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尽的教案能够帮助学生合理规划学习时间,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教案的编写过程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教材内容,从而提升教学的专业性,淘一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10的加减法教案推荐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10的加减法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掌握6和7的分成基础上理解加法和减法的算理。 2.能看图列相应的加法和减法算式。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减法的意义,正确地看图列算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温故而知新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领大家到数学王国的一个城堡玩一玩,城堡的名字叫——“6和7的加减法”,大家一起伸出手跟老师写。(板书课题)你们知道还有谁和我们一起去吗?
生:不知道。
师:还有隐形人小明,喜洋洋、美羊羊、蝴蝶、青蛙等很多伙伴呢!想见到他们吗?
生:想
师:那就得先过了老师的考查关。大家看白板。(复习6和7的分成)
二、探究新知
1、引导观察,看图列出加法算式。(小明在数学课上摆了这样几根小棒先左5右1,后左1右5根,生根据不同角度列两个加法算式)
生:5+1=6
1+5=6 师: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指名2生说,师总结:相加的两个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
2、学习列减法算式
师:大家的表现真棒,小羊们正在迎接我们呢!大家看(师出示相应课件)。
师:一共来了几只羊?
生:6只。
师:大家仔细观察他们的队形变化(师放映)谁能根据他们的动作讲个故事?
生1:原来有6只羊,又走了4只羊,现在还剩下几只羊?
师在找2生将故事。体会应用的编写过程。
师:谁能列算式解决故事中的问题?
生:6—4=2(师及时给于表扬)
师放映第二个动作让生讲故事编应用题,然后减法算式解决问题。
3、加减混合
师:同学们,你们的精彩表现终于迎来了我们的新伙伴——蝴蝶,他们还为你们翩翩起舞呢!谁能看着他们的队形列两个加法算式?
指名几生回答:4+3=7
3+4=7
师:你们分别是从什么方向看列出的算式?
生1:我是从左向右看列出的。生2:我是从右向左看列出的`。
师:注意看,老师把他们分成了两部分,谁能看图列出减法算式?
指名几生回答:7-4=3
7-3=4 师问算式中的“7”“4”“3”各表示什么意思,生回答。(多指名几生回答此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
师总结:从一个总体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的运算,就用减法。
4、课堂小练习
师:听,青蛙为同学们的精彩表现唱起了歌呢!大家看。(出示练习题:看图列两个加法算式两个减法算式)
方式:生往本上写算式及得数,写完后小组长检查是否正确,师巡视指导及错题更正。
三、当堂检测
师:大家在游玩过程中一定学到了很多,现在老师就来检测一下,看谁的收获多。
方式:
(1)师课件出示题目(看图列四式)生做在练习本上
(2)做完后小组长检查评判
四、玩一玩
师将要求:
(1)小组长拿着0~7共8张数字卡片,让组员轮流抽,每次抽两张
(2)让抽出两张卡片的同学用大数减小数列个减法算式。
(3)组长统计组员口头列出的算式。
师:最后比一比看哪一组列出的算式最多,那组就是今天的优胜组,并颁发“优胜奖”
五、课堂小结
这趟游玩同学们的收获一定很多吧,谁能说说你都学到了什么?
10的加减法教案篇2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例1例2
教学目标:
知识: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并能正确的进行竖式计算
能力:正确的进行竖式计算
德育:计算要准确
教学重难点:
正确的进行竖式计算
突破方法:
讲解法、练习法
教具:
小黑板、投影机、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20+425+20xx+230+4020+4
53+425+20xx+2
二、新授
教学例1:34+5
1、口算怎样算
先把4和5加起来,再加上30等于39也就是要把个位上的数和个位的.数相加,再加上十位上的数。
2、这道题也可以写成竖式?用笔算通过操作说明笔算方法
(1)摆小棒
(2)笔算写成竖式子计算
(3)注意强调对照摆小棒中4根和5根对好,竖式子中的4和5也同样对齐
(4)得数是9也是要与个位对齐写上。做一做
教学例2
(1)摆小棒
(2)笔算写成竖式子计算
(3)单根和单根相加整捆和整捆的相加
三、达标测评
1、做一做
2、第1-3题
第二节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例3例4
教学目标:
知识: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能力:能正确的进行竖式计算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的进行竖式计算
突破方法:
讲解法、练习法
教具:
小黑板、投影机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口算:6+78+35+275+84+9
2、34+8要先算什么?
3、笔算:23+552+7
二、新授
1、出示例3
(1)先摆小棒得出结果
(2)列式计算
2、教学例4
(1)首先出示小棒图,让学生列式然后列式
(2)计算时先从哪一位加起,个位相加得多少?
(3)找出学生说一说
三、小结:计算法则
1、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
2、在计算时要从哪一位加起?
3、两位数相加还要注意什么?
四、达标测评
做一做书71页第3题
10的加减法教案篇3
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认识、比较分数的大小、通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之上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
在本节课中,学生主要经历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过程,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的算理:计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因此要先通分。并熟练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后面继续学习分数混合运算以及相应的.解决问题等知识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大部分都喜欢数学,但由于个性差异的存在以及家庭教育的不同,还存在着一些后进学生。我对他们学习数学的态度是非常认可的,学生已经熟练的掌握了同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这对本课的学习有正迁移作用。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和小组合作来解决问题但学生也很容易受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影响,认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只要将分子、分母分别相加减就可以了。对本节课具有一定的负迁移作用。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注重了这个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转化、迁移类推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通分,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后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经历数学活动、丰富数学体验的基础上,理解先通分、再加减的算理。
10的加减法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并会应用解答实际问题.
2.进一步认识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以及明确0在加法中的特殊性.
3.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并能运用这一定律进行验算.
加法的意义教学设计意义的建立,加法交换律的概括及对它们的理解、掌握.教学难点学生对加法意义、加法交换律运用.
教学步骤
一、复习.
1、口算.44+56 37+23 180+20 42+8+1012+0 0+17 386+124 124+235
2、导入:以前我们学过了加法的计算方法,这节课我们还要进一步学习、掌握加法的一些规律性知识,这将对我们以后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加法的意义.
1、加法的意义.
(1)例1一列火车从北京经过天津开往济南,北京到天津的铁路长137千米,天津到济南的铁路长357千米.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教师提问:这题怎样解答?(因为已知北京到天津铁路长是137千米,又知道天津到济南的铁路长是357千米,要求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就是把137与357合起来,所以要用加法计算.)
教师提示:把137与357合并起来用加法计算,加法是什么样的运算呢?(板书: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就叫加法)
教师明确:这就叫加法的意义.(板书:加法的意义)
(2)练习:小强有125枚邮票,小明有75枚邮票.小强和小明一共有多少枚邮票?说明理由:
已知小强与小明的邮票张数,要求小强与小明共有多少张邮票,就是把两人的邮票数合并起来.加法就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所以这道题要用加法计算.
2、加法等式中各部分名称.教师提问:我们已经学过加法各部分的名称,在137+357=494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板书:加数、加数、和)
3、有关0的加法.
教师提问:一个自然数和0相加,得到的和与加数比较会怎样呢?有关0的加法可有哪几种情况呢?
小结:任何数和0相加都得原数.
(二)教学加法交换律
1、教师谈话: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了加法的意义,加法各部分的名称以及有关0的加法的特殊性.除此之外,关于加法的运算还有一些基本性质,它对我们以后的计算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2、教师提问:137+357=494(千米),表示求的是什么?如果要求济南到北京的铁路长又该怎样列式计算呢?357+137=494(千米)
3、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种解法的结果.
教师板书:
137+357=357+134、
出示例2,引导学生归纳规律.
18+17○17+18124+235○235+1240+25○25+0规律:
①每个等式中,每组算式中有两个加数,而且两个加数相同,只是交换了位置.
②每个等式中,左右两边的加数的和相等.教师说明: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教师强调:我们要看一些等式哪些符号不符合加法交换律就必须看两个加数的位置变不变,它们的和变不变.当然前提是等号两边的两个加数必须相同.
5、练习:
判断:下面各等式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对吗?为什么?
9+7=7+9 10+1=10+120+8=2+26 2+0=0+26、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教师指出:以上我们学习了加法的交换律,并运用它做了练习,这一定律若用字母该怎样表示呢?
教师强调:用字母表示这一运算定律更简单清楚.如果用字母a和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教师领读几遍,提醒学生不要按汉语拼音来读)
教师板书:a+b=b+a
提醒注意:a与b可以表示0、1、2、3、??中任意整数,如1+2=2+1,9+20=20+9等,所以a+b=b+a表示任意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效的位置,和不变.而像这些(指其中的等式)一个用数字表示的等式只能表示两个具体的数,交换位置,和不变.a+b=b+a这一公式表示的一类所有符合条件的式子,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
7、学生分组自由举例说明加法交换律.
8、学习、掌握了加法的交换律,目的在于更好地运用.实际上,在以前我们早就应用它解决计算问题.同学们想一想:在哪些计算中都用了加法交换律呢?(验算)
9、练习:运用加法交换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766+589=589+□ 257+□=474+257 a+15=15+□
三、巩固发展.
1、填空.
(1)把()数合并成()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一个数加0,还得().如12+0=().
2、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符合的画“√”.
230+370=380+220 30+50+40=50+30+40 a+10=100+a 230+420=430+220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加法的意义和加法的一个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谁能结合具体的题目说一说的含义?
(学生讨论)
五、布置作业.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填上适当的数.
48+□=72+□ 29+35=□+29 a+38=□+□□+55=55+42
2、口算下面各题,说一说是怎样应用运算定律的.
91+89+11 85+41+15+59 168+250+32 282+53+37+18
六、板书设计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例
1、一列火车从北京经过天津开往济南,北京到天津的铁路长137千米,天津到济南的铁路长357千米.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137+357=494(千米)357+137=494(千米)
答: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494千米.
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7+0=70+7=7 0+0=0
例2
加法交换律:
137+357=357+137 18+17=17+18 24+235=235+24
10的加减法教案篇5
目标
使学生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比较类推,灵活计算从能力
教学及训练
重点
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必须先通分的道理,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仪器
教具
小黑板若干
教学内容和过程
教学札记
一、复习铺垫:
1、口算(略)
2、笔算: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同练。
要求学生说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结果的注意点。
二、教学新课
1、变题导入
把+变为”x-=“比较有什么变化?
2、补充例题
(1)审题:这道题是几个分数相减?这三个分数的分母是否相同?能不能直接相减?必须先做什么?
(2)学生尝试练习,指名板演出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共同订正。
板书:
第一种算法:第二种算法:
+x-=
=+x=+
=x=
(3)比较:这两种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结果怎么样?
(4)归纳:(略)
3、补充练习:3x-=2x+=
指名板演,其余自练。集体评讲。
四、巩固练习:p121第6题第一列
五、全课小结:(略)
六、布置作业:课作:p122第7题
家作:p121第6题二、三列。
10的加减法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利用转化的思想和方法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检验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自主探索的精神。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
运用转化思想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东营市正在创建文明城市,我们每个公民都要为建设文明、卫生的城市贡献自己的力量,那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生1: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
生2:我们要保护环境,不随便扔垃圾。
生3:
师:对,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能随便扔垃圾,但是我们日常生活能产生很多的生活垃圾,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呢?我们可以对垃圾分类处理。一般情况我们把生活垃圾分为四类(课件出示例1的垃圾分布图),其中纸张和废金属可以回收再利用,从而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二、探索新知
(一)学习异分母分数加法
(1)采集信息
师:从这个表上你都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指名23名学生回答。
(2)处理信息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纸张和食品残渣一共占生活垃圾的几分之几?
师:我们一起列式解答。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师:你能说说计算过程吗?
指名回答。
师: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提出废金属和纸张占生活垃圾的几分之几?
生2:危险垃圾比食物残渣多多少?
生3:食品残渣和危险垃圾一共占几分之几?
(教师根据需要在黑板上板书。)
(3)探索方法
师:现在我们先来解决废金属和纸张占生活垃圾的几分之几?你能自己列出算式吗?
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
师:这个加法算式和我们以前学习的`分数加法有什么不同?
生:以前我们学习的分数加法分母都是相同的,今天学习的加法分母不同。
师:这就是今大我们要学习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