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将作文写得有意义,我们需要先确定一个深刻的主题,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可以使我们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有明显的进步,下面是淘一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中秋节故事作文推荐7篇,感谢您的参阅。
中秋节故事作文篇1
今天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每次一到中秋节,大家都吃月饼,有的人还在晚上赏月。那么中秋节的起源,吃月饼与赏月的习俗又是怎样来的呢?
起源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为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节”。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与左右微服淆,中秋夕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吃月饼
中秋节吃月饼据说始于元代,当时,朱元璋领导汉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约定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起义,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传开。
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
当时有个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
中秋节有很多的故事,它发展的过程也是作为中国人应该要了解的,我们一定要让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好好的发展下去。
中秋节故事作文篇2
“云母屏风竹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大家有听过这首诗吗?没错,这首诗就是诗人李商隐的嫦娥,你知道为甚么我要唱这首歌吗?因为中秋节就快到了!那么现在嫦娥在月球做甚么是呢?让我慢慢告诉你们吧!听着哦!故事要开始了。
故事是这样的,现在嫦娥正在月球上,看这吴岗那个大帅哥,那跟一个足球一样大的肌肉,真是太帅了!在一旁的月兔越看越觉得恶心,越觉得恶心就越想吐,这样月兔不是就变成月吐了吗,月兔们就每天过着这种日子。
终于有一天,吴岗对嫦娥说:“我们结婚吧!”嫦娥听了十分高兴,她就拜托月兔帮她准备九千九百九十九个月饼,她也邀请了天庭上所有大大小小的众神来参加婚礼,可是当嫦娥的老公后羿听到这件事时,非常生气。心想:“这个狐狸精又在勾引男人了!上次她才勾引过阿姆斯壮而已,现在又在拐那个叫吴什么东西的,他到底在想什么啊?看来我一定要去闹一下啦!”于是,他就想要去参加婚礼了。
终于嫦娥的婚礼开始了!当天后羿因为看电视,看的太晚,于是睡过头了,忘记去参加婚礼,就这样,嫦娥和吴岗从此就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但说不定那天嫦娥他也会喜欢上太空人的你哦!
中秋节故事作文篇3
我喜欢吃月饼,但以前农村穷,平时吃不上月饼,只有在中秋前的一段时间里,才能到别人家自制的土烤炉上去打月饼。这种月饼是用白面、胡麻油、糖和在一起,简单的发酵后,揉成饼状,烘烤而成,有时候为了美观和提味,会在月饼上撒些芝麻,出来的月饼松软甜香,既好看,又好吃。
记忆中,打月饼的地方,就是孩子们的“天堂”。同我一样期待早日吃上月饼的小伙伴,都会尾随着家人而来。一炉月饼出来,我们就会拼命挤进人群中,用鼻子使劲闻着月饼散发出的热气腾腾的香味,哈喇子也流了出来。一些叔叔婶婶,看到我们这副馋相,就会拿出一个月饼,掰成小块,让我们解解馋,现在回想起,总觉得那是吃过最香的月饼了。
在中秋节当日,母亲会早早起来,忙着张罗一天的饭菜。父亲则忙着摆弄供桌,摆放供品,我和弟弟妹妹则守在灶台边,帮忙拉拉风箱,烧烧水,传递盘子、碗筷等物品。等到中午,一桌由妈妈亲手烹制的饭菜端上来,我们兄妹几个也顾不上吃相了,很快就会把盘子里的肉菜一抢而光,有时还会因为抢肉和弟弟、妹妹生气,但现在想想那真是一种幸福的感觉啊!
到了晚上,当皎洁的明月即将升起的时候,父亲会把月饼摆上供桌。把我们兄妹叫到供桌前,烧香、磕头,在简单的祭拜仪式结束后,我和弟弟、妹妹就开始期盼着对桌子上的供品进行“大扫荡”了。
中秋节故事作文篇4
轻柔的秋风,缓缓拂过,带来一阵凉意,渗入心间。在天边的角落,周围的景色都披上了一层纱衣,泛着淡淡的金色,柔和,向远处延伸,渐渐与天空的淡蓝色融为一体。
一点也不显得唐突,好想就应该如此。夜幕悄悄来临,想来,那黑夜定有那银月吧。抬头望去,却只见,散落稀疏的星在发亮。相比那明月定时躲在云从里还未出来吧。脑里不禁想起了苏轼的那首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然,却听见了雨的声音,是幻觉吧?睁眼看向窗外,看见如珍珠般大的雨滴落下来,可能是我眼花了吧?手伸向窗外,清楚的感觉到了那丝丝的清凉。
看来那雨想必也是为那些思绪牵挂的人一点带你祝福吧。远处,只看见一点红色的光在黑暗的雨中摇曳,一闪一闪的,发着它微弱的光,似乎想要尽自己微薄的一丝力量,点亮黑夜中的一角。淅淅泠泠,待看清那红光是何物时,它已消失在了黑夜的雨中里了,可惜可惜……正当我惋惜之时,却感觉到远处的,亮。看见更多的孔明灯在主人的希望下,点亮和黑夜的一角,那月儿似乎,也感受到了那丝柔情与期望。露出她迷人的身姿,银白色的月光,倾泻,给世间万物披上一层银纱,轻柔靓丽。
中秋节故事作文篇5
今天是中秋节了,连续几年都没有时间参加热闹的中秋晚会,这次一定不能错过了。小明开开心心的骑着脚踏车骑往晚会的现场,可是他骑着骑着,竟然迷路了!
小明紧张的要死,他拿出手机要打电话回家,可是怎么打也打不通!他失望的看着四周,远远的看见一间小屋,还好小屋没人可以问路,他只好硬着头皮继续找路,但越往前骑雾越浓,小明开始感到害怕。
突然他听到有人说:“你好啊!小朋友!”小明吓的大叫:“哇!”结果回头一看,说话的人不是鬼也不是人类,而是一只会说话的小兔子。
“啊?”小明疑惑的看着兔子问:“你是谁?”
兔子回答:“我喔!我就是来自月亮的玉兔!”
“所以你是会讲中文的外星人啰!”小明问。
“我又没说我是外星人!我是神话人物!”喀嚓!喀嚓!小明已经用相机拍下玉兔的样子了,然后小明问:“如果你是神话人物的话,可不可以请你带我到中秋晚会的现场吗?”
结果玉兔说:“不行!可是我可以带你去月球上请嫦娥姐姐带你去那边!”突然“咻!”的一声小明已经在月球上了!
没想到久仰以久的月宫,竟然肮脏不堪,从月宫走出来的是看起来超级邋遢的嫦娥,小明不解的问:“奇怪?月宫怎么被搞成这样子?”
只见嫦娥生气的说:“都是因为最近有人常常搭着一种奇怪的飞行物在这里乱插旗子和喷一大堆的污烟!把月宫弄的一团乱!真是的!”
小明心想:“难道是太空船?”玉兔说:“好啦!这位小朋友要去参加中秋晚会,请嫦娥姐姐带他回去。”
“好吧!看在飞行物体不是他开的,我就带你去!”嫦娥说,小明开心的大叫:“YA!谢谢你!”,嫦娥手一插,“碰!”的一声小明就到了会场。可是晚会早就结束了!小明大叫:“天哪!又要我再等一年吗?!”
中秋节故事作文篇6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秋季,就像一把利剑,刺向火热,留下了面无边际的寂寞。它也许凄凉,也许孤独,但,就在这样一个空洞的季节里,我爱上了秋天,更爱上了中秋节。
中秋节,虽然没有春节的热闹与狂放不羁,但却从骨子里,从永远的文化中流露着一种对家人,对家乡的深沉思念。杜甫笔下的“婵娟”,李白深望的“玉盘”,这些妙笔生花的绝词佳句,更为这中秋节抹上了一层浓浓的诗意与思念。
其实,中秋节表面上很空虚,但内在精神文化支撑起它成为一项传统节日,吃月饼,赏月,更成了它的代表。千言万语,家财万贯都抵不过一顿团圆饭。秋色撩人,月亮仿佛一个令人垂涎三尺的月饼。手里握着小月饼,抬头一望“大月饼”,家人谈笑风生,此情此景不失为享受。
中秋节不仅是团聚,更是双眼凝望,思人思乡。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那苏轼的字铿锵有力,那苏轼的诗深情意重,不管多么令人拍案叫绝,但字里行间流露的终究是对家人的那一份浓情。饱读此诗,品嚼其句,苏轼在灰暗书桌前醉酒熏天,两眼望月,深思家人,即兴大作的情景就会一览无余的展现在我们面前。其实,月亮不仅是一种团聚的号召,更是独自一人对家乡情愁思念的倾诉对象。望着明月,想着家人,大家团聚,这才是中秋节的魅力。
中国的节日缤纷多彩,喜气洋洋的春节,朝气十足的端午节,绿色环保的植树节……还有这一家团圆的中秋。
我爱我们的节日。
中秋节故事作文篇7
中秋节简介: 起源: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别称: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 习俗: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观潮、燃灯、猜谜、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
中秋节的故事一:嫦娥奔月
相传,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死之药后,飞到月宫。但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所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
天夜夜心”,正是她倍感孤寂之心情的
写照。后来,嫦娥向丈夫倾诉懊悔说:
“明天乃月圆之候,你用面粉作丸,
团团如圆月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
向,然后再连续呼唤我的名字。三更
时分,我就可以回家来了。”翌日,照
妻子的吩咐去做,届时嫦娥果由月中
飞来,夫妻重圆。中秋节做月饼供嫦
娥的风俗,也是由此形成。
中秋节的故事二: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
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
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
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
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
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
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
“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
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
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中秋节的故事三:玄宗游月
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