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一范文网 >方案大全

拉花的教案推荐7篇

一份好的教案应当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教案应当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下面是淘一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拉花的教案推荐7篇,感谢您的参阅。

拉花的教案推荐7篇

拉花的教案篇1

一、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4理解作者

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是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三、学习过程:

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教师导语:“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到处是绿色,到处是鸟语花香。而娇艳的花朵,无意是春天里最绚丽多彩的一笔。它用缤纷的色彩,娇弱的身姿、清幽的气息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然而当你对于千万朵在冷风中怒放的小花时,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板书课题:20*花的勇气

认真读书吧,相信你一定会有收获的。

二、初读知大意:

1小组合作:互相检查课文情况,互相质疑问难,解决不了的问题先记录下来,留到全班交流时提出来。

2自学反馈:

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师生共同质疑问难。

3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说一说: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意见什么事?

三、细读理清脉络:

1维也纳的春天给作者六下了怎样的印象?他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默读课文,画出表现作者感情变化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请学生上黑板写出表现作者感情变化的词语,教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线索和作者的情感脉络。

四、品读感悟美:

1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圈画出精妙之处,反复品味,揣摩作者内心感受。必要时可以和身边的同学交换意见。

2文学鉴赏会:

教师扮演文学鉴赏会的主持人:各位文学评论家们,大家反复阅读了著名作家冯骥才的散文片段《花的勇气》。现在就请各位就文中的语言是否优美,遣词造句是否准确生动发表高见吧。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导他们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

五、美读入情景:

1循着作者情感的变化,入情入境地朗读全文。

2举办朗读比赛,评出优胜者。

六、回读抒胸臆:

生命是宝贵的,却是短暂的。有一位哲人说过:我们无法左右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同学们,学习了本组课文,当你为砖缝里顽强生长的小苗喝彩是,当你被绝境中奋力求生的飞蛾震撼时,当你为花丛中感受春光的盲姑娘感动时,你对生命的意义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感悟呢?请你把你的所思所感记录到自己的日记中吧。

课后反思:

拉花的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积累“泛滥”“改天换地”“傲然”“怦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4、理解作何生命的感悟,竖立无所谓的勇气和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花开的经过。

2、欣赏花开的壮美场面,感受花的勇气。

三、课时划分:(一课时)

四、课时准备(教学挂图)

五、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板书“春暖花开”。提问:看到这个词语,你眼前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2、引入:在我们的印象中,花开总是与阳光分不开的。那些娇艳的花儿通常在温暖舒适的春风中开放。然而,在4月的维也纳,有些花儿,却有着莫大的勇气,敢在阴风冷雨中傲然绽放。

[设计意图]

以“春暖花开”一词促使学生去想像阳光暖照,百花争放的景象,使其感受到阳光对于花朵的重要性,为理解维也纳的花的“勇气”奠定基础。

初读课文,梳理事情经过

1、布置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如下:

(1)找出生字新词,积累相关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出花开的经过。

(3)画出描写花朵的'句子,美美地读一读。

2、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重点指导:泛滥、壮观、改天换地、傲然、怦然、寂寞。

3、组织交流事情的经过。

4、鼓励朗读;谁来读读自己觉得写得美的句子?

[设计意图]

作者对维也纳的花两度失望和两度惊喜的情感变化,使文章起伏有致,极其吸引力。学生在梳理事情经过时,很容易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品味语言,感受“勇气”

1、引导:在作者眼中,4月的维也纳最初是什么样的?哪个词语可概括作者对它的感受?

2、出示语句:“我用手拨开草一看,原来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就会齐刷刷地冒出来……”提问:这些小花作者什么感觉?看到它们,你的心情怎样?

3、引导:作者正为藏在青草下面的生机盎然的小花欣喜时,却一连下了几天的冷雨。这时作者即将离开维也纳了,他的心情怎样?为什么?

4、出示语句:“我看到的竟是一片花的原野……每一朵小花都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提问:从这段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这段描写写得好不好?请结合具体语句说一说。

5、引导观察挂图:看看这壮观的场面,作者的心头怦然一震,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勇气。在这篇文章中,花的勇气具体指什么?

[设计意图]

以作者的情感变迁为线索,引导学生品读语句、想象情境,一步步感受到小花坚韧的生命力。

拓展谈话,感悟生命

1、组织谈话:生命的意味是勇气。具体到我们人类的生命来说,这勇气体现在哪些方面?

2、填空练习:生命是( ),所以我们要( )。

[设计意图]

将感情教育落到实处,培养学生对生命的珍惜,坚持之情,培养拼搏向上,坚忍不拔、乐于奉献的美好情感。

板书

20*花的勇气

绿色泛滥,不见花儿——乏味

拨开青草,小花密布——欣喜

冷风冷雨,遗憾小路——遗憾

鲜花铺地,感叹勇气——震撼:生命的意味,是勇气

拉花的教案篇3

四月的维也纳真令我失望。大片大片的草地上,只是绿色连着绿色,见不到能让人眼前亮起来的明媚的小花。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我对驾车同行的小吕(lǚ)说:“四月的维也纳可真乏味!绿色到处泛滥(làn),见不到花儿,下次再来非躲开四月不可!”

小吕听了,将车子停住,把我领到路边一片非常开阔的草地上,让我蹲下来扒开草好好看看。我用手拨开草一看,原来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它们比青草只矮几厘(lí)米,躲在草下边,好像只要一使劲儿,就会齐刷(shuā)刷地冒出来……

“什么时候才能冒出来?”我问。“也许过几天,也许就在明天。”小吕笑道,“四月的维也纳可说不准,一天一个样儿。”

当天夜里,冷雨伴着凉风下了起来。后来的几天,雨时下时停,太阳一直没露面儿。

我很快要离开维也纳去意大利了,小吕为我送行。路上我对小吕说:“这次看不到草地上的那些花儿,真有点儿遗憾,我想它们刚冒出来时肯定很壮观。”小吕驾着车没说话,大概也有些为我失望吧。

外边毛毛雨把车窗遮得像拉了一道纱帘。车子开出去十几分钟,小吕忽然对我说:“你看窗外——”隔着雨窗,看不清外边,但窗外的颜色明显地变了,白色、黄色、紫色,在车窗上流动。小吕停了车,伸手拉开我这边的车门,未等我弄明白是怎么回事,便说:“去看吧——你的花!”

迎着吹在脸上的细密的、凉凉的雨点,我看到的竟是一片花的原野.这正是前几天那片千万朵小花藏身的草地.此刻那些花儿一下子全冒了出来,顿时改天换地,整个世界铺(pū)满了全新的色彩。虽然远处大片大片的花与蒙蒙细雨融在一起,低头却能清晰地看到,在冷雨中,每一朵小花都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

我惊奇地想:它们为什么不是在温暖的阳光下冒出来,偏偏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呢?小小的花儿居然有如此的气魄!我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

花的勇气——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4、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情,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情,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过程:

一、自读课文,归纳大意。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看看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可以把自己感受较深的句子勾下来,有不明白的地方,作上记号。

2、小组合作学习:轮流读课文,相互纠正字音,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写了什么内容。3、学生汇报,指名学生回答。注意学生对于几个要素的总结:时间、地点、人物、发生了什么。

4、师总结

二、细读课文,理清脉络

1、仔细阅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学生汇报

刚见草地,感到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扒开草丛,见到_____________,感到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

离开维也纳前,感到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见花的原野时,感到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体会到小花的气魄时,心里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三、研读 ,品味语??

1、学生自主研读

再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多读几遍,仔细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把自己的感受深刻的地方仔细体会体会。

2、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重点体会

“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绿色到处泛滥”“居然有如此的气魄”“我的心头怦然一震”分别体会此时此刻作者的心情。

为什么作者会发出这样的感叹“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论是奋力求生的飞蛾,顽强生长的瓜苗,还是自己沉稳而在规律的心跳,让作者感到生命的伟大。随着文章的层层推进,作者在文章的最后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不仅是作者从自然界感受到这生活的真谛,很多人也有着自己的感悟。交流收集的关于生命的名人名言。

2、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一谈本文及这些名人名言对你有什么启发?写一写。

拉花的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象,培养学生的质疑、表达、想象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养成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

3.发挥想像,仿写句子。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

2.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体会拟人句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花的图片,指名读花上的词语。

2.过渡:读了上面的词语,同学们一定会想起我们上节课学的一首儿童散文诗--《花的学校》,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首散文诗。(板书课题)

3.让我们大声地、美美地齐读课题。(生读课题)

?设计意图:从复习词语导入,意在巩固上节课的学习,同时自然引入新课。】

二、品味语言,想象画面

(一)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1.教师范读第1自然段,引导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听到了什么声音?

(1)引导学生抓住“雷云在天上轰响”来想象画面。

(2)播放雷电交作的图片和声音,直观感受“雷云在天上轰响”。

(3)“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读到这一句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怎样的体会呢?

(4)小结:在第1自然段中,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赋予东风以人的特点。东风可以“走过荒野”,可以“吹着口笛”。这种写法多么形象生动啊!

2.小结:刚才我们学习第1自然段时,运用了“抓重点词语,边读文边想象”的读书方法。我们抓住这些重点词语来想象,就能和作者心意相通,仿佛看到了作者眼中的栩栩如生的画面。

(二)小组合作学习第2、6自然段。

1.过渡:下面我们运用这种读书方法来学习第2、6自然段的内容。请同学们放声读这两个自然段,边读边在脑海里想象画面,可以用笔画一画能让你看到画面或听到声音的`重点词语。

2.学生汇报第2自然段的学习成果。

(1)课件出示: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2)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一群一群”想象花很多,抓住“跳舞”“狂欢”来想象花随风摆动、特别开心的情景。

(3)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

3.学生汇报第6自然段的学习成果。

(1)课件出示: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2)指名汇报。

预设1:“簌簌地响”仿佛让我们听到了树叶扇动的美妙声音,似乎是一曲美妙的音乐。

预设2:“互相碰触”让我们想象到树枝在林中互相碰撞着,似乎在欢呼、在摇摆;“拍着大手”仿佛让我们看到黑云在翻滚,仿佛听到了那隆隆的雷声,像是雷云在为花们鼓掌。

预设3:通过“冲”这个字,我仿佛看到了花很快地出来,像孩子一样着急出来。

(3)过渡:同学们,你们看到的花好看吗?(引导学生抓住“紫的”“黄的”“白的”这几个词,看到花的五颜六色,非常鲜艳。)

(4)指导朗读。

三、激发想象,体会童真

1小组合作学习第3~9自然段,找一找文中的孩子都产生了哪些想象,哪些想象比较有趣。

2.学生汇报自己感兴趣的想象内容。

预设:

(1)文中的孩子想象了地下有花的学校,那些跑出来的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的学生。

(2)他们也要做功课;他们要是放学以前出来玩,是要被老师罚站墙角的;他们也会放假,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3)想象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3.同学们,为什么说他们的家在天上呢,说说你的理由。

4.小结:多么奇妙的想象啊!想象时要大胆独特,想象时要联系生活。插上想象的翅膀,一定会让我们体会到更有趣的事情。

5.指导朗读,感受想象的奇妙。

?设计意图:此环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想象的奇妙。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学生丰富细腻的想象将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使训练语言与想象力相融合。在朗读中,读出孩子的天真、烂漫,读出童真童趣,以达到课标中“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内容”的要求。】

四、想象练笔,拓展阅读

1.下面让我们展开想象,想象花们还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想一想,先说什么,再说什么,然后用几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2.小练笔:“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你喜欢这样的表达吗?请你照样子写一写。

例如: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清风一吹,他们()。

蝴蝶一来,他们()。

3.读一读自己所写的内容。

五、总结

通过学习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希望你们也能用童心感受生活,用童趣的语言记录这个美丽的世界。

板书设计:

花的学校

跳舞狂欢童真童趣

花孩子关门做功课美丽活泼

冲进狂风可爱向上

扬起双臂

拉花的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并掌握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全意,学习作者的记叙与描写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读出作者失望、吃惊、遗憾、惊奇和震撼的语气。

(2)在朗读中思索体味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和描写的运用,在抒发感情上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设想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带着感情进行阅读,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达上升到对课文的理解。

2、教学难点:使学生从阅读中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变化的过程,并能够自己总结出课文的中心思想,感悟出生命的哲理,能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查找并细读《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全文;阅读《泥土里,成长着大片大片彩色的故事》,能够有所感悟并推荐给学生。

教学过程

一、谈话起兴,兴趣导入

(打开幻灯片,播放《花仙子之歌》)

同学们,刚才给大家播放的《花仙子之歌》喜欢吗?你们最喜欢的是什么花呢?为什么会喜欢呢?

春桃、夏荷、秋菊、冬梅,在花店里各个时节都有上市的名花,可是,你注意过路边又或者草坪上的野花吗?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花的勇气》,课文里的这些野花并没有生长在安逸的温室了,我们看看它们的经历跟我们平常在花店里见到的花有什么不同,作者又有些什么样的感情变化。

二、朗读课文,品析感悟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带着问题朗读(展示“分析课文(1)”的幻灯片),把原文上“描写作者感情变化的词语”用铅笔画出来。

3、认识并学习本课生字:吕、滥、厘、刷。进行组词。

4、读后交流: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

(2)粗读概括,精读体会

1、提问学生,对课文进行概括(先由学生概括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大要素,后展示幻灯片“文章概要”)。

2、教师提示,学生准确地找出作者感情变化的五个词语(于幻灯片“分析课文(1)”中输入“失望、吃惊、遗憾、惊奇、震撼”的作者感情变化的词语)。

3、提出问题:使作者产生这些感情变化的相应原因是什么(对应幻灯片“分析课文(1)”进行指导性回答)?

4、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答案的相应位置。点名有感情地朗读相应感情变化的句段(展示幻灯片“分析课文(2)”)。

5、教师针对以上学生的朗读进行纠正,更深一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3)品析语言,学以致用

1、默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再美美地读几遍,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

2、找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和句子细细品味,画出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并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展示并完成幻灯片“课后讨论(畅所欲言)”中的“文章写作方法参考”部分)。

(4)综合归纳,升华思想

请同学们结合文章概要的归纳,及以上对课文的分析,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回答后展示幻灯片“中心思想”)

(5)课后讨论,畅所欲??

就通过本文作者的观花经历所归纳的中心思想,作者得出什么样的生命哲理?同学们又学到什么或者有何看法?就此各抒己见(展示幻灯片“课后讨论(畅所欲言)”并完成“揭示人生哲理”部分)。

三、布置作业,温故知新

拉花的教案篇6

一、导课激兴趣

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到处是绿色,到处是鸟语花香。而娇艳的花朵,无疑是春天里最绚丽多姿的一笔。它用缤纷的色彩、娇弱的身姿、清幽的气息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然而当你面对千万朵在冷风冷雨中怒放的小花时,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板书并齐读课题)认真读书吧,相信你一定会有收获的。

二、初读知大意

1、小组合作:

互相检查读课文情况,互相质疑问难,解决不了的问题先记录下来,留到全班交流时提出来。

2、自学反馈:

⑴ 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一起正音。

⑵ 师生一起质疑答难。(此时重点解决理解字词的问题)

3、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说一说: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细读理脉络)

4、维也纳的春天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他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默读课文,画出表示作者感情变化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5、请同学上黑板写出表示作者感情变化的词语,教师引导同学理清文章的写作线索和作者的情感脉络。

三、品读感悟美

1、把自身喜欢的局部多读几遍,圈画出精妙之处,反复品味,揣测作者的内心感受。必要时可以和身边的同学交换意见。

2、文学鉴赏会:

教师扮演文学鉴赏会的主持人:各位文学评论家们,大家已经反复阅读了著名作家冯骥才的散文片段《花的勇气》。现在就请各位就文中的语言是否优美,遣词造句是否准确生动发表高见吧。

教师根据同学的发言引导他们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

四、美读入情境

1、循着作者感情的变化,入情入境地朗读全文。

2、举办朗读竞赛,评出优胜者。

五、回读抒胸臆

生命是珍贵的,却又是短暂的。有一位哲人说过:俺们无法左右生命的长度,但俺们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同学们,学习了本组课文,当你为砖缝里顽强生长的小苗喝彩时,当你被绝境中奋力求生的飞蛾震撼时,当你为花丛中感受春光的盲姑娘感动时,你对生命的意义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感悟呢?请把你的所思所感记录到自身的日记中吧。

阅读选读课文《生命的药方》。

拉花的教案篇7

?花的勇气》一课,是人教版第八册的一篇略读课文,选自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的散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这篇课文细致而又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在维也纳寻花的经过,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感受:从只见绿地不见花时的失望、见到花儿藏身于草下时的吃惊,到离开前仍不见花儿冒出来时的遗憾,再到看见花的原野时的惊奇,最后被花儿的气魄所震撼,进而闪现出思想的火花:生命的意味就是勇气!对课文中不少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这是教学的重点;通过对课文的研读,体会作者由物及情的变化,并升华自己的感情,这是教学的难点。

本文是略读课文,教学的重点是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教学我做到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并沿主线引导,围绕以表现作者感情变化的词语(失望──吃惊──遗憾──惊奇──震撼)为主线创设情景,学生很自然地沿主线学习,思考,领悟。比如在引导学生阅读第一自然段时,要求划出重点句子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让学生感受作者最初看不到花时的失望。再引导学生阅读绿色到处泛滥我用手扒开草一看,原来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体会作者扒开草后看见躲藏着的小花时的那种吃惊。当读到我看到的竟是一片花的原野时,感受那份震惊。这种方法,让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情感线索的基础上,重点体会到了作者情感的变化。

这些优美的、令人感动的句子,要让学生多读多感悟,激发他们的灵感,争取在自己的作文中也写出如此的语言。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大班关于鱼的语言教案推荐8篇

认识数字6到10的教案推荐8篇

识字百和千的教案推荐6篇

幼儿园的绘本教案推荐8篇

大班幼儿教案推荐7篇

美术生教案模板推荐7篇

荷花画教案推荐7篇

三年级体育教案推荐7篇

美术科三教案推荐7篇

六年级《桥》教案推荐7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04962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