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事迹材料中可以帮助他人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意义,优秀的事迹能够引发我们对人性和社会的思考,下面是淘一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做好人好事事迹材料参考8篇,感谢您的参阅。
做好人好事事迹材料篇1
马海亭,男,汉族,1988年2月出生,毕业于西安石油大学油气储运专业。20xx年7月入职,20xx年9月至9月分至宜春分输站工作,10月份调入生产调度中心担任调度员一职。
自加入公司以来,无论在场站还是在调度中心,他都是一心扑在工作上,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勤勤恳恳。最重要的一点也是身边的人对他的评价“诚实守信”,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却是最朴实最贴心的。20xx年,他还被公司评为20xx年度“先进个人”。
在他看来,诚信是一种责任,一种美德,一种力量。一直以来,他也一直坚持以“诚实守信”为行为准则,也一直用诚信来面对每一位同事,来面对身边的人,在日常的生产工作中,他处处率先垂范,想大家之所想,急大家之所急。答应同事的事情都努力做到,看到谁需要帮忙,就主动去帮忙。有一次,他答应了一个新来的同事要教他熟悉站内的工艺设备,那天早上他才下了夜班,一个晚上没有睡觉,站长和同事们都让他先去休息好了再教,他坚持说答应了别人的事就得做了,而且还得做好,在工艺区里大至每一个设备小至每一个阀门,他都讲解得那么仔细,那么清楚,一直到了中午,双眼熬得通红,我们看了都觉得心疼,在同事们的再三催促下他才去休息。
“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他经常这样对自己说。工作上对的起领导和同事的信任,时刻牢记安全生产重于泰山,始终绷紧安全这根弦不放松,以高度的责任感从严从实从细的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公司安全生产零事故,确保身边同事的生命财产安全,更安全更高效的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
做好人好事事迹材料篇2
两根针头扎进静脉,一股鲜血通过软管进入干细胞分离机,然后输回体内。10月19日,文安县首例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栾长宝在河北省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成功采集悬液181毫升。10月24日,文安县为栾长宝举行了欢迎会。
今年31岁的栾长宝是文安县大留镇花木厂村的普通村民,现为文安县一建公司职工。2013年经常参加无偿献血的他,留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许下一个生命承诺。经过三年的等待,今年4月份的一天,正在塔吊上工作的栾长宝接到中华骨髓库河北分库的通知:与一位血液病人初配相合,他非常激动的回复同意做高分辨检测。
“我之前不了解献血时我也不知道捐献造血干细胞是怎么回事,也没太放在心上。”栾长宝说,接到配型成功的电话后有些担忧,害怕捐献对自己的身体有影响,通过上网查资料,发现对身体健康没有影响,同意继续做检测。
据了解,“爱心公益达人”栾长宝家祖祖辈辈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父母都已60多岁,生活淳朴简约,常年以种地为生,他有两个儿子大的6岁,小儿子刚刚5个月,家庭条件并不富裕,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是靠他平时做些零工挣钱养活一家4口中。
尽管生活比较艰难但在公益道路上栾长宝从未停止脚步,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后他不顾家人反对,冒着生命危险独自一人赶往汶川,帮助灾区人民做安置房的建设一呆就是10多天。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后,他第一时间乘坐飞机,带着爱心人士捐款筹集的1万多元药品,连夜赶往灾区,开展救援工作,从废墟里挖人,由于道路中断用担架往外抬送伤员,后期帮助庐山中学盖板房,搭帐篷,做消毒工作这次整整干了17天。日常生活中只要有时间他都会参加文安县“爱心企业联盟”组织的各项活动,对于做公益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能够做点力所能及的事自己就做,帮助别人自己也快乐,其他什么也没想过。”
8月份,好消息传来,栾长宝和病人高分辨检测相合。9月1日,捐献前体检并顺利通过后,栾长宝说:一定保护好自己的身体,戒烟戒酒,把最好的生命种子送给患者。
为了不让家人担心,10月15日栾长宝安排好妻子和不足五个月的小儿子的生活,把母亲送到廊坊的医院就医,只告诉他们要出差,瞒着家人,在廊坊市红十字会、文安县委、卫生局和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的欢送祝福下,前往省会石家庄采集医院开始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前的动员准备。
到达医院后,开始打动员剂,栾长宝出现了肌肉酸痛等反应,“来的路上红十字会的志愿者给我讲了很多造血干细胞的知识,我知道这是正常反应,志愿者全程陪着我,我很感谢他们。”栾长宝说。
10月19日8时,栾长宝开始捐献,经过3小时20分,顺利采集完毕,共采集181毫升悬液。“我希望患者早日康复,开始幸福生活。”栾长宝祝福患者。
深州泰和医院院长韩广泰为栾长宝作诗祝福。“栾布重义得封侯,长安纸贵有缘由,宝兄善行承家传,美名天下独逍遊。”
10月20日,栾长宝从石家庄回到廊坊,第一时间赶到医院看望住院的母亲,并告诉了母亲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事情。父母看到儿子无恙归来,并没有责备他,父亲告诉他,“儿子你是好样的!”
“小时候父母就教育我,无论如何,能帮助人的就帮助,不要袖手旁观,要对得起自己良心,我也是两个孩子的父亲,我希望他们长大后能做力所能及的事帮助他人。”栾长宝说。
据了解,栾长宝是中华骨髓库第6024例,河北分库第305例,廊坊市第10例,文安县的第一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做好人好事事迹材料篇3
杨德品,男,汉族,家住施甸县老麦乡杨柳村寺后组。一个没有上过一天学的52岁盲人,眼睛里只有黑色,面对重重困境,他却依然昂首阔步,微笑着面对生活,勇敢地肩负着家庭的重担,在黑暗中用超出血缘的孝爱亲情书写着人性光辉。
八个月大,从坝区到山区
1963年4月,杨德品出生在由旺镇木兰村的一户普通人家,12月的一天,家里来了两位特殊的客人,他们正是老麦乡杨柳村寺后组杨水荣、余正英夫妇,由于夫妇俩先前生过几个孩子没到一岁就都夭折了,所以这次来目的是领养杨德品。就这样,八个月大的杨德品被养父养母带到了新家。
八岁患眼疾,双目失明
一转眼,杨德品来到新家已有八年,虽然当时的家庭生活是苦了些,但是杨德品八年的童年生活还算开心。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天,杨德品对父母说他眼睛痛,父母当时就急了,连忙把他送到大队联合诊所找医生看,由于当时医疗条件太差,医生看了之后也没说出导致眼痛的具体原因,父母只好带着杨德品回家了。回到家后,杨德品整整睡了五天,第五天的一个早晨,睁开眼睛,突然眼前一片黑暗,父母这才发现,这个可怜的孩子双目失明了。虽然到了上学年龄,可是由于双目失明,当同龄人都开心上学时,杨德品就只能在家里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杨德品一天天长大,到了婚嫁年龄,可是像这样一位盲人且家庭困难,又有谁家的姑娘愿意嫁给他呢?所以,至今杨德品还是孤身一人。他总说,上天还是对他好的,虽然眼睛瞎了,却让他健康地活着。
母亲摔跤变瘫,失去生活一大支柱
母亲是家庭生活的一大支柱,20xx年的一天,家里没有做饭的柴火了,杨德品当时83岁的老母亲余正英就背着篮子到山上打算找些柴火回家做饭,由于年纪大了,在背柴火的过程中不小心伤到了腿,回到家又因下雨地面太滑,又在自家院场重重地摔了一跤,把髋关节给摔断了。由于家里太穷了,没得到正规治疗,从那时起,母亲余正英就再也没有站起来过,由当时已经80岁的老父亲杨水荣照顾,父亲到地里干农活时,总会带着杨德品去,指导他做些简单的农活。虽然日子依然困苦,但是父子俩干完农活回到家里,看到母亲总微笑着看着他们,他们的内心却是快乐的。他总说:“听见父母笑,我就开心了。”
父亲病逝,肩负起家庭重担
,父亲突然病逝,无疑给这个本来就困苦不堪的家庭雪上加霜。自父亲去世后,杨德品就肩负起了家庭的重担,家里、家外、照顾母亲都由他一个人打理。
在村里还没有自来水的时候,杨德品常常在晚上12点以后去村里的一口井里挑水,从杨德品家到井边必须经过一条进村公路,白天车多人多危险,所以杨德品只能选择晚上去,常常摔得鼻青脸肿。母亲见了每次都哭,母亲说他爱笑,尽管摔得很疼,可是杨德品总会微笑着安慰她说:“妈,不疼,不疼。”
提起干农活,父亲去世了,去地里只能靠自己,所以杨德品只能在去地里的路边或是地边放个石头做记号,以防走错。每逢雨水季节去地里干活,是最让母亲心疼的事。常常在地里干着活,突然就下起大雨,杨德品就只能站在地里任雨淋,他也想找个避雨的地方,但是由于眼盲,自己根本就不知道哪里可以避雨。
11月份,家里没做饭的柴火了,杨德品就到离家1公里的地里去砍长在地边3米多高的核桃树。连爬了好多次都没爬上去,杨德品就在树干上砍了好多阶梯,最后才爬了上去。他一边摸索着一边砍,突然一不小心砍到了左脚的大拇指,由于眼睛看不到,他自己以为伤的不严重,所以还是坚持继续砍余下的树枝。后来,有村民去地里干活,看到他在树上,而且树干上和地上有好多血,就告诉他脚趾伤的很严重,他这才从树上下来,去村卫生室包扎。在他脚受伤疼得厉害的时候,他也从未喊过一声,在家里,他依然像往常一样,把每顿饭做好,端到母亲床前。
这次受伤后,母亲很不放心儿子一个人去地里,杨德品也担心母亲一个人在家里,所以他们家的地上经常有这样的场景:母亲坐在田埂上或柴草垛上,陪着在地里干活的儿子说说话。干完活,背上的母亲再指引着儿子回家……
村民们都很感动,经常替他到地里干农活,他也懂得知恩图报,经常帮助邻居做些轻巧的活,比如掰玉米、剥核桃。
由于家里太困难了,杨德品母子俩一年到头舍不得吃一次肉,他在家边的菜地里种了些蔬菜,他说自己种的蔬菜就够他们母子吃了。他在地里种的两亩玉米收成还不错,打算养上几只鸡,自己用石磨把玉米磨成面,等母鸡下了蛋,再孵出些小鸡。这样,母亲就能够吃上鸡蛋和鸡肉了。
遵从母亲心愿,放弃住进养老院
邻居们都说杨德品喜欢笑,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都从来不会对生活失去信心,始终保持微笑。
杨德品母子虽然纳入政府最低生活保障,但生活起居困难的情况让大家牵挂,民政、残联等部门也为他们安排了入住养老院,这样母子俩的生活算是有了着落。可当把这个消息告诉他们的时候,母亲心里却不愿意离开,她只想在这个生活了一辈子的家里度过余生。细心的杨德品虽然眼睛看不见,但却能感受到母亲的焦虑,他不愿母亲为难,微笑地婉言谢绝了大家的关心。他说:我看不见,我妈就是我的眼睛;我妈走不了,我就是妈的双脚;妈在哪里,哪里就是家;我在哪里,都不会让妈饿着,生活再难,也要笑眯眯地走下去……
这个目不识丁的盲人,因为自强不息的精神,让生命有了内涵;因为善良,让岁月温暖而绵长。孝,或许就是面对困境微笑前行的依靠!
做好人好事事迹材料篇4
情系玉树,大爱无疆
----全校师生踊跃为地震灾区捐款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玉树发生里氏7.1级地震,人民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举国震动,万众齐哀。在重大自然灾害面前,全国人民、社会各界迅速行动起来,以各种可能的方式支援灾区。4月21日中午,学校开展“情系玉树、大爱无疆”募捐活动。募捐开始前,举行了简短而肃穆的哀悼仪式,校党委号召全体师生以真诚的爱心向灾区人民伸出援手,为他们送去温暖、送去希望。希望大家珍惜幸福生活,立足本职,努力工作,以实际行动来告慰死难同胞在天之灵。短短一个小时,教职员工共募集善款20960元,学生募集善款11044元。地震无情人有情。我们心连灾区,情系玉树,爱心热潮在校园里涌动。
做好人好事事迹材料篇5
xx年8月,万军老师参加了小学教师这份工作。也许就是因为多少年来地向往和与生俱来的对孩子们的喜爱吧,出为人师,心中竟有些惴惴不安,是紧张还是兴奋,他自己也说不清,只是满心喜悦地去迎接这充满挑战的工作,投身于小学这片多姿多彩的新世界。
记得有一次,我清晰地记得,这是星期日,邓佳同学与好朋友玩闹一番后急着回家,因为今天是她的生日,正赶回家等待着父母为她准备的庆祝呢,由于自行车骑得比较快,前脚不小心拌到了后脚,摔了一跤,头撞到了停在路旁的车门上,没过几秒,血就顺着头哗哗地流着,陪同邓佳的同学一看到这种状况,高分贝的尖叫出声,惊动了正有急事的万老师(万老师的儿子奶粉吃光了,正要去南昌买,不然小孩子就要饿肚子了,公交车这时也来了,车站离事发地只有100米),只见万老师冲进事发地,一看到这场面,老师镇静地一边打电话叫车子送伤者去医院一边吩咐同学回家通知家长,并从附近村内借来纱布包扎伤口,大约5分钟,家长没等来,叫得车子来了(此时的公交车在车站按了近一分钟喇叭,似乎是告诉万老师,你走不走),老师一咬牙,嘟囔了一句:”伤者重要”。就上了叫来的车子,带着邓佳同学去医院治疗去了,挂得是急疹,此时的万军老师一直耐心地陪着邓佳同学接受着医生的治疗,没过一会儿,家长也匆匆地到来,与老师客套几句后,对老师说:“这边交给家长了”!但此时的老师还没有走,直到医生说伤者无事后才离开。
后来,听说,万老师那天由于太晚了,没买上奶粉,儿子饿了一晚上。我很感动:“万军老师对待学生居然比对待儿子还好”。
万军老师的这种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做好人好事事迹材料篇6
每一次想起雷锋,就想起这一段话。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社区老党员张用政用一生在践行这句话。
年过8旬的他不管什么时候发现地上的垃圾,都会弯下腰将垃圾捡起来丢进垃圾桶;在街上遇到乱停乱放的车辆,都会主动上前请车主将车辆停放规范;遇到道路不平稳或者损坏,都会主动用准备好的工具将道路填平。张用政老人出生于1936年3月,1975年入党,家住客馆街97—99号,1991—20xx年任交通下街居委会,共担任四届的党支部书记,于20xx年离职。但是老人充分发挥一名先进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离岗不离职,一直以来都在为身边的居民默默地奉献。有一次社区网格管理员中午回家的路上,看见一位老同志正在地面上敲打着什么,路面上摆放着一些简单的工具和凳子。走近了询问才发现,原来老人是早上出门散步的时候看到人行道上的踩砖损坏。老人说“我路过的时候看到街路面损坏,影响了居民的正常行走,怕那些眼睛不好或则像我这种走路都比较困难的群众会有足诸多不便”。当被问起“别的年轻人都不管而你为什么要主动来修理”,他说“我是党员干部,带头为民办好事这是应该的啊”。一句简单的话语,无不打动着在场观看的行人。使我们内心深刻被触动,无论时空如何变化,那些决定人类向前发展的基本要素没有变,那些人类任何时候都在追求的美好事物没有变。尽管在我们的身边,雷锋精神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淡忘,然而,在世界的'更多地方,雷锋被不同肤色的人们所景仰,所以雷锋精神以超越时空的力量成为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无论我们从事什么工作,都不能缺少雷锋精神。再平凡的岗位都可以做出不平凡的贡献,只要你的人生观是正确的,你的工作就会有不尽的原动力。取得成功最重要的不是我们的能力大小,而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年迈80的老党员同时尚且如此,更何况年轻的我们。任何时候,雷锋身上助人为乐、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勤俭节约的品质都是我们不断学习的要素。雷锋精神是不受时空限定的,无论现代科技怎样发达,无论人们的生存方式怎样改变,雷锋对世界和他人真诚的爱心永远是人间渴求的那种温暖,像阳光一样成为人类永恒的需要。希望我们一起向我们身边的好人好事学习,一起为我们美好和谐的社会做出贡献。
做好人好事事迹材料篇7
好人好事许许多多,不是我自夸,这好人里数咱们小区的王爷爷最了不起。王爷爷今年84岁了,脸上总是挂着慈祥的微笑,满头的银发和那微笑成了他的特征,背有点驼的他干起事来却不含糊。走起路来那精神抖擞的样貌一点都不显得他已是不惑之年。
在小区里,在街道里,在马路上时常会看到他的背影,时常做着一些绿豆芝麻大小事,用实际行动告诉咱们这些小辈:勿以事小而不为,勿以善少而为之!
每次我看见他,他都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小事虽小但是他毕竟是84岁了呀!看着他忙碌的身影,我不禁担心起来。
星期六下午,烈日当空。我读完书乘着车回家,车刚到站,一个熟悉的身影在我眼前闪动。这不是王爷爷吗?他左手拎着一个涂料桶,右手拿着一把大刷子,脚边放着垃圾桶和铲子。我快速来到王爷爷身旁,“王爷爷!”我亲切着叫道。“呦,是雯雯啊!你来干什么啊?”王爷爷关心地问道。“我上完课乘车回家,”我回答道,“您又来美化美化环境啦?”“哦,你看这墙上的小ad太多,有碍市容,是城市“牛皮癣”哦。一来,xx是奥运会的赛场之一,世博会也快要举行了,外国人到了xx。说小了国际性的大都市xx会让外国人眼中大跌眼镜,会说是个布满千疮百孔的xx;说大了中国的国际声望也会由此下跌;二来,这些ad多数是骗人钱财的,有些江湖郎中不但骗人钱财,还胡乱医治,把别人的性命忽视。这例子多得数不胜数,咱们不能让它们得趁。”王爷爷一边愤怒说着一边清除小ad。只见他拿着铲子把贴有小ad的地方铲掉,废渣扔进垃圾桶,又拿起刷子沾了沾白色涂料,把铲掉的地方添了添,补了补。我看了说:“王爷爷,我也来帮你,让咱们一齐铲掉恼人的牛皮癣吧。”王爷爷说:“好吧!小区是我家,爱护靠大家!只要咱们大家做好身边看似不禁意的小事,咱们的天会变得更蓝,城市会更整洁!”
王爷爷的举动带动了咱们小区好多人也热与参加做好小事的行列,可不是嘛?他不是连我这么懒的人都“改造”了吗?
是啊,让咱们一齐从小学习并领悟做好人,做好事,携起手来成为新一代好人。
做好人好事事迹材料篇8
秋风悄悄地吹进校园,校园里涌现出许多好人好事,特别是我们五六班的好人好事,最值得一提。
那天,我们班的蒋瑜帆,没有带文具盒。语文课上,老师让我们在书上划词语,将于凡没有笔,低着头。老师看见了就奇怪地问:“蒋瑜帆,你怎么了?不舒服吗?”蒋瑜帆没吭气,红着脸,将头低得更低了。正在这时,邻桌的朱雯琦站了起来说:“蒋瑜帆,你别难过,我这有铅笔,借给你用”,蒋瑜帆说:“谢谢你,朱雯琦。”朱雯琦说:“没关系,谁叫我们是好朋友呢。”蒋瑜帆说:“你真好!”下了课,蒋瑜帆主动跑到朱雯琦琪位上去帮朱雯琦干些事情。我说:你们俩真像一对好姐妹。”他俩异口同声地说:“我们本来就就是一对好姐妹。”我说:“恩,祝你们俩互相帮助,团结友谊。”望着他们那友谊的目光,我深深地留下了眼泪,当初我为什么不去帮住将于凡,哎呀!所以我也要做这样的好事。
昨天,我们要进行一次数学考试,就在紧急时刻,朱雯琦一看,呀!忘带尺子了。就在这时将于凡打开铅笔盒一看,铅笔盒里只有一把尺子,将于凡赶紧跑到讲台上说:“咱们班谁有剩余的尺子吗。”同学们有剩余的尺子吗?”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没有,只有一把尺子。”蒋瑜帆急的在跳,我说:“要不然咱们到别的班去借的吧。”蒋瑜帆说:“好吧,那赶紧去吧。”别的班都不肯接。就在这时,蒋瑜帆毫不犹豫的跑到自己的位上打开铅笔盒,把尺子“咔”的一声掰开了,蒋瑜帆立刻跑到朱雯琦的位上说:“我给你找到了。”朱雯琦说:“谢谢你,帮我找到尺子。”蒋瑜帆微笑的说;“不客气。”
“叮铃铃,叮铃铃。”同学们都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蒋瑜帆对朱雯琦微微的一笑,这一幕真感动。
看到这一幕,我明白了: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只有多多帮助别人,自己就可以有更多的快乐。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导员事迹材料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