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一范文网 >方案大全

610的认识教案优秀7篇

教案能够帮助教师设计好学生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教案是教师教学思路和教学策略的重要体现,下面是淘一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610的认识教案优秀7篇,感谢您的参阅。

610的认识教案优秀7篇

610的认识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景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 会用较小面额的钱币去购物。

3、教育学生懂得爱护人民币,珍惜人民币。

4、增加学生生活常识,培养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及他们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知道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能进行初步的实际运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份。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准备各种面值的人民币(10元以下)。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

小朋友们,你们到过商店买东西吗?你买过什么?都用什么去买?(用钱去买)世界上的钱有很多种,每个国家的钱都有自己的名称。美国的钱叫美元。日本的钱叫日元。那么,有谁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呢?(人民币)。

对,在我们购物的时候,都会用到人民币。(板书:购物)

二、认识、感受:

(一) 认识人民币。

1、问:小朋友,你都了解人民币的哪些知识?能说给我们听听吗?

2、现在老师这儿有一些人民币,请看大屏幕,你认识它们吗?

3、下面,老师说人民币的面值,你们拿学具演示。

小结:在人民币大家族里,有的钱币上有元,有的钱币上有角,还有的钱币上有分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板书:元、角、分)我们的人民币上有国徽,它是我们国家的法定货币,不要随意损坏它。

(二) 人民币的进率。

1、换钱游戏:小朋友,我这儿有1元的纸币,想换你手中的角币,可以怎么换?请把想换的角币放在桌面上。(10张1角、2张5角、5张2角、1张5角5张1角、1张5角1张2角1张1角、1张5角2张2角1张1角)小朋友真能干,换的方法可真多,不管怎么拿,角币一共有10角。

所以: 1元=10角

2、我用1张1角的纸币来换你的1分硬币可以换几个?

得到: 1角=10分

3、小朋友们真能干,下面我们到银行去换换钱吧:

5元能换( )张1元。

2角能换( )张1角。

5角能换( )张2角和( )张1角。

(三)人民币的组合:

小朋友们,你知道屏幕上有多少钱吗?

⑴4张1元

⑵2张2角

⑶1张5元、1张1元、1张5角、1元2角

⑷2张1元、2张2角、1张1角

(四)购物游戏。

1、 开学已经有5周了,学校门外文具店又购进一批文具。我们一块儿去看看都有些什么?(出示商店画面)谁来说说都有哪些文具?这么多漂亮的文具,你想买什么,就把钱拿出来给同桌小伙伴看。

笑笑有1元钱,她可以买多少块橡皮。你是怎么想的?

2、如果买1把尺子,应找回多少钱?

3、买1个卷笔刀,还差多少元?

4、想买1块橡皮,2支铅笔,1本练习本,1元钱够吗?你能拿出买这三种文具的钱吗?

小结:在生活中,我们买东西付钱时,可以把钱进行合理的组合。

三、货币欣赏:

小朋友,每种货币都有各自的特点,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货币吧。(介绍:韩国、泰国、美国、欧元、港币的货币)

四、 总结。

我们不仅认识了人民币,了解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还尝试了有计划的购买商品。谁来评价一下自己这堂课的表现?

610的认识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能手口一致地点数6以内物体,并说出总数。

2、认识数字1、2,感知数字与物体数量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笔,画有多种实物的图片一张。

2、图片:娃娃6个、钓鱼竿6根、鱼6条、水桶6只。

活动重点(难点):能手口一致地点数6以内物体,感知数字与物体数量的关系。

活动过程:

一、复习1~4的数数。

1、出示娃娃图片:一天,天气真好,小朋友们去钓鱼,有几位小朋友?个别提问后,要求幼儿手口一致数数,最后教师验证。(4位)

2、它们每人带了一根钓鱼竿、一只水桶。请个别幼儿上来把水桶、钓鱼竿与娃娃对应排好,大家手口一致数数,有几根钓鱼竿?有几只水桶?要求幼儿用完整的话回答。

二、学习1~6的数数。

1、又出示1个娃娃贴在后面,集体数数,现在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2、出示小鱼。它们每人各钓了一条鱼,数一数有几条?(5条)有一个小朋友又钓了一条,现在一共有几条?(6条)

3、出示大图片,让幼儿看看图上有什么?各有多少?用完整的话回答。

如:有6朵花、5各苹果、4条小鱼、5棵树等。

三、认读数字1、2

1、出示一个的实物,让幼儿说说。然后告诉幼儿:1个小朋友、1条小鱼、一根钓鱼竿,都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凡是数量是1的物体,都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教师书写“1”,让幼儿说说“1”像什么?启发幼儿找一找,自己身上、活动室或看过的、玩过的……哪些东西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2、数字“2”方法同上。

四、出示幼儿活动材料《数学》,教师讲解后幼儿完成练习《小熊请客。》

610的认识教案篇3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情感目标: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我们数学王国里有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地方,那就是“快乐谷”!想去看一看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快乐谷”的游乐场看一看。请看大屏幕:

(多媒体展示教材主题图)请仔细观察,谁来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些什么?

学生踊跃交流。

师:你能根据看到的情景提出数学问题吗?

生自由提问题。

师: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 4+4+4+4+4=20(人) 5个4

2+2+2+2+2+2=12(人) 6个2

3+3+3+3=12(人) 4个3

(把)

师:为什么这样列式?(引导学生说出5个4,6个2,4个3)

教师板书:5个4 6个2 4个3

师: 大家的发现可真多!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快乐谷”里不仅快乐多多,而且智慧也多多!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小精灵”去亲自感受一下吧!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喜欢的游乐场的生活情景,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生活。]

二、实践操作,引导探究:

1、实践探究:初步感知乘法

师:首先,我们来到了“快乐谷”的第一站──“拼图吧”,这里正在进行有趣的拼图游戏。谁能说说每个小朋友摆出了什么图形?各摆了多少个?每个图形用了几根小棒?

生看图交流,师随机板书算式:3+3+3+3+3+3=18(根)

10+10+10=30(根)

5+5+5+5=20(根)

师:你能像他们一样摆出几个自己喜欢的图形来吗?让我们一起来试试。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师:谁来说一说你摆的是什么图形?一共摆了几个?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

师:你们摆一组图形,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怎样列算式?

学生汇报交流,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

师:观察比较这些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

生:几个加数都相同。

2、形成表象:

师:你也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类似的算式。

师:老师这里有20个2相加,你能说出加法算式吗?

师:用加法算式表示太麻烦了。你有简捷的算法吗?(学生小组讨论)

3、抽象概括乘法:

师:像这样2+2+2+2……+2的加法还可以用一种新的运算方法——乘法来表示板书:乘法的初步认识

比如:3+3+3+3+3+3=18,6个3相加,可以在相同加数3和相同加数的个数6中间写上乘号

(师边说边板书算式:3×6)

师:“×”叫乘号,读作“乘”。(齐读两遍)

指导写乘号:“+”变斜就是乘号。

乘法是加法改写的,所以“+”一歪就变乘号。

(指导学生书空)

4、教学乘法的读写:

师:像3+3+3+3+3+3=18用乘法表示是3×6=18 读作:3乘6等于18

或6×3=18 读作:6乘3等于18

指名读算式,再让学生齐读算式。

师:黑板上另外两道加法算式你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吗?

学生独立写乘法算式,写后读两遍再交流订正,师板书:3×10=30或10×3=30

4×5=20或5×4=20

5、观察比较,进一步理解乘法:

师: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学生观察发现)

师:求“几个相同的数相加”可以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乘法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乘法”。

[设计意图:由于每个个体在思维方式和水平上存在差异,所采用的方法有所不同,因此教学中让学生在真正“做”的活动中诠释乘法意义,过程简单明了,操作指向明确,学生能够感知乘法意义,同时也建立起乘法与加法的联系。]

三、拓展练习:

1、师:再回到游乐场,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能列出乘法算式吗?

学生提问题,并列算式。

2、给小动物找朋友(读算式,说意义)

4+4+4 4个8相加

8+8+8+8 3个4相加

3、独立完成p46“做一做”,练习九第1、2、3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用乘法计算的问题?试着跟同学们说一说。

5、课后延展:

回家后,观察一下家中的物品,看哪些可以用乘法解决?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对爸爸妈妈好好说一说。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是为了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理解数学,并更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

加法:3+3+3+3+3+3=18 6个3

乘法:3×6=18 读作:3乘6等于18

或6×3=18 读作:6乘3等于18

课后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而且是加法的简便运算。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数的连加,本节教学内容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在认清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因此,本课的重难点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1.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三维目标。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征和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认识事物的特殊途径和方法。我在备课时,注意在体会教材的编排意图的基础上,一方面充分运用了教材所呈现的数学资源,另一方面又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数学理念,对教材资源做了适当的补充与调整,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探索、积极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这一过程,充分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活动经验,去自主开展活动。因此课堂伊始,我就通过和学生的谈话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学生带入自己所熟知的生活世界,利用儿童熟悉的生活情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把乘法概念的建立置入学生喜欢的游乐园、拼图活动之中,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既有利于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又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2.在指导过程中实现三维目标。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极力创设一个自主探索知识的空间,通过比较分析加数相同和不同的加法算式,紧紧围绕“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这个中心,创设不同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意义,为今后进一步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打下基础,突破了难点,同时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现实生活,敏锐发现其中蕴含的乘法。整个教学,为学生构建了积极参与的平台,注重了数学学习的自主性。教学过程中,我把学习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主动观察、探索、讨论与交流等有效的学习方式,在看、找、想、说、练的数学活动中,亲历了“做数学”的过程,让学生以动引思,以思促学,在“尝试解决中学,在合作探究中悟”,充分体现了课标中学习的自主性。

3.应用中培养学生的乘法意识。

新课标指出:“学习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的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本节课结合乘法知识的学习,我始终注意培养学生自觉沟通“几个几”的生活经验和乘法运算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不断联系生活实际,用乘法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完后,再整理思路觉得还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1、在教学时必须突破难点,而难点就是在几个几相加上。在课的开始主题图的交流中,我只是感性地让学生体会,并没有明确地说出“几个几”,这为学生在后面说乘法的含义时设下了阻碍。应该在交流主题图的这个环节中很明确地解读“几个几”,那么学生在接下来的探究中对于乘法的含义就会困难小得多。

2、在比较加法和乘法算式中,只是理论上去得出乘法的简便,学生并没有实际体验。对于乘法简便性的体验,应该设计一个情境性的练习让学生自己通过体验去得出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教完了“乘法的初步认识”,我有许多的感慨。我想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大胆尝试,不断反思,在成功、失败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610的认识教案篇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页,相同加数连加。

教学目标:

1、通过观看魔术,引入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计算。

2、通过感受生活中的同数求和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3、培养学生多方位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列出的加法算式不同。

教具准备:

实物展台。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提出问题。

由“看魔术”的话题引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出示画面,让学生仔细观察,提出数学问题。

1、仔细观察第一页情境图,同桌相互说说图意。

2、小组讨论完成下面的内容:

(1)魔术师变花,变了( )次,每次变( )朵;有( )个鱼缸,每个鱼缸里有( )条鱼;空中挂了( )串灯笼,每串有( )个;有( )盏聚光灯,每盏有( )个灯泡。

(2)你能根据以上信息提出哪些问题?小组相互说说。

(3)根据以上问题,请你在下面列式计算:

①一共变了多少朵花?

②4个鱼缸里一共有多少条鱼?

③空中一共有多少个灯笼?

④4盏聚光灯中一共有多少个灯泡?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师:小朋友们很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谁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学生解决问题,教师及时板书。

第一题:2+2+2=6(朵)

第二题:4+4+4+4=16(条)

第三题:3+3+3+3+3+3=15(条)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几个算式,你发现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连加 生:加数相同。

师:对,每一题的加数都相同。2+2+2是几个2相加?

生:3个2相加,(依次说出后几个算式。)

师:请同学说一说20串灯笼的个数,怎么写算式? 学生尝试动手写算式:3+3+3+3

师:你觉得写起来怎么样?

生:很麻烦。

师:怎么就不麻烦了?

生:用乘法。

师:大家真爱学习。这个内容我们在下节课里学习。

三、巩固练习。

1、尝试练习:

一个人一只手有5个指头,你和你的同桌两个人一共有多少个指头?

2、达标练习:

(1)一个同学有5支铅笔,你和你们组4个同学,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2)自主练习1: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在下棋?学生观察图意,独立列出算式,然后讲一讲,集体订正。

(3)自主练习2:摆一摆,算一算,说一说。练习时,同桌合作,变换学具的个数反复进行。通过练习,不仅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几个几连加运算的基础,还能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所列出的加法算式不同。

3、自主练习:

第3题:数一数,算一算。练习时,引导学生独立地观察情境图,弄清图意后独立解答。

第4题提供的是从不同角度观察可以列出不同加法算式的题目。练习时可以引导学生独立地观察情景图,弄清图意后独立解答。

第5题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练习时,先让学生交流有关洗照片的生活常识,知道通常镜头中有几个人就洗几张照片,然后独立解决。

第6题是找规律的题目。练习时,在学生独立涂色后,充分地交流。学生找出的规律不一定是每次都加3,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相同加数连加

2+2+2=6 3个2相加

3+3+3+3+3=15 5个3相加

4+4+4+4=16 4个4相加

加数相同

610的认识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算式的特点,引出倒数的意义,并能够真正的理解和掌握。

2.学习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求出一个数的倒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正确理解倒数的意义及“互为”的含义。

2.正确地求出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我们知道语言文字中有些字是可以倒过来写的。

比如:吴—吞

学生举例:杏—呆。

师:数学中有没有这种情况呢?

你能把4/7倒过来写吗?

板书:4/7--(7/4)8/3--(3/8)2--(1/2)

师:你能根据分子、分母的位置关系给这几组数取个名字吗?

生:倒数。

出示课题:倒数的认识。

二、教学倒数的意义.

(1)5/8×1/8 7/15×5/7 6×1/2 1/40×5

(2)3/4×4/3 6/7×7/6 3×1/3 2/9×9/2

教师:“上面的两组题有什么不同?”(第一组每个算式中两个数相乘的积都不是1,

第二组每个算式中两个数相乘的积都是1.)

教师:“像第二组这样,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教师举例说明什么叫做“互为倒数”.

3/4和4/3互为倒数,就是3/4的倒数是4/3,4/3的倒数是3/4.

教师:“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必须说一个数是另??

个数的倒数,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

让学生试着说一说第二组其它3个算式中两个数的关系.说的时候,注意让

学生说出“互为倒数”,同时,让学生明确谁是谁的倒数.

教师:“谁还能举出几组两个数互为倒数的例子?”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

并让学生根据倒数的意义来检验是不是正确.

三、教学例题(求倒数的方法).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上面第二组算式,想想两个什么样的数就互为倒数.如果给你一个数你能找出它的倒数吗?”让学生适当讨论,并对发现的规律

进行归纳.使学生明确: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分子、分母是互相调换位置的.

出示例题.“怎样找出的倒数呢?你能用刚才发现的规律找出来吗?”使学生想到只要把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就是的倒数.教师板书:

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

的倒数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写.

教师接着问:“自然数5的倒数是多少?5可以看成分母是几的分数?”(可

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

“那么5的倒数怎样求?”(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3的倒数就是1/5.)

教师:“任意一个自然数的倒数应该怎样求?”(一个自然数的倒数就是以

这个自然数作分母以1作分子的分数.)

接着问:“是不是所有的数都有倒数?什么数没有倒数?”(0没有倒数.)

“0为什么没有倒数?”(因为0不能作分母,所以0没有倒数.)

教师:“请大家总结一下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让学生多说一说,教师

注意提醒学生把排除在外.

四、课堂练习。

写出下面各数的倒数:

4/13 9 1/7 25

反思:本节课的导入部分,我注意从文字中找数学的原形,使学生感到新颖、有趣,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并以问题为主线,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讨论解决,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学生主动的数学活动建构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610的认识教案篇6

?直角的初步认识》课堂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

直角的初步认识。(教材第40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

2、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3、通过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直角的表象。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判断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直角的认识。

难点:正确画直角。

?教具学具】

课件、三角尺、红旗、椅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角,并且知道生活中有许多物品上有角。今天老师给你们看几件东西,(出示红旗、椅子)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物品,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1:它们的表面上都有角。

生2:它们的表面都有4个角。

如果学生发现:这4个角的大小都一样,教师要给予表扬。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并直观地感受实物中角的存在】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3。

师:同学们,你们的文具盒里也有角。对,就是三角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谁先发现三角尺的秘密。

生1:我发现三角尺有3个角。

生2:里面的小三角形和三角尺的形状一样,也有3个角。

生3:我发现三角尺有3个角,并且3个角的大小不一样,其中一个角大些,另外两个角比它小。

生4:我发现每个三角尺中都有一个直直的角。

师:谁知道这个直直的角叫什么角?

生:直角。

如果学生说不出,教师介绍(指着三角尺的直角)三角尺中最大的角叫直角。请同学们指出三角尺上的直角,摸一摸有什么感受。

师:拿出我们准备的白纸,折一个直角好吗?折好以后,跟同桌比一比。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角入手,使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中既复习了角的组成、角的特点,又进一步感知直角与其他角的不同】

2、教学例4。

(1)小组讨论:三角尺上的直角有什么用途?

交流汇报。当学生提出用三角尺来检验直角时,教师要在学生说完后用对比的方法加以说明。让学生用这个方法比一比自己折出的角究竟是不是直角。

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比一比自己周围的一些角是不是直角。

(2)用三角尺画直角。

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画角的?

尝试用三角尺画直角:先画一个点,从这点起画一条线,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线重合,三角尺的顶点与点重合,沿着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画好角的另一边,这样就画出了一个直角。

学生动手画直角,教师巡视并指正画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看一看、摸一摸三角尺上的直角,对直角有了更深的认识,然后利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画直角,使学生对直角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三、总结提升

师:谁能说说今天学到了什么知识?

?板书设计】

直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反思】

从实际生活出发,设计“找直角—折直角—画直角”几个环节,由易到难,通过学生自己学习、讨论,加深了学生对直角的认识。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直角、画直角等练习,让学生体会到直角就在我们的身边。

?课堂作业】

1、下面图形中各有几个直角?填在括号里。

(考查知识点:认识直角;能力要求:正确判断直角)

2、以一条线为边,画一个直角。

(考查知识点:画直角;能力要求:能借助工具正确地画直角)

参考答案

1、(1)4(2)2(3)2(4)3

2、图略。

?直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直角的特点,并能从生活中找到直角。

2、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直角的特点。

?教学难点】

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学具、教学准备】

直角三角板、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你能说说角有什么特点吗?

要求学生拿出活动角学具做一个角。

教师分别选取不同大小的三个角画在黑板上,画完后,要学生分别指出三个角的顶点和边,教师一一板书。教师指着直角说:大家看,这个角是不是与其它两个角不太一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直角。(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

(一)教学例3。

1、认识直角。

(1)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样的角吗?

(2)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直角。

问:刚才老师用三角尺上的哪个角画的直角。

现在请你拿出你们的'三角尺,找一找你们尺上的直角。

(3)小结。

每一个三角尺上都有一个直角。

(4)你能用纸折一个直角吗?

学生动手折一折。

指出折出直角的学生说一说折直角的方法。

2、判断直角。

(1)怎样才能检验我们折的角是不是直角呢?

引导学生说出: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

教师讲解比的方法:先将三角尺上的直角的顶点和角的顶点重合在一起,再将三角尺上直角的一条边跟角的一条边重合在一起,看看三角尺上直角的另一条边是不是与角的另一条边重合,如果没有重合在一起就不是直角;如果重合在一起就是直角。

(3)让学生用这个方法检验自己折的角是不是直角。

再让学生用三角尺的直角比一比周围的角中哪些是直角,并汇报。

(二)教学例4。

1、画直角。

(1)你还能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干什么?

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是如何画角的?你现在能用三角尺画一个直角吗?

全班评价小结:画直角难度比画一般的角要难一点,两条边的方向不能随便画,只能根据三角尺上直角来决定怎么画,强调直角符号必须是方方正正的,不要画成弧线。

三、练习巩固。

1、完成教材第40页的做一做第2题。

2、完成教材练习八第5、6、7、8题。

(课件逐一出示,教师引导完成)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610的认识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0”的意义,会写“0”;掌握0-10各数的顺序,加深认识数的排列顺序。

2.在现实情境中经历“0”的符号化过程。

3、体会“0”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初步培养用数的观念观察事物的习惯。

l教学思路

1、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设计教学时,从摘苹果这一生活化的情景出发,让学生参与游戏,亲身体验,在生活情境中发现隐藏的数学知识,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充分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逐步建立数感和符号感。

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注意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用1-10来表示物体个数,并说说1-10各数表示的意义,特别是注重让学生自己探索怎样用数表示“一个也没有”,给学生机会大胆尝试创造,最终抽象出“0”这一数的表示方法。这样就在具体的情境中发展了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

3、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在本课教学中,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摘苹果呈现,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睛”,有利于学生进行积极自主的观察活动;之后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给学生了一个大胆创造、多向交流的活动空间,使学生在一个生动活泼、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体验、理解、和掌握知识。

l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措施

0的意义

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经历一个创造符号的过程,让学生感知0的含义,知道0和1、2……一样,也是一个数。

l课前准备:

苹果树挂图、课件。

l教学过程:

活动一:情境引入

谈话:同学们见过苹果树吗?你摘过苹果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棵特别的苹果树

(出示苹果树图)谁来说说你看到什么了?

引导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如共有10个苹果,每个苹果上面都标有一个数等

你们想摘下这些苹果吗?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摘苹果的游戏,好不好?

活动二:摘苹果,提出问题

1、说明游戏要求: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苹果摘下来,告诉大家上面的数是几?表示什么意义?然后再把它贴到黑板上。

2、指几名学生上前摘苹果。

3、提问:苹果摘完了,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小组讨论一下。

引导学生观察,小组交流提出: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能不能把这些苹果排排队?树上一个苹果也没有了,怎么表示呢?等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认识汽车的教案6篇

认识的动物教案5篇

秒的认识教案与反思8篇

认识五以内的序数教案8篇

6到10的认识教案模板5篇

认识6—10的教案8篇

秒的认识教案教学反思8篇

认识6—10的教案通用5篇

认识6—10的教案精选8篇

认识6—10的教案最新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07206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