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教案是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规划和设计的重要环节,可以把教案当成是教师实施课程目标的关键,以下是淘一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儿歌梨教案优秀5篇,供大家参考。
儿歌梨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以及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2.了解端午节的来历,指导一些特殊的端午节物品,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
3.让幼儿了解节日的由来,感受节日欢乐的气氛,一起欢度节日。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1.挂图30号;《小朋友的书·我爱夏天》
2.ppt,粽子;香袋;长命缕;雄黄酒;龙舟图片。
3.建议家长事先为幼儿讲述端午节的有关风俗。
活动过程:
1.了解端午节有关物品。
师:(教师出示粽子,龙舟,香袋,长命缕,雄黄酒图片)小朋友看看图片,你们认识这些东西吗?他它们叫什么名字呢?
幼:粽子,龙舟(船),香袋
师:我们可以在图片中看到粽子,有龙舟,有香袋,还有的师什么东西呢?有没有小朋友知道的呢?
幼:水/酒
师:图片中的东西一起复述一遍你见过这些东西吗?在哪里见到的?
幼:见过。家里,商店里
师:现在,我们在家里,店里很容易看到这些物品,那小朋友们知道这些东西是在哪个节日里要用到的吗?
幼:端午节
师:老师听到好多小朋友说端午节,你们是怎么知道端午节的呢?
幼:我爸爸/我妈妈给我讲的。
师:小朋友们很认真,把爸爸,妈妈告诉你们的节日记下来了。没有错,这些东西呢,都要在端午节用的。现在老师想请一位小朋友告诉老师,端午节是每年的什么时候?
幼:6月6日(公历)五月初五(农历)(给幼儿分析公历,农历)
师: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小朋友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幼:屈原师:有小朋友知道屈原,非常聪明,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这个节日啊,和我国以为著名的诗人有关。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听听屈原的故事(教师讲故事完)师:端午节和谁有关?
幼:屈原师:小朋友们听得都很仔细,现在人们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
幼:屈原师:小朋友们都很聪明,人们为了纪念屈原过端午节;小朋友们想想,为什么人们要纪念他啊?
幼:人好,死了,爱国家(表达了人们对屈原怎样的感情)师:因为屈原爱自己的国家,他听到自己国家灭亡了,心里很难受,跳进了汨罗江,小朋友们说屈原怎么样啊?
幼:很伟大
师:屈原很伟大,当时人们听到屈原死的消息,他们怎么做的?
幼:划小船,拿粽子、鸡蛋把雄黄酒倒进江里。
师:人们划来小船打捞屈原的身体,为了不让鱼虾们吃屈原的身体,把粽子、鸡蛋扔进河里,把雄黄酒倒进江中,让水里的动物罪晕,不去伤害屈原的身体。
师:人们对屈原好不好啊?
幼:好师:因为屈原爱国家,爱人民,所以人民也热爱他。为了怀念他,以后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了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也就是端午节。所以在我们过端午节的时候呢,包粽子,赛龙舟也成了我们的习俗了。
师:现在小朋友们清楚了没有,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啊?
幼:纪念屈原。
师:在什么时候?
幼:农历五月初五师:我们都要干什些什么事呢?
幼:赛龙舟,包粽子
师:我们现在呢,在完整的欣赏一下这个故事,体会一下大诗人屈原的心情,和人们对他的热爱与怀念。
课程反思
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世界,他会用自己独特的心去感悟事物,形成自己独特的心灵世界。新课程提倡个性化阅读,“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同样也会有自己独特的感悟。作为教师应珍视学生的这种的感悟。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到屈原是一个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例,学生通过对“忠诚爱国,很有才干”,“在他的辅佐下……也得到改善”等语句的感悟,从而也使学生受到爱国的情感教育。达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
儿歌梨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能仔细地找出儿歌中语句错误的地方,并修改。
2.感受儿歌的幽默风格带来的乐趣,学习朗诵儿歌。
3.体验学习《颠倒歌》的乐趣,有兴趣参加听听、想想、改改活动。
活动准备:
课件,幼儿已获得一些正确的认知知识,认知经验。
活动过程:
一、律动游戏
二、导入
师:今天啊,我们要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地方旅行,想去吗?(出示城堡图片)那我们一起去看看城堡有什么特别吧。
三、活动过程
1、师边播放ppt,与幼儿一起找找哪儿特别。
师提问:这是什么树?那应该结什么什么果子?出示桃子图片。
师提问:这是什么树?(柳树)那看看长着什么啊?
师逐个提问,引导幼儿说出奇怪的地方。
2、师结合ppt,完整读儿歌《颠倒歌》.
3、学念《说颠倒》,进一步体验活动的乐趣。
幼儿学念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幼儿念准字音。
活动延伸:
修改儿歌中的错词,编出正确内容的儿歌。
在集体交流时,教师根据幼儿修改的正确内容及时的出示、变化教具。
活动反思:
在开始过程中让幼儿结合ppt与图片,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从而加深对儿歌的理解。在儿歌结合图示朗诵儿歌的过程中,组织幼儿进行集体学习。我根据本班幼儿语言发展水平把教材中创编环节放在了活动延伸部分,把提升部分改为把颠倒歌改正确歌。在此过程中,幼儿通过自己的理解能很好的儿歌内容,并能很好的`朗诵出来。整个活动效果较好,幼儿的兴趣很浓、积极性很高,能够很好的完成预期目标。
但是不足之处也很多:课件应该为教学服务,但是感觉自己这节课课件来牵着教师走,时间安排不太合理所以学念儿歌时计划的火车接龙环节省去了,学习儿歌部分时间有点短;课件制作不够精细;整节课感觉很匆忙,师要提高自己的综合水平,控制好课堂。
儿歌梨教案篇3
主题目标:
1、尝试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元宵节的相关经验,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
2、大胆地创造与想象,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理解;
3、积极参与“闹元宵”的筹备和庆祝工作,在和老师、同伴一起过节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团圆的意义
4、了解节日中应注意的安全和卫生,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5、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
主题活动:
活动一:甜甜的元宵
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有品尝元宵的习俗。
2.通过做、煮、品尝元宵,享受制作食物的乐趣。
3.能用简短的语言讲述元宵的味道以及自己品尝元宵时的心情。
活动准备:
面粉、点心盘、围裙、电饭煲、糖、小碗、小勺等。
活动过程:
1.激发做元宵的兴趣和愿望。
师:①今天是什么节?元宵节有一种特别的食品,是什么?②元宵是什么样子的?小朋友们想不想自己做元宵?
2.观察制作材料,了解做元宵的方法。
(1)观察并知道做元宵需要的材料。
(2)了解做元宵的方法和要求。
师:①我们怎样才能做出圆圆的元宵?②老师煮元宵时,小朋友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3.做元宵、煮元宵。
(1)提醒幼儿穿好围裙并洗手。
(2)幼儿尝试用搓、团圆、在盘中滚一滚等方法做元宵。(提醒幼儿注意不把面粉团弄碎,不要将面粉撒在盘外。)
(3)教师煮元宵。
4.加糖品尝元宵,说说元宵的味道和自己的心情。
幼儿在活动中能够积极参加,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制作元宵,然后品尝元宵,感受到浓浓的团圆之情。
活动二:赏花灯、猜灯谜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赏花灯、猜灯谜是元宵节的风俗习惯之一,感受过节的愉悦心情。
2、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描述自己的花灯,并讲述一个谜语。
3、发展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
活动背景:
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孩子们纷纷跟着大人前去公园参观灯会。
活动准备:
1、物质--每人准备一盏花灯,上面贴有一则谜语。小奖品若干。
2、知识--有过过节的生活体验。
活动进程:
一、导入
师:开门见山引入主题:正月十五闹花灯,赏灯猜谜就是我们元宵节的`风俗习惯之一。
二、展??
1、赏灯活动。
(1)幼儿相互欣赏各自的花灯,教师引导幼儿用连贯的语言介绍自己花灯的形状、颜色、名称及特别之处等等。
(2)请几名介绍有特色的幼儿给大家介绍自己的花灯。
2、猜谜活动。
(1)教师将幼儿分成两组,a组持有花灯和奖品,并给b组幼儿念谜语,b组来猜灯谜,猜中了即得到奖品。教师讲清玩法后,幼儿自愿展开游戏。(根据时间进行交换)
(2)集体讲述自己猜谜的情况:谁猜中了我的灯谜?我自己猜中了几个灯谜?
(3)集体将难猜的灯谜找出来,大家一起猜,或带回家请爸爸妈妈帮助猜。
三、结束
将a组和b组得到的奖品比一比,看哪队胜利了?
师:鼓励幼儿将自己猜到的谜语回家说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来猜一猜。
儿歌梨教案篇4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用优美的声音演唱《小雪花》。
2、通过演唱、舞蹈、欣赏等综合性的艺术表演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表现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3、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悟到小雪花的纯洁、善良,喜爱上小雪花。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声音表现和痞悟歌曲。
教学难点:第五乐句的音符要唱准确。
教学过程:
一、听《雪绒花》的音乐进教室。在轻柔,舒畅的音乐声中咱们开始音乐课了好吗?
(设计意图:营造音乐气氛让学生听着音乐走入课堂,为导课作铺垫。)
二、说雪
1、给小朋友猜个迷:象糖它不甜,象盐它不咸,冬天有时满天飞,夏天谁也看不见。
2、你见过雪吗?能说说雪花在空中飞舞的样子吗?象什么呢?
3、小雪花就是这样轻盈的悄无声息的纷纷扬扬的在空中飞舞的。今天啊,雪花姑娘也来到了咱们的教室,正在和咱们捉迷藏呢,你们听,噼一首曲于是雪花姑娘啊?为什么呢?
4、美丽的小雪花就象无数个调皮的小精灵在空中飞舞着、嬉戏着。咱们也来学学雪花姑娘轻盈的舞姿,一起扮演小雪花。
(设计意图:聆听音乐,培养学生感知音乐的耳朵,从而引导学生初步感受雪花轻盈可爱的形象。)
三、唱雪
a.
1、一朵朵洁白晶莹的小雪花纷纷扬扬地洒落下来,把大地装扮得更加干净更加漂亮了。
2、你们脸上的表情已经流露了你们的心声,能用一句话说说看见图片的感受吗?
3、这么美的雪啊,老师也忍不住要赞美一下了。(歌唱)
5 4 3 5 4 3 | 2 1 2 ― | 5 1 2 3 2 1 | 1 ― ― |
啊 真美 丽啊 真好 看。
4、小朋友和我有一样的感觉吗?和我一起来唱一唱。
5、那么赞美的声音是这样还是那样的呢?为什么?
6、让我们发自内心地赞美一下。
b.
1、这么美的图片要是再加上和谐的音乐一定是非常完美的,老师现在就给这幅画配上一首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优美的《小雪花》。(老师范唱)
2、这首歌曲和我们前几天学的一首歌曲的拍子是一样的,猜猜是哪一首歌?
3、是几拍子的,它的手势是怎么表示的?
4、让咱们拍起三拍子再来感受《小雪花》。
5、除了这样的手势你还能想到什么样的?用自己的手势给《小雪花》打拍子。
6、多美的歌词啊,老师来朗诵,邀请小朋友用自己的手势给我伴奏。
7、让我们一起来朗诵,感受这轻盈飞舞的小雪花。
8、让我们轻声来学唱。
9、老师想和小朋友做个接龙的游戏,小朋友来唱上句老师来唱下句,比如说小朋友唱:小雪花哟,老师接:耀人眼。……
10、咱们交换。
11、连贯砍,曲的第一段歌词,咱们来对口型吧。
12、那第二段的歌词小朋友们能一下子唱出来吗?
13、好,现在咱们来对口型,把整首歌曲一起连贯地来演唱,注意间奏的地方。
14、跟着音乐来唱唱。
c.
1、小朋友,你们瞧,树上积满了白雪,地上的雪也堆得厚厚的,又松又软,在这样的雪地上咱们能玩些什么游戏呢?
2、好,现在我们就踩在厚厚的雪地上,一起玩打雪仗好吗?
3、谁来说说你现在的心情。
4、如果这时候窗外真的飘起了雪花,想到马上我们真的能打雪仗了。你的心情怎么样?那么高兴的心情应该怎样唱?你能学学这样的声音吗?
5、原来的高兴的心情是用跳跃的声音来演唱的,下面还有几句话你都能用跳跃的声音来唱吗?咱们一起来试试。
6、现在就用跳跃的、赞美的声音来歌颂小雪花吧。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精心设计,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让学生在愉悦――乐趣――兴趣的过程中达到情感的升华,从而发自内心的爱上雪花。)
d.
1、老师给小朋友们来伴奏,瞧,这是什么?(小铃铛)(学生唱老师伴奏)
2、哪个小朋友愿意来当小小演奏员?
3、看,这又是什么?(铃鼓)咱们配合表演《小雪花》,用跳跃的声音来赞美小雪花。
(设计意图: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让学生进行伴奏,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更好的感受音乐所带来的美感。)
五、舞雪
1、分组创编舞蹈动作
小朋友们,你们看,今天来了好多的听课老师,刚才啊,我们展示了咱们美妙的歌声,现在你们愿意把优美的舞姿也展示给老师看吗?
2、小组展示
(设计意图: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歌曲音乐中自由地创作动作,表达情感,表现音乐,这种表演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符合儿童表达情感的特点。让学生在学习和表演中充分享受音乐的旋律美感。)
3、学生自评,教师总结
六、展??
小雪花不仅仅是小朋友们喜欢的,更是许多的文学家、音乐家描绘的对象,就连毛泽东爷爷也曾经写过一首关于雪的诗词,叫《沁园春?雪》,小朋友们可以课外去了解一下,今天课堂上就向小朋友们推荐三首关于雪的音乐作品。
1、钢琴曲《雪花飞舞》
2、合唱《踏雪寻梅》
3、外国名曲《铃儿响叮当》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让“雪”的形象在孩子的眼中变得更加丰富,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七、小结:
美丽的小雪花带给我们很多的快乐,也把大地装扮得银妆素裹,就象童话世界一样,让我们在音乐声中结束这节课,希望小朋友们能用更美好的歌声去歌颂一切美好的事物。
(设计意图:在歌声中进行情感升华的总结,突出本课的重点。)
儿歌梨教案篇5
一、活动内容:儿歌《不要吵醒小蜗牛》
二、活动准备:
1.将装饰好的纸箱套在录音机上,扮“雷公公”,录有雷声的磁带。
2.一张大蜗牛图片,若干张小蜗牛图片。
3.《摇篮曲》的音乐磁带。
三、活动过程:
1.幼儿初步感知哄小蜗牛睡觉时安静、恬美的氛围。
教师怀抱“小蜗牛”,导入话题“我们的小蜗牛在外面玩了一天该睡觉了。”接着表演唱《摇篮曲》哄其入睡。
2.幼儿学习儿歌《不要吵醒小蜗牛》。
(1)幼儿产生请求雷公公不要吵醒小蜗牛的愿望,引出活动名称。
教师放录音,提问:“是什么声音呀?是雷公公在打呼噜呀!都要把我的小蜗牛吵醒了,我们一起来请求雷公公轻点打呼噜,好吗?
(2)幼儿初步感知儿歌内容。
教师用请求的语调示范朗诵儿歌,然后再对幼儿说:“雷公公听到我们的声音了它不再打葫呼噜了,我们再把小蜗牛哄睡着。”最后,与幼儿一起继续哼唱《摇篮曲》哄小蜗牛睡觉。
(3)幼儿跟诵儿歌。
教师继续放录音,雷声继续,教师号召全体小朋友跟诵儿歌。“雷公公呼噜打的太响了,没听见,我们再一起求求它吧!”
(4)幼儿集体朗诵儿歌。
再次引导幼儿哼唱《摇篮曲》,突然雷声又响起。幼儿自然迁移。集体朗诵儿歌,注意声音要保持一致。
(5)幼儿有表情的朗诵儿歌。
教师提问,启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用轻柔的声音朗诵儿歌与雷公公对话。“雷公公怎么又打呼噜啦!想想看,我们应该怎么样请求它,雷公公会听得舒服,又不会吵醒小蜗牛。
3.幼儿人手一只“小蜗牛”,唱《摇篮曲》,哄其入睡。
师:这次,雷公公真的听见小朋友的话啦!它不打呼噜了,还和我们一起哄小蜗牛睡觉呢!
4.听音乐《摇篮曲》,教师启发幼儿,轻轻将小蜗牛送到小床上,让小蜗牛安静地睡觉,再提醒幼儿轻轻地、有序的离开教室。
附儿歌
?不要吵醒小蜗牛》
雷公公,雷公公,
请您清点打胡噜。
我的蜗牛在睡觉,
不要吵醒小蜗牛。
四、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不要吵醒小蜗牛》,初步感知哄蜗牛睡觉时安静、恬美的氛围。
2.探索用轻柔的声音与雷公公对话,哄小蜗牛睡觉。
3.注意与同伴协调一致的朗诵儿歌,体验关爱小蜗牛的情感。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梨宝宝教案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