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强文字功底,我们一定要学会写好优质的作文,事迹材料写作以先进对象的先进事迹为大体内容,是通用的应用写作文本之一,淘一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春节的风俗作文300字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春节的风俗作文300字篇1
终于,熬了一天又一天,2月19日——也就是春节,来临了!2月19日也是我的生日,于是,妈妈就准备了一个惊喜,说要下午告诉我。做了好些作业,到了下午,我正在想妈妈的葫芦里到底卖的啥药,这时妈妈从房间里冲出来,带着我和老爸钻进了汽车。我问妈妈去干什么,她却笑了起来,说:“去万象城滑冰啊!我早猜到你想去了。”
万象城到了。我们买了门票,穿好笨重的护具就开始滑了。都说轮滑和滑冰一样,其实不然。冰刀是极细的,我滑了两年轮滑一到冰面上根本站不住。扶着栏杆,我颤颤巍巍地一步步往前走,许多新手也跟着我一样扶着栏杆走。走了一圈,我试图放开栏杆,哇!简直寸步难行,差点一个跟斗摔倒在地上。只能重复上面的方法,我接着适应一段时间后,竟惊喜地发现:自己可以一步一顿地在冰上面行走了!会一步步地走了,我就以为自己会滑了,结果当我完全放开手转弯时,重重地摔倒了,脑袋撞地冒了个大包。我不敢滑了,离开了滑冰场。
通过这件事情,我明白了两个道理:万事不仅不能求急还得有耐心;自认为成功的时候往往就是最接近失败的时候。
春节的风俗作文300字篇2
一到12月27日,妈妈就带我上街买鞭炮和对联。
咱们来到街上,妈妈拉着我走啊,走啊。我看到了许许多多整整齐齐的鞭炮和对联,一转头,看见我去年买的几种对联,我拉拉妈妈的手说:“妈妈买。”妈妈就带我来到那一问店中,我挑了几种说:“妈妈,这些各买一盒。”妈妈亲切地对我说:“好!”然后咱们付了钱,咱们拿着东西,又来到里面买白菜、花菜、空心菜、鸡、鸭、鱼、肉等主食,咱们跑了好几趟,终于把年货全买齐了。
大年三十下午,爸爸已经准备好浆糊贴对联了,我就和爸爸拿着对联来到大门下,爸爸把浆糊涂在门墙上,咱们急忙把对联贴了上去。
除夕家家户户都要吃团圆饭,咱们也不例外,咱们一家子团聚在桌子边,一起吃团圆饭,喝团圆汤,欢迎新的一年到来,妈妈一边吃一边吩咐我说:“不能打破东西,也不能说”坏话,呀!
到了初一,早上吃了一碗热呼呼的面线糊和甜鸡蛋,爸爸妈妈和我来到爸爸妈妈、叔叔阿姨、外公外婆家拜年,人人都说我“长高了,懂事了,学习进步了。”
每个人都给我红包,我对他们说:“恭喜发财,新春快乐。”
正月十五的时候,咱们这里就不像北方那么热闹了,只是吃“状元圆”而已,可是,听说世纪公园、泉州公园晚上却是灯火通明,一眼望去,都能看见几百盏灯来,要是我能亲眼一见,那就太好了。
春节的风俗作文300字篇3
春节是中国最重大的节日,也是最隆重的节日。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剃头发,做年夜饭……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有些习俗还很怪,无奈之下,我去问正在贴春联的妈妈。
我看见妈妈将“福”倒过来贴,“福”倒着贴是一种习俗,“福”倒说明“福”倒(到)了!但我仍然问道:“过年是怎么来的?”妈妈说:“相传,古代有一种叫做”年“的怪兽,非常凶猛。每到除夕,”年“就会吞食生畜,伤人性命。因此,人们只好逃往深山。
一天,村里来了一位老人,他在这儿住了一晚。”年“来了,老人让村民点燃爆竹,”年“吓得狼狈逃窜。原来,”年“怕红色、光、炸响。从此,每年除夕家家户户贴春联、放爆竹。这一天就成了中国传统节日——春节。”
我们全家准备吃团圆饭。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全家团聚围在桌边,桌上有鸭、虾……餐桌上必有的两样东西一样是鱼,一样是火锅。火锅热气腾腾的,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喻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是甜品,代表家人甜甜蜜蜜。吃完了年夜饭,我们就来到前门放鞭炮。
开始放鞭炮,“砰——砰——”,一个个五颜六色的鞭炮飞上了天空,“噼哩啪啦”好响的声音,多么美:有的像仙女撒下的花瓣,有的像绽开的花朵,还有的像正在翩翩起舞的蝴蝶……这时,天空就成了百花园。“爆竹声中一岁除”,就这样,除夕过去了,新年又来到了。
中华民族的节日多姿多彩,而春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
春节的风俗作文300字篇4
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风俗,不同的风俗代表着为不同的文化。第6课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山东的春节。
在山东,元旦要吃馄饨,称为“填仓“,黄县、蓬莱一带,元旦早起要照虚耗。有些地区煮饺子时要用芝麻秸烧火,意味新的一年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升,饭后在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味有“余头’’。
到腊八这天,一切活动都是围绕腊八粥进行的。首先支起大锅,用糯米仁、桂元、莲子、百合、栗子、红枣、江米、葡萄干等来熬粥,火要用温火,慢煮,一小时后粥面再放上用山楂雕刻的“粥果”,熬出来非常的香。
腊月23过小年,这在山东是为打发老灶爷也就是灶君上天,在傍晚摆上贡品进行,灶君像旁的对联通常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批为一家之主,以保一家平平安安。
临近三十,忙年活动中最热闹的场面“蒸壮”就出现了,“蒸壮”就是为过年蒸各式各样的馒头、饺子、糕饼。
大年三十整夜包饺子。城内到处燃灯、燃檀香末、铺地毯、院子里搭彩棚、拉彩带。午后去报本堂行礼,晚饭后去祖庙辞岁。大人给孩子送“压岁钱”,装在红纸袋里,上面写有“长命百岁”的字样,放在小孩子的枕边。
春节期间,村村镇镇扭秧歌、跑旱船、舞龙灯、踩高跷……热闹非凡。元宵节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灯节,在这天家家都要点灯、吃元宵,以保团团圆圆。
春节的风俗作文300字篇5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欢乐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
春节的风俗作文300字篇6
我国一年中有一个最重要地节日,它就是古老地“春节”。千百年来,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地风俗习惯,如扫尘,贴春联,贴年画,贴窗花,贴‘福’字,守岁,爆竹,拜年与春节食俗文化等等等等。春节地众多风俗至今都代代相传地。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原古时代就记载着春节扫尘地风俗。因为‘尘’与‘陈’是谐音,新春扫尘有除旧布新地涵义,用意是把一切贫穷,晦气统统扫地出门,人们寄托着破旧立新地愿望和辞旧迎新地祈求,借扫尘地方法去整理全年来地得失,向往打算新年地美好开始。用贴春联,贴年画,贴窗花,贴‘福’字等方式来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烘托出喜庆地节日气氛,把福字倒着贴,意示着“福气已到,幸福已到”。还有行行色色地年画,窗花,春联贴挂,期盼赐予福禄寿,一年更比一年好。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等待着辞旧迎新地时刻,当五彩缤纷地爆竹遍地开花,四处响起地时候,新年走到我们眼前,人们都会穿得整齐漂亮,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祝贺。长辈们给晚辈分发压岁钱,真是其乐融融,新年新气象啊!春节还有不得不说地食俗,大年初一吃红豆,寓示着一年红红火火;吃年糕,寓示着一年更比一年高;吃汤圆,寓示着全家都团团圆圆。春节地习俗还有很多很多,趣味乐事也说不胜说,祝福寓意讲不胜讲。试问有谁不喜欢这传统地春节呢?试问又有谁不想传承这古老地习俗呢?
春节的风俗作文300字篇7
俗话说“二十八,贴花花。”每到每年的12月28日,家家户户就热闹起来了。一会儿刷浆,一会儿贴胶带的。欢欢喜喜过大年嘛!
每年的12月28日,我们每家每户就要贴春联了。为什么有这个习俗呢?我问了问妈妈。妈妈摇了摇头。我又去问爸爸。爸爸也不知道。问了一遍,还得还请叫我的电脑先生啊!
电脑先生说:“传说当年明朝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喜欢热闹,也喜欢大户人家每到除夕贴的桃符,就想推广一下。有一年除夕前,他颁布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成春联贴在门框上,来迎接新春。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视,挨户察看春联。每当见到写得好的春联,他就赞不绝口。巡视中见到一家没有贴春联,就问原因,侍从回答说:“这一家人不识字,不会写。”朱元璋就当即挥笔写了一副春联送给了这户人家。从此,春节贴春联开始普遍盛行了。”
听了电脑先生的讲解,我们全家人都明白了贴春联的来历。我们一家赶快刷浆,还要忙着自己贴春联呢!
我们贴贴贴,忙活了好一阵儿才贴好了几幅春联。不一会儿,外面鞭炮声就响起来了,大街也热闹起来了。好了,不给你说了,我要去过新年贴新春对联啦!拜拜!
欢欢喜喜贴春联,快快乐乐迎新年!
春节的风俗作文300字篇8
?浦东农家人过新年】
蜡梅绽放,春节将至。
在年夜前几天,农家人家家都在忙着准备过新年。掸灰尘,做卫生,备过年物品,敬神祭祖。春节是幸福与团聚的日子,最热闹的场面是年三十晚上吃年夜饭、饮团圆酒,菜肴丰盛,昭示着团团圆圆。
春节一般指中国农历年的岁首。农村有摆年夜饭的习俗,大都安排在除夕那天。祭先祖、敬天地、辞旧岁、迎新春、讨口彩、图吉利,期冀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吉祥如意。
春节期间,孩子们最开心的事莫过于收到“压岁钱”。“压岁钱”的传统寓意是压惊、辟邪、保佑平安。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平平安安度过一岁,长辈祝愿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健康。
一年的最后一天,称大年夜,这是全家团圆欢庆的日子,不管家人出门在外多远,都要尽可能赶在春节前回家团聚,以享团圆之乐。
农历腊月二十至除夕,农家人有陆续拜年夜饭的风俗,两只八仙桌对拼,先点蜡烛供香,再以平常的食材,摆上圆头塌饼、糕点水果,端上热菜,斟酒三巡,行礼磕头,焚化“元宝”,以示孝敬先祖,告慰家人的心灵。年三十晚上吃年夜饭,饮团圆酒,菜肴尽量丰盛,不能吃成光盘,预示年年有余。
吃年夜饭、看春晚、放爆竹烟花,已成了不少家庭除夕的“守岁三部曲”。而除夕的年夜饭是最重要的团圆饭,就连菜名都要讨口彩图吉利。冷菜热菜各6道,可谓“六六大顺”;热菜的总数是九,图个“长长久久”。至于具体菜色,每年都有几个老花样,上了点年纪的一看就看出了门道:一清二白的芹菜干丝,谐音“勤劳干事”,寓意做人要勤奋清白;金灿灿的蛋饺称“金元宝”,腊腊黄的蛋肠(蛋皮肉卷)称“黄金条”,墨墨绿的塔菜叫“元宝菜”,自然是讨“招财进宝”的好口彩;百叶包肉卷叫“如意卷”,黄豆芽叫“如意菜”,寓意吉祥如意;素什锦,寓意十全十美。年夜饭中一定会有一条鱼,表示“年年有余”,而整条鱼只是摆摆样子,没有人下筷,因为这是“吃剩有余”的意思。甜腻腻亮晶晶闪着猪油的八宝饭本身名字就讨喜,农家人还把南瓜饼谓之“万年糕”,寓意“年年高”。
丰盛的年夜饭,少不了咸鸡、咸鸭、咸肉、腊香肠,还有酥软的红烧肉和肥而不腻的走油肉,寓意过上富足的好日子;点心有细腻的芝麻汤圆,或菜肉圆子,或水果甜羹,寓意阖家团团圆圆,甜甜蜜蜜;脆薄的三鲜春卷或油炸龙虾片,寓意平平顺顺,和和美美。如有小孩不小心汤水打翻,边上就有人应声“有财有水”;如有人大醉呕吐,周围人会笑着说“放花筒哉,大吉大利”。
饭后搞娱乐,备鞭炮,守岁迎春,半夜不息。待到子夜(年初一凌晨),放鞭炮,热闹非凡。
春节是中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农历首岁,俗称“年初一”。“年三十”半夜子时一到就燃放炮竹,年初一早起,祭祀天地,行拜年礼,男女老少穿新衣新鞋,戴新帽子,凡小辈给长辈拜年,长辈会给小辈“压岁钱”,邻里朋友相见,互祝“恭喜发财”,尽讲吉利话。
农历正月初五,是“接财神”日,为祈祝新的一年财源茂盛,生意兴隆,燃放鞭炮,上香叩拜,祈求财神保佑发财。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农家人俗称“正月半”。这一天家家户户做圆子,裹馄饨,先祭灶,再趁热慢慢地吃,到处挂红灯。童年时代“正月半”的元宵夜,好不热闹:妇女们敲团箕,幼童们玩兔子灯,小伙子们“调火龙”,小孩们炭茅柴,姑娘们闹“扛三姑娘”……精彩纷呈的活动情景,依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正月半”那天,家家户户忙着做圆子,象征合家团圆、美满幸福;还要裹馄饨,谓之“收心馄饨”,意为过了“正月半”,新年才算真正结束了。人们敬畏先祖列宗,第一锅的第一碗圆子,必是先敬香,祭灶君。
夜幕降临,大家端起热气腾腾的圆子,与左邻右舍走动。吃过圆子,妇女们拿起做圆子的团箕去屋外敲打,期盼家宅平安,祈祷禽畜兴旺。也有人去倒垃圾的地方,扎把稻草,燃一把火,寓意烧掉一年的晦气,开始新的一年。
幼童们蹦蹦跳跳,拿着兔子灯到场头,在月光下玩耍取乐,比谁的兔子灯更逼真漂亮。小伙子们精神抖擞,举起早已准备好的“招财把”,这是一根长长的稻草杆,外面围满了稻草,里面是晒干的芦苇,点燃“招财把”,沿着田埂奔走,上下左右不断挥舞火把,谓之“调火龙”,喊些“招财招财,大家发财”之类的好口彩,憧憬未来一年,全家人福星高照,鸿运亨通。孩子们跟着大人,也在路边、河边、坟山上炭(烧)茅柴(枯草),学着大人样边烧边呐喊,调皮的还会喊出:“别家田里长黄草,自家田里出元宝!”野外传来一片呐喊声,墨色的天空时不时蹿起美丽而寂寥的烟火。炭茅柴把草根下的害虫也烧死了,当新草萌芽时,长势齐整,饲养牛羊的农户,割草也省劲得多了。
过了元宵节,新年的帷幕也就落下了,繁忙的春耕生产又开始了。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