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一范文网 >方案大全

火把节的火把教案8篇

理想的教案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以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能力,教案设计应融入多元文化的内容,以帮助学生开阔国际视野和包容心,淘一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火把节的火把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火把节的火把教案8篇

火把节的火把教案篇1

(一)预习。

1.根据需要查找资料(如有关彝族、火把节等情况)。

2.自读课文,自学生字;默读思考:课文是分哪几部分写的,你是根据什么划分出来的?

(二)导入新课。

谈话:

1.同学们都喜欢哪些节日?说说过节的情况和心情。

2.我国是有着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除了全国人民共同的节日,很多民族还有自己特有的.节日,我们先交流一下查找的这方面的资料。

3.“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听,彝族朋友在召唤我们了。我们今天就一起走进大凉山,走进彝族的火把节去感受那盛大的节日气氛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

2.说说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

3.课文写了火把节的哪几个场面?

(四)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读了课文,你对彝族火把节有了哪些了解?

(准备过火把节那天的活动——打扫房子,准备节日饭菜,斗牛、摔跤,点燃火把奔向田野山川,围着篝火尽情歌舞,火把节的来历)

2.你最喜欢哪些场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3.说说彝族火把节的来历。了解了这个传说,你想到了什么?大家交流。

(通过第2、3两问,了解彝族的民族风情和彝家人的优良美德,从而感受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

(五)有感情朗读课文。

1.采取个人读、小组读、指名读等方式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朗读你最喜欢的段落,展示给大家听。

(六)巩固练习。

1.交流学习、记忆生字的方法。

2.读读写写(课后练习4)

3.词语采集——交流自己从课文中积累的词语。

火把节的火把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和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激情四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教师做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有自读、品读、有感情朗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知、理解。

5、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教学重、难点:⑴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⑵了解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全作探究,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预习。1、介绍你了解的一些民族风俗。2、自读课文,自学生字;默读思考:课文是分哪向部分写的,你是根据什么划分出来的.?

二、导入新课。1、同学们都喜欢哪些节日?说说过节的情况和心情。2、我国有56个民族,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特有节日,我们今天就去参加彝族的火把节吧!

(板书课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

2、说说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

3、课文写了火把节的哪几个场面?

四、细读课文,理解感悟。1、读了课文,你对彝族火把节有了哪些了解?2、你最喜欢哪些场面,说说自己的感受。3、说说彝族火把节的来历,了解了这个传说,你想到了什么?相互交流。

五、有感情朗读课文。1、采取个人读、小组读、指名读等方式有感情地朗读全文。2、朗读你最喜欢的段落,展示给大家听。

六、作业1、抄写生字、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2、进一步搜集彝族人民过火把节的资料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2、了解彝族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交流关于火把节的传说的感想。

3、总结课文,赞扬彝族人民的优良美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1、听写课后“读读写写”词语。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谈话导入: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强烈地感受到彝家人的热情好客。这节课,就让我们和彝族人民一起欢度火把节,感受火把节热闹场面,感受彝族人民的民族风情。

二、品读词句,想象场面(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⒈教师:为了欢度火把节,人们要做好充分准备。彝家人做了什么准备?请同学们用横线画出来读一读。⒉学生在文中画出。

⒊集体交流

⒋有感情计朗读第一部分。(指导读地热情、盼望、兴奋的语气)(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⒈教师:课文描写了火把节哪几个场面?你最喜欢哪一个?画出来读一读,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自己的感受⒉学生自由读第二部分,想象场面。⒊交流反馈课文描写了彝家人在过火把节时穿上节日盛装,准备节日饭菜、斗牛、摔跌、点火把、围着篝火跳舞等五个场面。⒋学生一起读一读这些有关的句子。⒌小结;彝家人的火把节真是太有意思了,让我们感受到了彝族的民族风情。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⒈默读课文第三部分,讲一讲这个传说、。从关于火把节的传说中想到什么?与同学交流。⒉指名说说这个拟说。⒊小组内交流。⒋集体交流。⒌小结:是的,火把节不是一个普通的节日,它更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⒍学生有感情地再朗读文段。

三、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感受了彝族的民族风情,我们还知道火把节来历,知道火把节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节日,它更是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四、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搜集其他民族资料,感受这些民族风情。

板书:

4、火把节

准备:扎火把

民族服饰

美酒佳肴

场面:准备节日饭菜、斗牛摔跤

点燃火把

围着篝火跳舞

来历:人们用火把消灭“天虫”

(火把节是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象征)

火把节的火把教案篇3

一、活动目标:

1、学跳集体舞“快乐的火把节”,感受彝族摆手舞的舞蹈风格。

2、根据情节的提示,记忆动作顺序。

3、大胆运用夸张的`动作、激昂的叫声,表现舞蹈欢快、奔放的情绪。

二、活动准备:

介绍有关彝族火把节的传统和风俗习惯。

三、活动过程:

1、了解舞蹈情节,学习基本动作。

——了解舞蹈情节与动作。

教师一边示范动作,一边介绍情节:“彝族的火把节到了,小朋友们来到了广场上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玩热烈,大伙儿用手去擦汗,把自己的脸都擦花了,一个个笑得腰都直不起来了。最后大家围着火堆,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幼儿一边回忆情节,一边随着老师哼唱的音乐,练习动作。

2、幼儿站成圆圈做动作。

——幼儿拉成圆圈,找准圈上,练习随着“呦“的叫声转向圈上做动作。

——引导幼儿根据绕火堆跳舞的情节,练习随音乐边绕圈跑,边叫“呦“。

3、完整舞蹈。

——随乐练习,教师带做。

——教师用情节提示幼儿随音乐舞蹈。

火把节的火把教案篇4

主题活动名称:《热闹的火把节》

有益的经验:

了解我国少数民族,彝族的传统节日——火把节。知道“火把节”的来源,过节的时间,节日的风俗等等。

内容与分析:

彝族人的传统节日——“火把节”是彝族人十分重要的一个节日,其隆重程度不次于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在活动中,应着重让幼儿了解“火把节”的来源、节日的风俗等。并用几种感知感受彝族人的快乐心情与“火把节”的热烈气氛。

教学过程或建议:

活动一:科学《七月“火把节”》

活动目的:

1、通过各种感知去了解七月“火把节”的相关知识,懂得“火把节”的由来、风俗习惯等等。

2、在活动中感受“火把节”的热闹气氛,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活动准备:

彝族“火把节”的相关图片或录像

活动过程或建议:

(一)教师扮演“导游”让幼儿坐上“旅游大篷车”进行“中华民族风情旅游”,引出主题。

(二)出示图片,让幼儿了解彝族的传统节日“火把节”的相关知识。

提问:1、图上的人们是哪个少数民族?

2、他们在做什么?

3、你知道他们在过什么节日吗?

:这是彝族人特有的节日叫做“火把节”,一般在七月举行,到了那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扎火把,天一黑就到一个空旷的地方把大家的火把堆在一起,点起熊熊大火,然后彝族人便围着火堆载歌载舞,庆祝节日。 (三)了解彝族“火把节”的由来。

教师

运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英雄战天魔》

(四)体验彝族 “火把节”的热闹气氛。

1、游戏:《对歌》

2、游戏:《摔交》

3、制作:《火把》

活动二:音乐《热闹的火把节》

活动目标:

1、学习跳集体舞,感受音乐的热烈情绪。

2、进一步感受“火把节”中彝族人的欢快心情。

活动准备:

?热闹的火把节》的磁带;人手各一个自制火把。

活动过程或建议:

(一)、在《热闹的火把节》的音乐声中,孩子们手拿自制的火把自由的跳舞,感受音乐的热烈气氛。

(二)、学习集体舞《热闹的火把节》。

1、学习彝族舞的基本动作:小跳步、踏点步。

2、学习舞蹈的基本队行变化。

(三)、进行动作创编活动,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四)、表演集体舞《热闹的火把节》,体验舞蹈的快乐情绪。

环境创设:

在教室四周贴上彝族“火把节”的相关图片,并将孩子自制的火把贴于教室的墙上。

生活渗透

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各种游戏,如:《对歌》、《斗牛》等。

家庭渗透:

家长可以多给幼儿讲一些有关“火把节”的故事与知识。

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使幼儿基本掌握了彝族“火把节”的相关的知识,不仅丰富了幼儿的社会经验,并且也培养了幼儿对少数民族的情感,加深了认识。

火把节的火把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2、学会11个生字,认识5个生字,掌握“矫健、嫉妒”等词语意思。

3、引导学生了解彝族火把节的盛况和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体会彝族人民欢度节日是无比欢乐的心情和彝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品德。

教学重点

课文的第二、三部分,体会火把节时彝族人民无比欢乐的心情和彝家人勤劳勇敢。

教学难点:

从火把节的传说中体会彝族人民的勇敢与坚强。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民间故事。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脉络结构。

3、初步体会彝族人民火把节的热情。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火把节”是那个民族的节日吗?(彝族)你知道那些和火把节相关的知识?

简介彝族及火把节,出示相关图片:

彝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云南和广西。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节日的传统节日,一般于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届时要杀牛、杀羊,祭献祖先,有的地区也祭土主,相互宴饮,吃坨坨肉,公主五谷丰登。火把节一般欢度三天,头一天全家欢聚,后两天举办摔跤、赛马、斗牛、竞舟、拔河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然后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彻夜狂欢。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凉山,走进彝族的火把节去感受那盛大的节日气氛吧!

二、初读课文,交流预习内容。

1、自读课文,回顾预习内容。

2、小组交流预习内容。

三、巩固练习,检测预习。

1、认读词语:蒿枝犄角

头帕披毡山寨矫健摔跤嫉妒

蝗虫宰牛羊熊熊烈火激情四溢

数不胜数不屈不挠人声鼎沸兴高采烈

2、形近字:

寨()矫()跤()

赛()娇()狡()

塞()骄()

寒()

3、近义词:矫健——强健激动——感动

反义词:矫健——柔弱激动——冷静

4、听写词语:披毡山寨嫉妒

5、理解词语。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分段轮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同桌交流。

2、默读课文,想想可以分成几部分?试概括出每部分的内容。

(同桌交流)各组派代表说一说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1——4)写欢迎人们到大凉山和一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

第二部分:(5——10)写火把节是激情四溢的盛典。

第三部分:(11——13)写彝族火把节是一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象征,是极具纪念意义的节日。

五、找出你认为能充分体现彝家人的热情的句子朗读并体会一下。

1、出示句子:“来吧…………来和我们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

要求:小组有感情地朗读,谈谈自己的感受。

(体现出彝家人的热情、好客和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学到这里,你是什么样的感情,是否被彝家人的热情和火把节热烈的气氛所打动?谈谈自己的感受。

六、小结:

1、总结本节课所学,落实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

2、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强烈的感受到了彝家人的热情好客,下节课,再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火把节,进一步感受节日的气氛吧!

七、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2、听写词语,积累词语。

3、完成《作业本》中相应的字词题。

4、思考书后第2、3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读内容,感受火把节热烈的场面和彝家人的民族风情。

2、了解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

3、体会彝家人的优良品德。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彝家人的热情好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彝家的火把节,去了解彝族的民族风情以及火把节的来历和纪念意义。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为什么?(主要写了彝族火把节热烈场面和火把节的来历)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细读课文,深入感悟

1、彝家人为了火把节都做了哪些准备?找出相关的语句。

“我为你……”

a读一读,谈谈你的体会。(这些句子充分表现出彝家人的热情和对火把节的盼望)

b指导朗读:热情、盼望、兴奋地。

2、课文描写了火把节的哪几个场面?在小组内说说你最喜欢哪些场面、情景?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说说自己的感受。

a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准备节日的饭菜;斗牛;摔跤;点燃火把;围着篝火跳舞

b出示图片,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内容。

3、默读第三部分,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传说,表现出了彝族人民的哪些品质?

(彝族火把节的来历。表现了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彝族人民具有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4、文中反复出现了一句话,你能找出来,并谈谈它的作用吗?

“来吧,……”

(这个句子把全文内容串联起来,向我们展示了激情四溢的彝族火把节。这个句子反复出现,使的感情更加强烈,让人们迫切的想到大凉山欢度火把节,同时使的首尾结构有一种回环之美。

四、总结全文。

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彝族的民族风情,知道了火把节的来历,知道了火把节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节日,更是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五、补充课外知识:彝族火把节的传说。(见教案p35)

板书设计:

1、穿上节日的盛装,热情准备节日的饭菜。【不惧恶

2、斗牛。势力

火把节3、摔跤勇敢坚强

4、点燃火把不屈不挠】

5、围着篝火跳舞

六、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中相应的题。

2、预习第五课。

火把节的火把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火把节》丰富学生对彝族音乐特点的感知,并认识阮(ruǎn)。

2.能分辨乐曲三段体的曲式结构。

3.能说出“火把节”的概况。

教学重、难点

1.认识阮,能够听辨出阮的音色。

2.能够听辨出乐曲的两个乐段的不同。

教材分析

阮是我国民族弹拨乐器中很有特点的乐器之一。现在使用的改良阮分为四种:低阮、大阮、中阮、小阮。三弦或四弦,有品,按十二平均律装置。阮的演奏技巧不是很复杂,演奏方法及符号与琵琶相同。右手指法有弹、挑、双弹、双挑、分、滚、划等;左手只按音。小阮主要用于演奏旋律;中阮、大阮、低阮主要担任和声伴奏。四种阮的音色圆润而丰厚,颇具特色,并且自成一族。在乐队中可起强有力的作用。目前民族管弦乐队中主要使用大阮和中阮。《火把节》共分为三段,在一个简单的引子后,具有浓郁彝族风味的慢板a段主题轻柔地出现,旋律轻柔、优美。b段热烈奔放,展示了人们手擎火把载歌载舞的情景。最后a段再现,显得优美有韵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少数民族的节日非常多,其中火把节就是彝族人最著名的节日,关于火把节,还有一个传说呢。今天我们就到彝族朋友的火把节上去看一看。

欣赏“火把节的传说”动画。

二、介绍彝族的`火把节

彝族的火把节盛名天下,从每年的农历6月24日起,连续三天三夜,彝族人民在宽广的草地上纵情歌舞、赛马、斗牛、射箭、摔跤,到了晚上,青年男子就点燃火把,穿行于田野山村之间,以驱除妖魔,保佑平安。密密的火把犹如一条长龙在山道、田间缓缓游动,场面十分壮观,与此同时,处处点燃篝火,男女老少围着篝火欢乐歌舞,直至深夜。

三、欣赏乐曲

1.初听乐曲《火把节》音频。

师:火把节真是盛大的节日,现在我们就来欣赏一首乐曲《火把节》。

提问:同学们能听出这首乐曲是用哪种乐器演奏的吗?音色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阮的历史有近20xx年了,有大、中、小之分,常用的是中阮和大阮,他们有四根弦,演奏时左手持琴,右手用拨子演奏。这首《火把节》是用中阮演奏的。中阮的音色柔和,表现力很强。

2.听辨乐段。

完整聆听乐曲《火把节》。

提问:请说出这首乐曲速度有什么变化?根据速度的变化可以分成几个乐段?学生聆听并回答。

师:这首乐曲的速度是慢-快-慢,根据速度的变化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3.欣赏第一乐段

(1)初次聆听第一乐段。

提问:请用语言描述这一乐段表现出的情景。

(2)教师出示第一乐段谱例,学生演唱旋律。

(3)再次聆听第一乐段,学生小声跟音乐哼唱旋律。

4.欣赏第二乐段

(1)初次聆听第二乐段。

提问:请用语言描述这一乐段表现出的情景和第一乐段有什么不同,你是根据哪些音乐要素听出来的?

学生可能回答:速度不同、节奏不同、力度不同、演奏的方法不同等。

(2)教师出示第二乐段谱例,学生演唱旋律。

(3)先聆听第一乐段,再聆听第二乐段,感受第二乐段热烈、欢庆的情绪。

5.欣赏第三乐段

(1)初次聆听第三乐段。

提问:这个乐段和哪个乐段旋律基本相同?说出感受到的场景。

(2)再次聆听第三乐段,听完后为三个乐段加上速度和表情用语。

6.完整欣赏乐曲《火把节》。

教师要求:这首乐曲是aba结构的三段体,认真聆听音乐,每听到a乐段出现,就小声哼唱旋律。

四、课堂小结

火把节是彝族人民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在晚上围着篝火祈求平安,唱歌跳舞,通宵达旦,最后,我们在一首歌曲《七月的火把节》中结束我们这节课的学习。

火把节的火把教案篇7

好看的彝族头饰教案适用于火把节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掌握“剪、粘、拼”的技能,初步了解彝族头饰的来历,认识个别词组“彝族、哈帕”,感受“七月火把节”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彝族头饰的来历,认识个别词组“彝族、哈帕”。

2、掌握“剪、粘、拼”的技能。

3、感受“七月火把节”的快乐。

4、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5、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准备

1、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挂历、半圆形挂历、剪刀、皱纹纸,分别与该班男孩人数相符合。

2、长方形哈帕、辫子与女孩人数相符合,装饰哈帕的布花若干。

3、简短情景导入课题的课件一套。

4、先会跳彝族的“七月火把节”。

活动过程

1、听“树叶”音乐进教室。

老师:今天,彝族的同胞邀请我们去参加他们的“七月火把节,想去吗?现在我们跟着音乐进教室先做一下准备”。

2、听简短故事导入课题,知道彝人为什么要戴帽子。

师:①看老师今天像哪个民族的人?幼:(彝族)老师胸前贴有彝族二字,川页便教认汉字“彝族”。

②从哪里看出我的.扮像彝族?

幼儿指到头上所戴头饰,老师将其取下,认识“哈帕”二字,头饰上贴有。

③彝族人最喜欢顶“哈帕”或者戴帽子,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简短故事略)

④那么,我们要参加他们的“七月火把节’’看来还得先做帽子戴上才行,对吗? 3、老师为男孩女孩各自准备了不同的操作材料,现在我们利用这些东西装饰“哈帕’’和做“帽子’’行吗?

①女孩子利用小布花装饰这块长方形的“哈帕”,自己想像,可以用小花拼成不同的图形,如:房子、大树、不同的字或是对称美等。注意:提示小布花后面贴的双面胶揭下来后纸片放进篮子里。

②男孩子怎样将长方形的挂历纸条变成圆形,幼儿示范,如何把半圆形的挂历纸变成“圆锥体”,幼儿示范再把二者粘合在一起,最后用剪刀剪出波浪形纸条拧紧插入锥洞里,注意书机的使用方法。

4、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①指导不太会的幼儿。

②让其想像更丰富。

5 、戴上头饰跳“七月火把节”。

①先欣赏碟子里的小朋友跳。

②师幼一起表演跳。

结束语

今天,我们参加了彝族的七月火把节,高兴吗?我们还学会了做他们的头饰,回去教家里人做,和他们一起走进彝族的七月火把节。听(树叶)第二段音乐出教室。

教学反思:

少数民族是幼儿需要了解的,而在了解过程中,他们往往又对民族服饰、头饰、手饰极感兴趣,抓住这一特点,我设计了此活动,让他们去做喜欢的事,从而丰富其联想性、活动幼儿手指灵活性。

火把节的火把教案篇8

少数民族是幼儿需要了解的,而在了解过程中,他们往往又对民族服饰、头饰、手饰极感兴趣,抓住这一特点,我设计了此活动,让他们去做喜欢的事,从而丰富其联想性、活动幼儿手指灵活性。

二、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彝族头饰的来历,认识个别词组“彝族、哈帕”。

2、掌握“剪、粘、拼”的技能。

3、感受“七月火把节”的快乐。

三、准备

1、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挂历、半圆形挂历、剪刀、皱纹纸,分别与该班男孩人数相符合。

2、长方形哈帕、辫子与女孩人数相符合,装饰哈帕的布花若干。

3、简短情景导入课题的课件一套。

4、先会跳彝族的“七月火把节”。

四、活动过程

1、听“树叶”音乐进教室。

老师:今天,彝族的同胞邀请我们去参加他们的“七月火把节,想去吗?现在我们跟着音乐进教室先做一下准备”。

2、听简短故事导入课题,知道彝人为什么要戴帽子。

师:①看老师今天像哪个民族的人?幼:(彝族)老师胸前贴有彝族二字,川页便教认汉字“彝族”。

②从哪里看出我的扮像彝族?

幼儿指到头上所戴头饰,老师将其取下,认识“哈帕”二字,头饰上贴有。

③彝族人最喜欢顶“哈帕”或者戴帽子,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简短故事略)

④那么,我们要参加他们的“七月火把节’’看来还得先做帽子戴上才行,对吗? @_@我是分割线@_@3、老师为男孩女孩各自准备了不同的操作材料,现在我们利用这些东西装饰“哈帕’’和做“帽子’’行吗?

①女孩子利用小布花装饰这块长方形的“哈帕”,自己想像,可以用小花拼成不同的图形,如:房子、大树、不同的字或是对称美等。注意:提示小布花后面贴的'双面胶揭下来后纸片放进篮子里。

②男孩子怎样将长方形的挂历纸条变成圆形,幼儿示范,如何把半圆形的挂历纸变成“圆锥体”,幼儿示范再把二者粘合在一起,最后用剪刀剪出波浪形纸条拧紧插入锥洞里,注意书机的使用方法。

4、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①指导不太会的幼儿。

②让其想像更丰富。

5 、戴上头饰跳“七月火把节”。

①先欣赏碟子里的小朋友跳。

②师幼一起表演跳。

五、结束语

今天,我们参加了彝族的七月火把节,高兴吗?我们还学会了做他们的头饰,回去教家里人做,和他们一起走进彝族的七月火把节。听(树叶)第二段音乐出教室。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头的教学教案8篇

5的组成教案模板8篇

《线条的旅行》教案8篇

稻草的教案8篇

开飞机的教案8篇

5的数数教案8篇

小学一年级的英语教案8篇

小班睡觉的安全教案8篇

绘画鸟的教案通用8篇

主题团课的班会教案8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22162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