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每个人学习生涯接触较多的,在语文学习中除了阅读理解最重要的就是作文部门了,淘一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江苏小作文模板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江苏小作文篇1
打开记忆的闸子,一次欢乐的海岛之旅,又重新浮现在我的脑海中。那是去年的八月中旬,我跟爸爸妈妈去了一趟东极岛。东极岛是舟山群岛东端岛屿,同时也是中国海洋最东端的边境岛屿,“东极”确实名副其实。在那里,我与蔚蓝的海水来了一次亲密接触,并享受了一番休闲海钓的乐趣。
从沈家门上船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颠簸,我们一行才踏上东极岛。迎面吹来的是咸咸的带着腥味的海风,四周的海水是那样的清澈蔚蓝,是少有的纯净,在阳光下泛着鳞鳞波光。岛上看不到一辆私家车,连自行车也失去了它的用武之地,因为岛上的道路狭窄,而且随着地势的起伏一直向上蜿蜒。没有污染的空气是那样的清新,让人心旷神怡。
当天下午,我们就迫不及待地乘着当地雇来的小渔船去海钓。在欢声笑语中我们出发了。一上船,爸爸让我穿上救生衣坐到座位上去,我嫌这嫌那不想照做,爸爸告诉我:“你别看大海现在很温顺,静得如杭州西湖,一马平川,一旦它发怒,可比钱塘秋潮,惊涛汹涌得很。”我不以为然,从船这头走到船那头,对着大海和另一个同伴谈笑风生。
可是一眨眼,刮起了风,海浪一个接着一个朝我们的船涌来,一会儿把船只托到浪尖口,一会儿又把船儿抛至低谷,落差很大,似乎要把我们连着船都吞噬了。我瞬时紧张起来,笑容凝固了,手拼命地抓紧了船栏,当回头看到驾驶舱内的船老大脸上表情仍然是那样轻松自如时,我悬着得心放了下来。扭头,突然见一人多高的浪直朝我们扑过来,大家都不由得尖叫起来,满脸挂满了海水,口中一阵咸味,衣服全被打湿了。看着茫茫大海,我不由得又紧张起来,但感受至多的是海上航行带来的刺激。
江苏小作文篇2
初三是一粒药丸,它的外面,包着一层诱人的糖衣。盼望已久的初三总算到来,晚自习更是令人“神往”。对那些“过来人”的话,总是不以为然。炎热的夏夜,坐在教室里。带着些许兴奋,还有一丁点儿自豪。偶尔,从门缝里吹进来几阵凉风……下课后,大家都走出教室。欣赏着迷人的月色,皎洁的月光,晃动的树影,还有远处朦胧的灯光……
上了第一节晚自习,大家都依依不舍——“假如再上一节,说不定我会很乐意。”“假如这样下去,初三的日子可就好过了。”
大家对晚自习充满好感。
可一个月不到,大家就开始叫苦了,差点就“造反”了。“停电喽!不上晚自习喽!”拉一拉灯,“真的停电了!”此时,三年级的楼道内早已炸开了锅,喧哗声,欢呼声,乱作一团。“‘收工’回家喽!”,“起义”首领带上一些“起义兵”正要冲出教室——连班长都拦不住。老师的突然出现,使得“起义兵”不知所措,赶忙一窝蜂逃回教室。老师走后,“别点蜡烛……”“首领”又发话了。“再等十几分钟……”老师又回来了。
大家立刻安静下来。
教室里仍然有人点着蜡烛,映着微弱的烛光,隐约能看见有人在悄悄说话,有人在沉默,还有人在祈祷……
这“十几分钟”马上就要过去了,教室里又沸腾了——“电不会来了…“再等下去还是一样!”大家似乎胜券在握——又开始收拾书包了。突然,灯亮了,灯光特别刺眼。大家的心凉了半截。“假如电还来晚一点,就可以提前回家……”“假如能早点回家,就可以多睡3小时?”
我们品尝着甜与苦交融的初三,憧憬着心目中永恒的初三。
江苏小作文篇3
在这个星期中,我学习了《木兰辞》这首北朝民歌,其中的主人公花木兰的故事让我受益匪浅。作者郭茂倩用生动的文笔描绘了一位善良、勇敢、孝顺的花木兰的伟大形象。
在第一自然段中,作者讲述了花木兰代父从军的原因。“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写了木兰本是一名在家中织布的平凡女子,见军帖后因为“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而决定“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这里表现了花木兰的通情达理、重孝道又不拘泥于世俗的精神。
在第二段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写出了花木兰积极备装的忙碌。后八句“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写出了花木兰征途的遥远、行军的紧急和离别时对家人的恋恋不舍。
在第三段中,作者形象的叙述了花木兰从出征到凯旋归来的情景,表现了花木兰敢于吃苦的精神与驰骋战场的英雄气概。
在第四段,作者叙述了花木兰在“策勋十二转”后“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表现了花木兰淡泊名利,重孝道的精神。
后来,“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写出了家人们对木兰的思念之情,“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表现了木兰重还女儿身,与家人团聚时的喜悦之情。
最后一段中,木兰“安能辨我是雌雄?”的反问写出了花木兰代父从军后未被人发现是女二身的自豪感。
读完这篇乐府诗,我感到花木兰的的确确是一位十分重孝道的勇敢的女子,我想,我也要学习她的这种精神。
江苏小作文篇4
曾经以为人生最难的、最艰苦的事莫过于高考,那时候的自己做梦都想赶紧考完试,无论如何不要再经历第二次。只是回过头的时候却恍如隔梦,开始留恋那一段甜甜的噩梦。于是时光开始拉长。
我们有时会在一起大大地感叹我们用教科书、复习资料等筑起自己小小的一片天,在酷热的下午眼皮实在打架到不行的时候,在老师的滔滔不绝中偷睡两分钟,然后满足的看着本子上口水流下的完美弧线,想象着函数的解题思路。老师的苦口婆心,还有那语言上的于心不忍,也曾经那么感动着我们,只是又一幅未来的蓝图让我们奋书疾笔,心想咬咬牙也就过去了。
不会忘记了,我们的约定,在那些风雨无阻的早上,第一时间出现在教室门口,彼此给予的鼓励;不会忘记了,我们偶尔的奢侈,两个人挤在一张床上聊彼此的心事到很晚很晚,第二天顶着更大的熊猫眼出现在早自习上;不会忘记了,毕业时的大头贴和厚厚的毕业留言,然后感动得一把鼻涕一把泪,唱着反调说出的赞美;不会忘记了,班主任的良苦用心,那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在讲台上慷慨激昂的讲话,招惹的眼泪纷飞;忘不了,那一份情谊,在许多的日子里寒窗苦读,伴随的欢声笑语。
现在的我们有大把的时间来做我们自己喜欢的事,然而却找不回我们当初的那份感觉了。反而更多地是空虚,曾经说过愿意拿生命来略过的岁月,至今却变成我们最珍贵的回忆,时间就真的这么毫不留情的变了,剥削得我们遍体鳞伤。可是那又怎样,毕竟青春是用来怀念的,而高考的那段岁月却是我们青春岁月里最值得怀念的,我们是那样为梦想而奋斗着,为我们的美好未来而强烈地憧憬着。
当然,一届又一届的高考在继续着,一届又一届的孩子们在用热血挥洒着自己的热情,也许我们每一个人对待高考的想法都是一样的:赶紧过去吧,永远不要再来了,可是那又怎样,即使不会再来,我想我们还会恋恋不舍那段时光。看着同学间的相互鼓励,老师和家长的操心,无一不反映了高考的重要性。
也许我们会活到八十岁,也许我们的生命长河中还会遇到许多有意义的事,但是那又怎样?我想不管到什么时候,我想我们会是笑着说高考。那段岁月一定是最美的并且熠熠闪光的。因为有你,有我,有他,有最充实的日子和最美好的未来。
江苏小作文篇5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抱怨,以德报德。"
——《论语》
当受助者们在丛飞的捐助下过上正常的生活时,回望病危的丛飞,他们是否感到一丝焦急与不安他们是否曾考虑过对于丛飞的爱心,何以为报
先哲孔子早已为我们找到了完美的答案——以德报德。
我们生活在一个光怪陆离的社会,一个科技水平、生活水平都比先秦高得多的环境里,我们不能放弃先哲留给我们的真善美。以德报德不仅是两千年前的准则,也应当是我们当代人的道德底线。
我不想一味地抱怨世风日下,也不会口口声声诉说社会阴暗。我想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一次内心的拷问,心灵呼唤感恩与报答,社会需要良知与正义。这些,你做到了吗
我曾读过一个故事。
一个山间的夜晚,一位禅师正坐在自己的小屋外打坐修禅。这时,从黑暗中窜出一个人影,他偷偷地溜进了禅师的小屋。清贫的禅师室内竟无一物可拿,不一会儿,那人就失望地出来了。正当他走到门口,竟看见禅师对着他,像是在等他。没等他开口,禅师就把自己的外衣脱下,披在他身上,说:"山里风大,穿上这衣服下山吧。"那人无地自容,披上衣服匆匆走了。禅师目送着,自言自语道:"愿我能送他一轮明月。"第二天清晨,禅师在门口发现了昨晚那件衣服整整齐齐地放着。禅师欣慰地笑了:"我真的送了他一轮明月!"
这是一个关于德的故事,是一个善举救赎一颗心灵的故事。这一轮明月,不就是我们的心灵守望的美德与良知吗
也许你曾经受过别人的帮助,感受过关爱的温暖,也许你也曾有过"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经历,也许你看到了社会的黑暗,也许我们大家一样都在盼着一个美好的理想世界的到来。那就请不要忘记感恩于人,那就让我们大家都以德报德,甚至以德报怨。
以德报德,是生命与生命间高境界的交流。以德报德,是对爱心最好的慰藉。以德报德,是伟大的情怀。以德报德,更是对美好社会的深情呼唤。
江苏小作文篇6
传统文化,顾名思义就是从以前流传下来的文化;从深层涵义来说就是:文化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的总体表征。但,随着现在电子产品的出现。现在很多年轻人可能早已忘记了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
我国的传统文化主要是儒家文化,其中还包含名家文化,道家文化和西方文化等等。
我国的传统文化有戏剧(越剧、粤剧、京剧、昆曲、黄梅戏、湘剧、徽剧、汉剧、皮影戏、川剧、昆剧脸谱、川剧脸谱、京剧脸谱);剪纸;建筑(长城、牌坊、园林、寺院、钟、塔、庙宇、亭台楼阁、井、石狮、民宅、秦砖汉瓦、兵马俑);中医(中医、中药、《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文学(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歌、赋、《三十六计》、《孙子兵法》、四大名著);节日(元宵、寒食、清明、元旦、中秋、端午、腊八、重阳、除夕、春节);服饰;武术(南拳北腿、少林、武当、内家外家、太极八卦)……
随着传统文化的没落,我们作为中华儿女要肩负起拯救传统文化的责任:
(1)我们要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我们要继承传统文化的优点;
(3)我们要吸收世界各地文化的优点,将它们与中华的传统文化相融合,取长补短;
(4)我们要呼唤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新文化;
(5)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6)我们只有了解社会发展趋势,才能真正得出全面、中肯、成熟的结论。
传统文化,最主要的词就是文化。我们都应该思考一个问题:文化,是什么?这个问题可能在大多数人的心中都会想文化不就是知识吗?但,在现代文化中的传统可能只剩下酒文化、茶文化、根雕文化、古董文化,甚至是绣花鞋文化。
在以前,难道人们只会喝茶、喝酒、绣绣花鞋吗?在现在,难道人们只会喝茶、喝酒、绣绣花鞋吗?我们应该往这个问题的深层去想;但我们首先弄懂“文化”这一词的根本含义,才有可能知道文化是什么?只有知道文化是什么,才能知道中华的传统文化到底是什么?但这个问题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弄懂的,需要我们长期深入研究才有可能弄懂这个问题。
中华上下五千年,我们曾为它们的进步、繁荣昌盛而自豪;也曾为了它们的落后而感到伤心。
文化,它们有繁荣的时候,也有衰败的时候。在我们继承传统文化同时,也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英国人类学家a.r.拉德克利夫—布朗认为,文化是一定的社会群体或社会阶级与他人的接触交往中习得的思想、感觉和活动的方式。文化是人们在相互交往中获得知识、技能、体验、观念、信仰和情操的过程。他强调,文化只有在社会结构发挥功能时才能显现出来,如果离开社会结构体系就观察不到文化。
法国人类学家c.列维—斯特劳斯从行为规范和模式的角度给文化下定义。他提出:“文化是一组行为模式,在一定时期流行于一群人之中,……并易于与其他人群之行为模式相区别,且显示出清楚的不连续性”。
英国人类学家r.弗思认为,文化就是社会。社会是什么,文化就是什么。
这就是欧洲三位人类学家给文化下的定义。
我们要好好的守住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文化遗产。但我们在守住的同时,也不要闭关锁国;我们要多吸收外来文化,取长补短。
江苏小作文篇7
自信是成功路上的铺路石。
一个人想要成功,首先得有自信。自信是什么?自信是一种自我肯定,对自己行为充满信心的表现。当一个人有了自信,不管他人是否赞同你的行为,都可能获得成功。
那么如何建立自信?首先要对自己充满信心。每天早上起床后,可以看着镜子对自己说“我能行,我可以,要对自己有信心”;在各项活动面前,不要胆怯,主动上前迎接挑战,在一点一点中累积自信。
贝多芬少年失聪,作为一名音乐者,他的耳朵是至关重要的。虽然也曾一度对自己丧失信心,但最终战胜病魔,成为一代的音乐大师。他的事例告诉我们:只要自信,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再如霍金,由于种种原因导致肌肉萎缩,最终四肢瘫痪,全身只有两根手指可以活动。但他只用两根指头成为赫赫有名的物理学家,完成历史著作《时间简史》,为世人所惊叹。他之所以取得成功,就是因为对自己充满信心,并且以坚定的信念支撑下去。他的事例告诉我们:只要自信,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还有一个最典型的事例就是中国的抗日战争。在长久的外来侵略压迫之下,中国人民发动了一次又一次抗争,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但中国人民并未丧失信心,而是继续抗战,最终在1945年取得了8年抗战的胜利,其原因也同样是因为自信。
正是自信,才造就了这么多人的成功。但不自信的人也有。我有两个同学,学校开展演讲比赛,他们一个是主动要求参加,对自己充满信心;一个是老师推荐参加的,对自己没有信心,老是害怕失败。最后自信的那个同学获得较好成绩,而不自信的那位同学落选了。这也告诉我们,自信与不自信是完全不同的。自信造就成功,不自信难以成功。
从现在起,树立自信,相信自己,成功离你其实也不远。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