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编写教案,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特点,我们写的教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来制定,淘一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幼儿园数学找朋友的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幼儿园数学找朋友的教案篇1
教育目标;
1、熟悉故事内容,初步理解什么是好朋友,感受友情的温暖和美好。
2、初步引导幼儿在身边中寻找好朋友,并激励幼儿勇敢讲述。
3、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教学准备;
大书一本,自制图片若干,《找朋友》音乐带,阅读光盘。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课题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好朋友?你有哪些好朋友呢?你和朋友在一起时会做什么?引导幼儿从身边的同伴来拓展(限本班,外貌、特征或其他均可),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图片说了那些好朋友,他们间发生了那些事情?
2、 出示图片,逐页分享交流。
(1)、第1页;图片上有谁?请幼儿讲讲小朋友们在做什么?他们玩的怎样?这样像他们那样经常开心在一起玩可以成为好朋友。好朋友还可以是谁?
(2)、第25页直接猜图,请幼儿看图说说好朋友还可以是谁?说说他们在一起时表情怎样?心情怎样?教师梳理内容整理句子(好朋友可以是_____)。
(3)、第57页观看图片,请幼儿说说好朋友在一起时喜欢做什么?教师带领幼儿边表演内容边整理句子(好朋友喜欢一起_______)。
(4)、第89页观看图片,请幼儿谈谈自己伤心难过时好朋友是怎样安慰你的?你有困难时好朋友怎样帮助你?教师整理句子。
(5)、第10页;观看图片,请幼儿说说和好朋友吵架时的心情。
(5)、第11页:请幼儿看图说说他们吵架后怎么样了,说说如果自己遇到这样的问题应该怎样解决?教师和幼儿一起观察、分享图画中两个好朋友和好后,受到好朋友游戏邀请时的快乐心情。
3、出示大书,欣赏"领读光碟"朗读一遍,集体有感情跟着老师读一遍。
4、总结分享;故事里说了那些好朋友?让幼儿知道好朋友除了可以是自己班中的好伙伴,还可以是大人、动物、玩具等,你还有那些好朋友?如果你的好朋友遇到困难或伤心了,身为好朋友,你应该怎么做?
5、音乐游戏"找朋友",教学结束。
教学反思:
1、本次教学是分享阅读读本《好朋友》的第一课时,也是本学期分享阅读课中最难的读本。教学中孩子们的积极性高,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围绕画面的信息大胆想象,大胆举手回答问题。课堂气氛浓,孩子们能积极发言,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老师能根据读本的'情节分三部份进行,层层深入导出好朋友的事情。能抓住读本的难点和重点开展。
不足:
1、进行指读这一环节应让幼儿当小老师来带读。
2、教师注意"玩具"的正确发音。
评课意见:
1、读本《好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能较好的完成。
2、教师在开展教学中能抓住读本的线索,大胆引导幼儿进行猜图。效果很好。
3、小朋友在教学中思维活泼,积极主动,心情愉快。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和难点。
幼儿园数学找朋友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目测比较物体的高矮,感知高矮的相对性。
2、学习把2—5个物体从高到矮或矮到高有序排列。
3、能积极主动参与活动,感受比高矮的乐趣。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5、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活动准备:
三只公鸡的图片、五只高矮不同的小狗图片、五种高矮不同的蘑菇娃娃图片人手一份、排序条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发现高矮是要在同一水平线上比较得来的。
1、师:(出示三只不同颜色公鸡的图片)小朋友,今天老师请来三只公鸡与小朋友一起来游戏,但是它们正在吵架,都说自己是最高的。
请小朋友来帮它们想想办法,分清谁高谁矮好吗?(幼儿思考)请小朋友把你的想法告诉公鸡们,看能否帮助它们。(幼儿回答)
儿:三只公鸡都站在同一条线上做比较,就知道谁高谁矮了。
2、从矮到高排序。
师:你能将它们从矮到高排一排吗?放到排序板上。(出示排序板)
3、教师与一幼儿比,教师再与一高个老师相比较,引导幼儿发现高矮是相比较而存在的。
小结:要想知道谁高谁矮应该看他和谁比,当他和个子高的人比时他就矮,而和个子矮的人比时他就高。
4、请幼儿上台操作排序:从高到矮。
二、出示五只小狗,请幼儿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排序。
小结:从矮到高排序,要选出最矮的排在最前面,再从剩下的中间找出最矮的,其余依次。从高到矮方法同上。
儿观察发现:从矮到高:像爬楼梯。从高到矮:像下楼梯。
三、集体操作活动:蘑菇娃娃比高矮。
师:小朋友,我们帮公鸡、小狗排好队了,现在我们来帮这些蘑菇娃娃排排队吧,请你帮它们从高到矮排好后,再从矮到高排好。
四、通过游戏“找朋友比高矮”,进一步理解高和矮的相对性。
教师自评:
在活动当中学习了物体比较高矮的方法,——使幼儿能正确区分物体的高矮,在前面第一部分可以设计让幼儿来找找可以比高矮的物体,这样活动能使幼儿更感兴趣,形式也更活跃。第二部分是学习一些比较高矮的方法。我将重点放在教会幼儿学习直接比较上,应该让孩子自己去发现。活动中教师的话语太多,对幼儿要求过多,没有充分体现出教师引导者的作用。需要教师以后活动中语言要进一步精练。
活动评价:
1、教具高矮的.区别不大,准备时应该考虑到大小干扰的问题。5以内物体的操作,要有易到难。
2、活动过程要增加趣味性。
3、在说“谁比谁高,谁比谁矮”时需要分开说,孩子不大好说。
活动反思:
这节活动是从幼儿实际生活出发,在整个环节中,流程进行的比较顺利,也有不足之处:让幼儿在不同一水平线上比较的高楼的高矮时,讨论还不够充分,仅仅通过教师小结性的语言将概念灌输给幼儿,反而使幼儿对于物体比较高矮需要在同一水平线上直立进行的概念理解不深,在后来的区域活动中将继续针对此问题设计专门的游戏让此概念让幼儿通过游戏进一步体验、领悟。
小百科:高度首先是个物理空间的概念,作为物理空间概念的“高度”含意比较简单,是指从地面或基准面向上到某处的距离;从物体的底部到顶端的距离。
幼儿园数学找朋友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能将5以内高矮、粗细不同的物体进行排序。
2、探索两种排序之间的关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课件-比较长短、粗细
2、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复习巩固比较两个物体高矮的方法。
1、请幼儿和老师来比高矮。
教师:老师要和你们玩一个新的游戏,我请一位小朋友上来和老师比高矮,在比高矮之前呢?
请小朋友把你们的眼睛蒙住。
(幼儿和教师比高矮的时候,幼儿踩在椅子上。)
请小朋友来看一看,我和小朋友谁高谁矮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请幼儿说一说。
3、教师小结:两个人比高矮的时候要站在同一水平面上,而且要挨得近一些。
二、探索按照高矮排序的方法。
1、教师请五个小朋友到台前,有的站着,有的坐着,有的蹲着。
教师:我们现在怎么比较他们的高矮呢?
(让他们都站起来,站在同一水平面上。)
2、五个小朋友按从高到矮的顺序排序。
(1)教师:现在他们都在同一水平面上了,我们怎样给他们排排队呢?
先找出来最高的,排在前面,再找第二高的排在最高的后面,再找第三高的.挨着第二高的往后排。
(2)教师:笑笑和左左两个小朋友看起来差不多高,怎么办呢?
先让他们站在同一水平面上,靠的近一点立正站直,或者请他们背靠背,都不仰头,看一看谁的个头高一点。
(3)用同样的方法进行从高到矮排序。
教师:五个小朋友是按照什么顺序排的?除了从高到矮排,还能怎么排呢?
三、探索按照高矮粗细排序的方法。
1、我们可以按照什么规律给它们排队呢?
(从粗到细或从细到粗;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
2、探索两种排序之间的关系。
教师:两种排列的顺序有什么不同呢?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吗?
四、打开幼儿用书,按要求完成排序。
1、教师帮助幼儿理解题目的要求。
2、教师指导帮助能力较差的幼儿。
3、幼儿之间互相检查,交流讨论。
幼儿园数学找朋友的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相邻数,探索三个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2、感受10以内的自然数列的等差关系。
3、学习与同伴友好交往、合作游戏的方法,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4、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教学的快乐。
教学准备:
幼儿用书、数字卡、纸牌1—10人手一份
教学过程:
1、玩游戏“找邻居”,理解“邻居”词义。
2、认识相邻数,探索并体验三个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1)出示随意摆放的数字卡1_10,抽一个数字问小朋友它的邻居是谁?为什么?
(2)启发孩子用刚才学习的方法找出其他数的相邻数谁和谁?
3、游戏:找邻居巩固对相邻数的认识。
游戏1:看谁找得快;
游戏2:口头游戏,看谁说得快;
游戏3: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
4、操作幼儿用书,并完成练习。
(1)引导幼儿填空。
(2)教师:是相邻数的'西瓜娃娃手拉手才是好朋友,请在空白框里写上数字使它们成为好朋友。
(3)幼儿互相交流操作结果。
教学反思:
在学习《10以内的相邻数》时,我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游戏贯穿到教学当中。并结合生活中的邻居关系,把相邻数的概念渗透在其中,从而提高幼儿学习相邻数的兴趣。
在这个教学中我运用的是直奔主题的方法进行的,如一开始我就出示“相邻”两个字,让孩子通过座位理解“相邻” 就是左右、旁边的意思。这个方法还是不错的,孩子根据这一特点在后面的操作中都能很快地找出各个数字的相邻数。而且整个过程中孩子都非常感兴趣,孩子的学习兴趣都比较高。在教学的过程中,请小朋友为数子卡片找邻居的这一过程,我是从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让幼儿在主动探究中掌握“相邻”的关系。
最后运用“看谁找得快”、“看谁说得快”“我的朋友在哪里”游戏,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孩子们的探究愿望,更有利于幼儿掌握知识,完成目标。但在让孩子比较各组相邻数的规律时,由于我操之过急,只是让孩子观察一组数字教师就小结,没有通过多组数字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中间的数字比前面的数多1,比后面的数少1这一规律”。还有这节教学在时间上把握的不好,时间稍长。在今后的教学中需把教学的时间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幼儿园数学找朋友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复习4以内的组成,初步学习4以内的加、减。
2、认识"﹢、﹣、﹦"符号,理解其意。
3、进一步理解加减的实际意义,会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加减问题。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有4的分合的概念。
2、物质材料准备:ppt课件一份、幼儿画册三(23)、有趣的数学(5)
活动过程:
一、教师带幼儿做碰球游戏,复习4以内的组成
1.教师交代碰球游戏规则:今天呀,我想请小朋友们和数字宝宝4来碰球游戏,我的球和你的球合起来是4。比如我说:"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你们就说:"你的1球碰3球"。
2.组织幼儿练习。3.和幼儿正式玩碰球游戏。
二、带幼儿学习4以内的加法,认识"+、="1.教师边出示课件,边根据应用题引导幼儿列算式。
(1)幼儿园里来了一个西藏小朋友,后来又来了两个新疆小朋友,现在一共来了几个好朋友?
(2)请幼儿说一说是怎样算出来的.。
教师等幼儿回答后,播放"+、="符号卡片,并把其放在"1、2、3"数字中,形成算式:1+2=3
(3)小结:"+"就表示合在一起的意思,"="就表示一共有多少,合在一起念就是:1+2=3.我们用这个算式可以表示刚才的事情。
(4)带幼儿学念算式:1+2=32.
继续出示课件,带幼儿练习4以内的其他加法算式。
(1)妈妈买了1个青苹果,又买了1个红苹果,她一共买了几个苹果?这个算式该怎么列?(1+1=2)
(2)水果店里进了1个梨,后来又进了3个梨,水果店一共进了几个梨呢?(1+3=4)
(3)明明先买了2朵花,后来又买了2朵,现在他有几朵花?(2+2=4)
三、带幼儿学习4以内的减法
1.教师边出示课件,边带幼儿认识减法
(1)花园里有4个小朋友在跳舞,走掉了2个小朋友,还剩几个小朋友在跳舞呢?
(2)师:剩下2,这个数字是怎么来得呢?
(3)出示"-",带幼儿认识并理解意义,形成减法算式。
2.教师带幼儿练习4以内其他减法算式。
(1)花园里有4只蝴蝶,飞走了1只,还剩下几只?(4-1=3)
(2)体育室里有4只篮球,借走了3只,还有几只?(4-3=1)
3.请幼儿尝试根据算式编简单地应用题。
(1)3+1=4(2)2-1=1
四、组织幼儿操作练习
1.教师简单介绍作业。
2.指导幼儿做练习。
3.带幼儿检查作业。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找位置教案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