色的心得体会都是要有属于自己的想法的,下面是淘一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科三站岗心得体会6篇,感谢您的参阅。
科三站岗心得体会篇1
进入隔离点污染区前,蒋明昊把“生日快乐”“愿望成真”写在“大白”防护服上。得知有学生得在隔离中过生日,他以这种方式送上祝福。
两个月前的3月6日晚,上海大学嘉定校区通报一例核酸异常,密接和次密接学生的转运和隔离工作随之开展。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大三学生蒋明昊主动报名志愿者,一同前往隔离点。
志愿工作中,蒋明昊希望能传递出积极乐观的情绪。 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供图
结束14天的隔离点执勤后,蒋明昊回到校园,无缝衔接志愿工作。运用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的所学知识,他写代码、开发程序,帮助提升统计工作效率。
在他看来,疫情如大考,青年经历锤炼,也是一种成长。
以下是他的自述:
3月6日晚,我所在的上大嘉定校区出现一例核酸异常通报。尽管防控严密,这轮疫情终究还是波及到了校园。消息很快传播开来,焦虑也在宿舍里蔓延。那一夜,大概有很多老师和志愿者无法入眠。现在看来,那时的封控仅仅是个开始。
蒋明昊和党员志愿者为隔离点同学送去生日祝福。
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密接和次密接学生的转运和后续隔离工作很快开始。青年突击队的征集令发出了——招募五名党员志愿者。只招女生,可能是考虑到隔离点的学生都是女生。
连日来,老师们为了疫情防控工作夜以继日地忙碌,学生都看在眼里。我是悉尼工商学院团总支书记,也是一名党员发展对象,很想加入到支援隔离点的队伍中。
我得知,突击队招募还未满员,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或许我作为男生也有机会加入。为了表决心,我写下请战书,来到老师的值班办公室,表达想加入的想法。
团委老师看到了我的决心,也挺感动和认同的,答应帮忙沟通。就这样,我成为集中隔离点的一名志愿者。
蒋明昊把“愿望成真”写在防护服上,为同学疏导焦虑情绪也是他的工作之一。
我们学院党委书记是领队,还有专业老师和辅导员等老师也来了,这支突击队共有15名队员。书记和我们说,在这里没有上下级,没有谁指挥谁、谁领导谁,我们都是战友,共同和病毒战斗,我们一起保护身后的近200名学生。隔离14天里,我们每天召开例会,大家也互相加油打气。
为了尽量减轻隔离管控流程中统筹安排的负担,缓解人手不足的压力。我向老师请求,可以承接更多、更重的任务。老师给了我充分的支持、鼓励和肯定。
前7天,我们主要解决隔离点学生物资上的问题,比如吃穿用度。到了后7天,大家多少习惯了隔离点的生活,但是因为每人单独住一间,不能出门走动,部分学生不免情绪波动。我们的任务也转为情绪疏导、减轻同学们的心理压力。
我在朋友圈看到,有同学提到“隔离点的生日”。我和老师反映说,能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满足同学的这种需求。
蒋明昊(左一)在食堂做志愿者。
得到肯定答复后,我们行动起来。我们用马克笔在身上写祝福,从废旧纸箱裁下干净的纸板,写上美好祝愿。因为物资紧缺,我们就在突击队内征集。队员们拿出小蛋糕、泡面、火腿肠等,作为生日礼物,礼轻情意重嘛。其实,这些在隔离点也算珍贵了。
“大白”来唱生日歌,送上喷过消毒液的礼物。对同学来说,这或许是一次难忘的生日。还有同学和我们合影,说感谢。一套防护服“价值不菲”,我们是在做完所有工作后,去给同学过生日的。
到了最后几天,在消毒水作用下,我们的衣服褪色,变得斑斑驳驳,手也起皱发白,这也算是一种战斗印记了。我的爷爷在渡江战役中荣膺军功,父亲也曾戎马半生,军人的自律与信仰让我心中一直深藏入伍梦。但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如愿。其实,在如今和平年代,疫情也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我们要做的是坚守阵线,打好自己这一仗。
3月21日,我们从隔离点撤出,回到校园。后续的疫情防控工作,产生了大量志愿服务岗位。学生志愿者们活跃起来,共同维持校园的日常。因此,我的志愿工作也就无缝衔接了。
为了减少感染风险,学校要求学生打包好饭回宿舍吃,食堂秩序需要志愿者维持;食堂因为承担了远超平时的供餐量,后勤也需要志愿者帮手;楼内的管理协会由志愿者组成,协助进行抗原、核酸检测;楼栋被封控时,送餐也是志愿工作的一部分。
我的专业是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爱好编程,平时会写代码帮助自己处理一些办公和学习问题。有不少同学看到“复旦博士用代码搞定核酸报告的核查”新闻后,转发给了我。新闻中提到,用ocr (光学字符识别)技术,可以把图像中的文字识别出来,转换为文本信息,就方便用来核查核酸报告了。
我作为团总支书记,平时也帮老师一起统筹核酸检测工作。受到启发,我也写了代码,实现了核酸报告快速筛查,效率很高。代码是一行行敲出来的,属于技术范畴。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从管理学的视角出发,把信息技术融入其中,实现效率的提升。现在,我还在参与一项创新课题,希望用技术服务更多的人。
抗击新冠疫情,实际行动就是我们青年的责任。我不能说自己乐于吃苦,但我希望尽量保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当下。
栏目主编:顾万全 张武 文字编辑:杨蓉
来源:作者:澎湃新闻资深记者 张慧
科三站岗心得体会篇2
20xx年11月5日,是我当城市志愿者以来第一次上岗的日子。按照预定的时间我到达了所要进行服务的站点—“内环东路东二路路口”。
在前往站点的时候,天下起了雨,从小雨转为中雨,我撑着伞、骑着自行车,心里在想:为什么第一天上岗天就要下雨呢,是在考验我么?到达内环路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天考验的不止是我,而是我们。因为在前往服务站点的内环路的站点上,值上午班次的志愿者们撑着伞、无视风雨、坚定不动,站在自己的岗位上继续着自己的工作。
到达了服务站点,在小队长分发了部分物资、交代了需要注意的事情之后,我们正式上岗。才知道我们需要注意的事情很多,我们不可以打电话、接电话,不可以发短信,不可以穿着志愿者服装到餐馆就餐等等。
在六名志愿者当中,要保持在岗人员四名,其余两名可以先进行休息,我觉得这个规定挺人性化的。而我很幸运地,先进行了休息。在休息区域看着在岗志愿者们工作,有点心痒痒。但是,我们服务站点人流量比较少,等了很久才有人问路。他们热情地为有需要的群众指路,尽自己所能,在那边一直站着“守株待兔”。
终于到了换岗的时间,我又激动又担心,激动是因为自己终于可以为过往的群众服务;担心是因为自己其实也不太懂那些路线,害怕指错路不能帮到他们……心情挺矛盾的,所以,当看到有车在路口转弯接近自己所站的位置的时候,心里不禁提了起来。而当车子驶过之后,心里就放松了。不过,在我成功地指引了不少的路人之后,我的自信心增强了,觉得,其实也不难。
上岗、休息、上岗、休息……等待、问路、指引、等待、等待……从上午11点半到下午3点半,经历了四个小时的上岗过程,更多的是等待。到了换岗的时候,整个人累垮了,因为我饿了。但我心里的成就感很大,因为能帮到不少的人。即便累,也累得有意义。
站在人流量不多的地方,更多的是等待路人问路,这需要耐心;在为他们指引方向的时候,更需要耐心。我们必须保持微笑与耐心,为群众服务。因为我们是志愿者。
我会继续努力,让我们一起加油!一起来,更精彩!
科三站岗心得体会篇3
从11月开始,无论是在车站旁,马路上的十字路口还是训练场馆里,都可以轻易见到志愿者的身影,他们无处不在,他们的笑容给人们展示的亚运的和谐精神。所以,志愿者成为亚运会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身为一名志愿者,我非常开心可以为亚运会服务,为这个亚洲的盛会奉献我自己一份小小的力量。即使我的力量虽小,但是古语有云:聚沙成塔。我们每个志愿者都奉献出自己一份小小的力量,那我们便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主体。
每天站4个小时,这对于我们这些温室的花朵,无疑是一个挑战。刚开始的时候,真的有点受不了,站了没多久,脚就觉得累,想坐下来,想活动一下。有时候太阳又特别“照顾”我们,站一下就觉得热,而且马路旁,车多,尘又多,这环境让我有点难接受。每当我累的时候,我便在心里鼓励自己:我能为成为一名志愿者,能为亚运服务,是我的荣幸,既然这是自己选择的,我应该坚持下去,这也是很好的社会实践经验。每当我气馁的时候,我总是这样鼓励着自己,习惯成自然,现在的我,不再是刚开始站岗时的我,我已经习惯了这奉献的工作,而且乐于做这么有意义的工作。我知道这工作,有很多人想做都不一定可以做得到,机会总是有限的,所以我非常乐意做这工作。这不仅可以为亚运服务,还可以提升自己,真是一举两得。
我为亚运会骄傲,更为自己是志愿者骄傲。在以后的服务中,我会更加努力,在人们面前展现我们广州人的热情,展现我们中国人的热情好客,做好东道主。
科三站岗心得体会篇4
津滨海讯(记者 张玮 摄影报道)“您好,大哥,健康码你申领了吗?有了健康码,咱们以后工作生活就方便了。”“大爷,今晚有大风,您没事尽量还是少出门。”“大姐,您是从外地回来的吗?给您登记一下。”3月18日晚上,虽然大风呼啸,在生态城红树湾小区门口,记者看到市级机关下沉干部梁海龙一边检查“健康码”,一边在热心地提醒着出入小区的居民。
梁海龙是一名军人,去年刚刚转业到在天津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工作。脱下“国防绿”,穿上“检察蓝”,身上的服装变了,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没有变。下沉社区以来,他认真做好疫情防控“冲锋员”。到社区工作伊始,他便迅速融入工作岗位,积极发挥工作主动性。他多次向和韵社区了解所辖小区人员情况,关注境外和外地返津人员情况,做到重点明确、心中有数;在发现快递点易造成人员聚集时,他向物业建议放置架子写清楼号分类存放;在接到推广“健康码”使用通知后,他立即制作“健康码”下载使用图解说明,辅导社区居民使用等。
最近复工返津人员越来越多,梁海龙觉得社区卡口职守的工作在这期间更不能放松,他说,既然要干就得干好,当好疫情防控“守门员”。梁海龙把在检察院认真细致的工作劲头带到了社区,严格按“一查一测八问一帐”要求站岗执勤,认真核查信息,做好人员、车辆信息登记工作,确保不漏一人、不漏一车,力争做到万无一失。
采访中记者看到了不少居民和梁海龙主动打招呼,还有些居民看天气不好劝说他多休息。梁海龙说,在疫情防控期间,他深刻体会到了基层社区工作者的不易,也从基层一线学到了很多工作方法。同时也换来了更多居民的理解和支持,但疫情并没有结束,他仍然会坚守基层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守护好居民的平安与健康。
(稿件来源:津滨海)
科三站岗心得体会篇5
防疫的战场上,有冲锋一线的防疫人员,有大爱无私的志愿者,有第一时间为群众排忧解难的社区工作者,还有不在一线但同样奋战在“疫”线的后勤保障人员,马不停蹄是他们最常见的状态。皋兰县交通运输局的魏华,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她是防疫物资的协调员。
“要计划好,领多了会浪费,但绝不能短缺了,一线人员工作存在危险性,我们绝不能因为自己工作不到位,让防疫物资配送不及时,给他们增加工作风险和困难。”这是魏华每天早晨到单位后,清点防疫物资,再与县工信局协调沟通,及时申领采购短缺物资的工作流程。
她是一线人员的保障员。
“我们卡口n95口罩没了,还需要桶装水和方便面”“我们这急需封条”“我们这烧水壶坏了”......于是就见她一路小跑的搬运、装车、分送物品。为了让一线人员能吃的可口舒心,琢磨菜单也成了她每天的必修课。魏华说:“一线人员太辛苦,我能做的唯有做好每一点力所能及的小事来支援他们。”
她是求助群众的知心人。
近日,皋兰县交通运输局24小时咨询求助热线接到一通致谢电话:“我已经把老人平安接回家了,皋兰人真的太暖心了,特别感谢你们的帮助。”原来,前一天这名群众曾致电皋兰县交通运输局求助,家里的老人要从平凉去西宁,中途从皋兰火车站下车,家里人想跨省开车进皋接人。求助电话刚好是魏华接的,在了解情况后,她耐心地向群众解释了当前的防疫政策,问清了老人乘坐的班次和抵皋时间,而后积极协调火车站的交通防疫人员,最终由县交通局派人派车在火车站按点接上老人后并护送出县城,交给了在城外等候的家人,在帮助群众解决难题的同时也较好地规避了疫情传播风险。
“疫情给群众带来了太多的不便,他们难免会急躁,越是这个时候,我们就越需要拿出更多的耐心想出更多的办法来帮助他们,当好群众的知心人。” 魏华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没有什么轰轰烈烈,只有日复一日在平凡岗位上的全力以赴。因为这些普通防疫工作者的并肩奋战全力坚守,才会筑起众志成城严密的防控网,相信有了这些最可爱的人的竭尽全力的付出,防疫胜利必不会遥远。(县交通运输局)
编辑丨李金凤
责编丨彭正东
审核丨陈立稳
科三站岗心得体会篇6
新闻网讯(学生记者金娅)金秋九月,丹桂飘香,中南大再次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值此中南大学子返校和2020级新生入学之际,为进一步配合学校做好校园疫情防控工作,共同保卫中南大校园安全,校团委、校学生会、校志愿者协会联合启动了校园战“疫”系列活动——文明食堂志愿服务活动。文明食堂活动面向全校学生招募志愿者,主要开展测量体温、文明排队、文明就餐、光盘行动等志愿服务工作,引导全校师生遵守学校疫情防控相关规定、缓解食堂一线人员生产压力、保证师生有序的进餐秩序。
(志愿者站岗确保就餐秩序)
志愿者们在师生就餐时间段于学校四食堂、五食堂、八食堂、十食堂未安装测温仪的入口处测温以及有序引导师生进入食堂就餐,食堂秩序井然。食堂门口、就餐位置旁、倾倒餐余垃圾处都可以看见志愿者们认真的身影,或为每一位进出食堂人员测温,或监督饭菜剩余以发扬光盘精神。他们尽心尽力维护食堂就餐秩序,引领文明就餐新风尚。
(志愿者为进出食堂师生测量体温)
这些看似简简单单的志愿工作背后则是满满的责任,颇多参与食堂就餐秩序维护的志愿者都留下了他们的心得感悟。有第一次参加志愿活动的志愿者回忆,“一大早便来到四食堂,戴上袖章,拿起体温枪,那一刻,感觉自己肩负起了某种责任。”志愿者们都很认可食堂秩序维护志愿者的招募,他们表示,食堂志愿活动开展“确保进入食堂的同学们没有发热现象,确保校园内不会出现疫情传播的情况,是我手拿着测温枪站在这里的原因和目的。”言语中透露出对防疫工作的理解与使命感。
同时,为贯彻落实《教育系统“制止餐饮浪费培养节约习惯”行动方案》,助力同学们培养节约习惯,减少餐饮浪费,近期将陆续开展“光盘行动”系列活动。
(手持kt板的食堂志愿者们)
目前,文明食堂志愿服务正在有序开展中,志愿服务时间为每周一到周日早7:00-9:00、中11:00-13:00和晚17:00-19:00,服务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维护就餐秩序、光盘行动、打包、戴口罩等。文明食堂志愿服务工作不仅是对当下防疫工作的助力,亦推动着有序健康的食堂就餐文化形成,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就餐、节约习惯。
有一份热,发一份光,文明食堂志愿服务工作期待更多中南大志愿者的加入!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