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目标设定应具挑战性,以激励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学习成就,大家在课堂中,可以根据教案设置不同的教学环节,增强趣味性,淘一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幼儿园3.8主题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幼儿园3.8主题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冬至与麻糍的意义,掌握制作麻糍的基本常识及制作技能。
2、能独立或与人合作制作麻糍,体会劳动的快乐,激发爱劳动的情感。
活动准备:
制作麻糍的工具原料:糯米、芝麻、黄豆、红糖;外出车辆。
活动过程:
(一)教师交代活动目的及注意事项。
1、师:过几天就是冬至了,我们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吃麻糍,你们知道麻糍是怎么做出来的吗?(幼儿:不知道)那今天老师就要带你们去参观麻糍作坊,好吗?
2、师:外出活动应该注意什么呢?(幼儿自由讲述:注意安全、要排好队伍、讲礼貌等等)
教师小结:外出时除了讲礼貌,还要注意安全,特别是到麻糍作坊,那儿人很多,很挤,小朋友要注意安全,还要跟好队伍,并要在老师指定的地方参观,不能随便乱跑。
(二)谈话,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吃过麻糍吗?幼:吃过,很好吃。
师:你们还记得麻糍是什么样的吗?幼:圆圆的,软软的;黏黏的,外面还有粉;特别软,粘牙…
师:看来小朋友很喜欢吃麻糍,说得很棒。
师:谁知道麻糍是用什么做的?幼:我奶奶说是糯米粉做的;可能是面粉做的,要搓圆…
师:今天,我就带小朋友去看一看麻糍到底用什么做,要用到哪些工具?
(三)了解麻糍的制作材料、工具及程序。
1、捣米
(1)师:小朋友,这是什么呀?有什么用呢?
幼:好大的石头,中间有个大口,是用来盛水的吧!
师:这叫捣池,是用来捣米的。我们做麻糍先要将米蒸熟,再倒入捣池中反复捶捣,直到米粒全都一起为止。
(2)幼儿观看捣米操作情况。
(3)幼儿尝试、脑沁
(4)幼儿说说淘米的感觉。幼:好重,抬不动;太累了,我们两个人也抬不动…师:捣锤是用石头做的,有几十斤重!这些米就是谌着重的作用才能融在一起。
2、团米团
(1)师:我们要将捣成的米团捏成一小块一小块的麻糍。谁知道怎么把米团变成麻糍?幼:用手搓;就像搓汤圆一样,先搓圆再压扁……师:到底是不是,我们一起来看一举
(2)师:铲一部分米团放入手中,捏出小块拉断。好吗?
(3)幼儿操作,讲述操作细节。幼:这米好黏,手都粘住了,很难捏;刚开始辖出夹垦圆圆的,可是拉也拉不断,所以就变得长长的了;米团软软的像棉花,就是太粘手了……
3、滚豆沙
(1)让幼儿区别滚过豆沙和没滚过豆沙的麻糍的味道。
师:你们来尝尝自己捏出来的麻团。
幼:淡淡的不怎么好吃。
师:这个好吃吗?(幼儿品尝)幼:又香又甜。
师:所以做麻糍的最后一步就是要滚上豆沙,这样味道才好,但豆沙不能滚太多,也不可太少,还要滚得均匀。
(2)观看客座教师滚豆挲。
(3)师幼共同尝试滚豆觊
4、幼儿品尝。
(四)小结。
师:小朋友,伯伯为我们做的麻糍好吃吗?幼:好吃!
师:但是做出这么好吃的麻糍要付出很辛苦的劳动,你们刚才也看了师傅们在捣米的时候流下的汗水,可见我们的粮食来的是多么不容易!我们不仅要爱惜粮食,而且要尊重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
(五)延伸活动(回幼儿园尝试做麻糍)
师:小朋友,我们观看了制作麻糍的过程,现在我们也来做麻糍,让我们跟着厨房阿姨一起来做吧!
1、幼儿尝试制作麻糍。
2、幼儿品尝。
幼儿园3.8主题教案篇2
一、主题的产生:
在制作节日挂历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对中国的食物有一定的了解,也比较熟悉。比如:一些孩子讲到了小笼、馄饨、饺子、粽子等。还有的孩子讲到了外出吃饭时看到有的菜五颜六色的很漂亮、有的菜可以作出各种各样的图案等。结合我班水彩画教学,可以使他们对中国的特色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而且食物是他们每天都要接触的,所以我决定以次开展主题活动。
二、主题网络图:
包馄饨
制作包包子
中国特色点心
中国食物
中国菜肴参观饭店
制作拼盆
三、活动过程:
活动一:
目标:
1、结合图片或食物,让幼儿初步感知中国食物的特色,激发爱国情感。
2、提高幼儿探究的兴趣。
条件提供:图片(或实物)
活动设计:
1、出示图片或食物:
你们在哪里看到过这些食物?
吃过吗?
2、组织讨论:
这些东西国外有吗?
是怎样做出来的?
3、回去问问父母。
观察记录:
孩子们在看了一些菜谱的照片后展开了讨论:真实的菜单、菜谱可以帮助幼儿回忆,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说出了许多,包括一些中国的特色菜。
朱颖:我到饭店里吃过鱼、虾和点心。
王嘉晨:我还吃过蟹和小粽子。
张鑫昕:我吃过粥。
潘华玺:我在火车上吃过菜。
朱颖:我在“鸭王”吃过鸭皮。
李佳斐:我吃过“小绵羊”火锅。
邓越:我在“小绍兴”吃过鸡、粥。
施轶恒:我吃过快餐。
老师:那么你们知道那些菜是中国特有的,国外没有的?
张鑫昕:粥。
邓越:小笼包子。
潘华玺:馄饨、饺子。
邓燕飞:螃蟹。(孩子们一边看菜单一边讨论着,我让他们看一看自己制作的节日挂历是否有点启示。)
瞿峰:粽子。
王嘉晨:汤团。
李佳斐:重阳糕。
反思:孩子们对吃的东西比较有兴趣,再加上前几天在制作挂历的同时,
对中国的传统节日及食物有一定的了解,所以能讲出许多中国食物。但讲的点心较多,因此就从点心先开始。
目标:
1、在动手包馄饨的活动中,进一步对中国点心感兴趣。
2、品尝自己制作的点心,有参与的愿望。
条件提供:皮子、馅
活动设计:
1、出示一只包好的馄饨。
2、幼儿边看边讲:
馅是怎么进去的?
这是中国特有的吗?
3、老师示范讲解包馄饨的要领。
4、幼儿跟着老师一起做。
5、吃馄饨。
观察记录:
今天,正好孩子们中午吃馄饨,我从厨房取来了皮和馅,孩子们看到这些东西一下兴奋起来了:
牛啸天:我会包馄饨的。
朱颖:我也会的。
王嘉晨:我知道的,这就是中国菜。
邓越:这不是中国菜,是中国点心。我顺势接着邓越的话问:还有那些中国点心?
瞿峰:有饺子。
施轶恒:汤团、春卷。
张心辰:大饼油条。
潘华玺:馒头、包子。幼儿一下讲出了许多特色点心。
老师:那么我们一起来包馄饨好吗?
孩子们自发分成几组开始包馄饨,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有的馅放得太少、有的皮破了,在大家共同努力下,馄饨包好了。
朱颖:我已经真的学会了。
王嘉晨:我还不会,但我会做馒头。
邓越:我想快一点吃这些馄饨。
反思:结合上次的活动,我把中国点心和中国菜肴分开来进行认识,先从制作点心开始。这次的活动,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可能是平时较少接触这些东西,有的幼儿从未做过,有了实际操作经验,他们对中国点心有了新的认识。
活动三:
目标:
1、尝试用刀切发好的面团,初步学习搓、捏和做包子的方法。
2、在操作活动中激起探究的兴趣。
条件提供:
面团、馅、??
活动设计:
1、谈话:
关于中国点心。
2、制作包子:
请厨房的阿姨发好面团,进行示范。
3、幼儿操作。
4、吃包子。
观察记录:
孩子们对动手操作很有兴趣,有了上次包馄饨的经验,这次做包子似乎顺利多了:
邓越:我只会吃包子,不会做。男孩子似乎更“懒”一些,
张鑫昕:我也是。上次包馄饨也是如此。我请来了厨房的阿姨来示范,他们看得可认真了。
邓燕飞:大妈妈的本领真大,这些小馒头多漂亮!
李佳斐:我会用面粉做小白兔。
朱颖:上次我在公园门口看见有人用面粉做成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我还买了一个。其实,这也算是中国民间工艺品的一种。
瞿峰:我妈妈说这些东西还要出口到国外去。
老师:为什么要出口?
瞿峰:因为国外没有的。
王嘉晨:我知道了,这也是中国特有的。孩子们边讨论,便开始做包子了,虽然做得不算漂亮,但很认真。
反思:在孩子们的一问一答中,我发现他们对用面团制作各种造型产生了兴趣,而且有些家长对我们的主题活动有所了解,开始丰富孩子有关的知识,所以他们才会产生问题,并学着解答问题。本来,打算带领孩子们去“绿波浪”看一看中国特色点心,但由于经费问题,只能放弃。
活动四:
目标:
1、初步了解中国菜肴的主要特色:色、香、味、形,观察拼盆的特点。
2、对中国菜感兴趣。
条件提供:
书、图片
活动设计:
1、幼儿自由翻看书或图片。
2、讨论:
你看到什么?
你喜欢那个菜?为什么?
你认为那些菜漂亮?为什么?
你在那里看见过这些菜?
3、幼儿介绍自己喜欢的菜。
观察记录:
今天的活动是从由我在“绿波浪”带回的菜单引起的:
邓越:是上海点心的广告。
老师:你们看看我们的墙
吴雯娟:是图画,吃的。壁上多了什么?
牛啸天:有各种点心。
老师:什么点心?
邓燕飞:由糕、春卷。
老师:你们知道是从哪儿来的?
李佳斐:是发来的。
吴雯娟:是画出来的。
邓越:不对,如果是蜡笔画的,上面会有一(邓越是个观察力很强的孩子)粒粒的东西,这肯定是从广告纸上剪下来的。
老师:为什么要做广告?
潘华玺:饭店里的人要介绍他们的东西。
罗逸菲:专门买点心的地方做广告。
曹宁:我在饭店里看到过的。
老师:饭店里除了点心还有什么?
张心辰:我吃过许多好吃的菜。
高怡宁:饭店里的菜很漂亮。
老师:为什么很漂亮?
邓越:像花一样。
施轶恒:他们用西瓜做成桥。
孙婷怡:用萝卜做成蝴蝶。
罗逸菲:青菜做成小花。
曹宁:胡萝卜切成丝,用牙签串起来就变成菊花了。
单伟栋:萝卜刻成一条龙。
高怡宁:黄瓜做成树叶,蛋黄做成树干。
李佳斐:青菜做成花瓣,蘑菇作花心。(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说出)
邓燕飞:用黄瓜且成一块块,放在盆子的周围,当中放菜。
吴雯娟:当中放黄颜色的菜好看,因为绿的和黄的放在一起漂亮。好聪明的小姑娘!不知不觉中讲到了中国菜的“色”。
老师:真的!这样配好看多了。老师也带来了一些菜的照片,想看吗?
孩子们一边看菜单,一边议论:这是鱼片、这是青豆、这时青椒……
反思:这次活动给我感触很深,孩子们的观察力越来越敏锐,观察得越来越仔细,而且现在变得很喜欢讲,包括一些平时比较内向的孩子,今天也讲得很热闹,无意中讲出了中国菜的主要特点:形、色。
活动五:
目标:
1、通过外出的参观活动,结合厨师的介绍,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中国菜的不同制作方法及选用的材料。
2、用多种途径提高孩子们的探索兴趣。
活动设计:
1、参观饭店:
请厨师介绍菜肴。
幼儿可向厨师提问。
2、看一看菜谱。
3、讲一讲自己学到了什么本领。
观察记录:
今天,我们联系了“万家灯火”酒店带领孩子们去参观,我们请了饭店的厨师长为在看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孩子们介绍了陈列出来的各种菜肴,孩子们子们能讲出一些蔬菜的名,兴趣很高。
老师:刚才厨师叔叔为我们介绍了许多菜,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王嘉晨:请问这个菜边上的花是怎么做的?
邓越:这个宝塔是用什么做的?
吴雯娟:这个孔雀的头是不是用黄瓜做的?
王嘉晨指着“松鼠鲑鱼”说:这是用鱼头和薯条做成的!(鱼肉切成长条用油炸一下确在厨师的介绍下,孩子们知实很像薯条)道了“松鼠鲑鱼”的制作方法。
回到幼儿园后,孩子们又继续讨论了起来:
邓燕飞:饭店里的菜比我们做的好看。
王嘉晨:当然啦,人家培训过的。
邓越:要学好几年了。这时,孩子们提到了菜名,于是我问:是不是每个菜都有自己的名字?
瞿峰:有“孔雀开屏”。
朱颖:有“脆皮鸭”。
邓越:有“菊花饼”。老师:下次我们也来学做小厨师好吗?
反思:外出活动确实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面,许多孩子知道了菜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形状,用刀切几下就可以改变形状,而且他们也敢于提问了,虽然刚开始有点胆怯,但在大家的鼓励下,慢慢地放开了。下次的活动,我打算让孩子们尝试用刀切菜。
活动六:
目标:
1、熟悉各种菜的形状,在成人的指导下学习用刀切菜,并能切出不同的形状。
2、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3、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条件提供:刀、菜
活动设计:
1、回忆:
上次我们参观了哪里?
你们看到些什么?
2、今天请小朋友来学做小厨师:
先训练你们的刀功。
3、指导幼儿分组进行切菜练习。
注意安全。
4、展出幼儿切好的不同形状的菜。
5、下次,我们制作拼盆:
想一想,你想和谁一起制作?你需要什么菜来告诉老师,可以帮你们准备。
观察记录:
有了上次外出参观的经验,孩子们对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讲起菜来也头头是道,今天就让他们试着切菜,老师先示范了好几遍,提醒他们注意安全:
王嘉晨:手不能伸直的。切菜时手怎么放?
邓燕飞:我看妈妈切菜时手是弯弯的。
邓越:妈妈不让我切菜,说很危险。
老师:你们想不想切菜?
孩子们兴奋地跳了起来。由于缺少实际经验,在操作时我仍采用分组进行,避免危险。
张心辰:黄瓜很好切,一下就切好了。
施轶恒:番茄里面有很多水。老师:对呀,水流倒桌子上怎么办?
李佳斐:下次用盆子接住就好了。
在活动中,孩子们什么菜都想切一下。有了经验,该让他们学着如何与同伴合作。
老师:上次在饭店里看到的菜这里有吗?
王嘉晨:有番茄、土豆。
单伟栋:有黄瓜。
应圣悦:刀豆这里没有。
老师:现在我们找朋友商量一下,下次做菜的时候需要一些什么原料,来告诉老师帮你们准备好吗?
孩子们自由结伴3—5人一组,纷纷定起菜单,不一会儿,需要的菜都记录下来了。
反思:理论联系实际,这是我这次主题活动的感受。由于有了实际经验,孩子们对活动的兴趣越来越高,并能根据在饭店里看到的菜来设计自己喜欢的菜肴,而且从他们定出的`菜单中也可以看出他们对菜的种类有了更深的了解,特别在配色中有的孩子采用了茄子皮来配色,也为下次活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活动七:
目标:
1、激发幼儿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2、结合操作活动,能对中国才有更深的了解,尝试从色、形等方面进行表现。
3、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条件提供:刀、菜、盆子、电视机、投影仪
活动设计:
1、厨师在饭店里拍的照片,组织讨论:
这是在哪儿?
你们看到什么菜?怎样做的?
想不想自己做菜?
2、幼儿结伴合作做菜:
根据自己制订的菜单倒老师这儿领菜。
自己分工:切菜、配菜、介绍等。
最后为自己的菜取名字。
3、展示幼儿作品并介绍。
4、延伸至制作菜谱。
观察记录:
活动前,大家做了充分的准备,所以马上进入了正题,我先让孩子们看在饭店里拍的照片:
朱颖:这是在“万家灯火”里拍的照片。
老师:你们看到了什么?
王嘉晨:有各种各样的菜。
邓越:有好看的菜。
吴雯娟:有厨师叔叔给我们介绍。我又拿出一些菜肴的照片,问:认识这些菜吗?
邓燕飞:这个菜是用牛肉和金针菇做成的。
李佳斐:这个孔雀的头是用黄瓜做成的。
王嘉晨:这个是“松树鲑鱼”,以前我以为是薯条,后来厨师叔叔说是鱼切成一条一条的,我才知道是用鱼做成的。
正因为有了观察、提问,孩子才有如此的成果。
老师:你们想自己来做菜吗?
孩子们高兴地说:“想!”我拿出了孩子们上次自己定菜单,让他们来领菜。没想到事搁很久,他们对自己定的菜记得还很清楚。在制作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根据制作情况不断在改变设想好的菜式。
王嘉晨:萝卜不能用了,改用黄瓜吧。
朱颖:当中加一点樱桃更好看。
吴雯娟:蘑菇太大了,怎么办?
邓燕飞:树干用什么好呢?见状,我加入了他们的行列:“我们用黄瓜试一试好吗?”他们采用了我的建议。菜做好了,孩子们开始互相观看并介绍与同伴合作做的菜肴。
老师:下次我们要开一个饭店,想一想除了菜还缺少什么?
邓越:客人还要看菜谱。
老师:“对了,我们下次一起来制作菜谱,好吗?”
反思:
这次活动非常成功,孩子们的表现出乎我的意料,由于是第一次用真的菜来制作,所以活动前我心里也没底,但在活动中我观察到孩子们非凡的表现能力,他们不仅能表现,还能根据实际操作情况不断地改变,这也是外出参观活动带给他们的活力。
四、活动反思:
在设计这个主题活动时,我主要考虑的是内容贴近幼儿的日常生活,以便活动顺利地开展,同时也对活动中可能产生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设想,并根据情况及时改变。在这个活动中,我体会最深的是孩子们能走出园门,投入到实际生活的环境中,仅这一次的外出活动,使我和孩子们受益匪浅,他们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我也有了事半功倍的感觉,使我对主题活动有了更深的理解。
幼儿园3.8主题教案篇3
目标:
1、了解安全行为的重要性,初步建立保护自我安全的意识。
2、能主动参与观察活动,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3、能体验合作带来的快乐。
4、能说出不易玩耍的地方存在什么样的安全隐患。
5、知道在发生危险时如何自救。
准备:
1、幼儿状况:幼儿有初步的'安全健康知识
2、物质准备:幼儿前期安全记录展板,摄像机,操作材料,笔
过程:
1、谈话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提问:你们最喜欢《猴哥》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师:今天我们也要进行一场“健康大比拼”,比比谁的眼睛火眼睛睛。
2、通过“健康大比拼”活动,了解安全行为的重要性。
(1)出示展板,幼儿说一说幼儿园里的安全设施和不安全设施。
(2)找找图片中不安全的行为。
(3)观看摄影片段,进行游戏“火眼睛睛”。
师:下面我们将进行“火眼睛睛”的游戏环节。游戏规则:观看一段录像,请小朋友以最快的速度从中找出不安全的行为。
3、小组活动
师:经过刚才的“健康大比拼”活动,我们小朋友已了解了安全设施和安全行为的重要性。现在让我们一起把我们了解的安全知识告诉全园的小朋友,让他们也了解安全,学会安全,我们可以有哪些宣传方法呢?
(1)制作安全警示牌:设计安全警示标记,并粘贴在幼儿园内及安全设施上。
(2)制作安全建议书:给幼儿园内还存在的不安全设施提出改善建议,绘画成安全建议书递交园长。
(3)安全小记者:请小记者采访客人老师,请客人老师谈一谈“对小朋友的安全最关注的问题是什么”,并记录。
4、颁发“安全小卫士”标志
师:我们给每位小朋友颁发“安全小卫士”的标志,并授予你们光荣的任务,请你们担当“安全小卫士”,在幼儿园里提醒小朋友注意安全,发现有危险的行为及时制止,让我们大家都安全、健康、快乐。
活动反思:
幼儿的宣传安全小卫士活动,相信这样更能让孩子在活动中成长起来!
幼儿园3.8主题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三月八日是国际,是妈妈的节日。
2.会尊敬、关心妈妈,向妈妈表达自己的爱。
3.让大班、学前班幼儿充分了解妈妈妇女节,真正从内心感到妈妈对家庭的付出,对自己的关爱,培养孩子尊敬长辈、关心他人、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4.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5.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一些歌曲音带,如《我的好妈妈》、《世上只有妈妈好》、《感恩的心》等。
2.幼儿事先准备好送给妈妈的礼物。
3.幼儿制作礼物的视频。
4.饺子皮、饺子馅。
活动过程:
一、教师致辞:
三月,迎春花开了,阳光一天天地明媚起来,在这春意浓浓的日子里,我们大一班内热意融融,特地选择了一个具有纪念意义的时刻:3月8日。妈妈们相约到幼儿园,开始我们的三八节活动。孩子们,今天是谁的节日呢?我们都知道今天是妈妈的节日。妈妈平时很辛劳,又要照顾我们,又要上班。因此,我们今天要为她们过一个快乐的节日!
二、包饺子平时在家,都是谁做饭给小朋友吃的呢?
(幼儿自由回答)原来是勤劳的妈妈、奶奶们给我们做美味的饭菜,我们小朋友有没有想过给她们做过饭的?那今天,让妈妈们来多休息,当一回孩子,我们来做个小大人,为他们做一顿美味的饭好不好呀?
小结:其实小朋友们在家里也可以帮妈妈分担一些事情的,一些事如果你不伸手去做,你永远都不会知道你可以的,就像包饺子,本来看着很复杂很难,但真正去做的时候,虽然一开始不太容易,但后面也是可以做的越来越棒的,看,刚刚我们小朋友包的饺子多漂亮,在老师和妈妈的心目中,只要是小朋友愿意去尝试,愿意去挑战,我们都为你高兴,为你竖起大拇指,小朋友们知道了吗。
三、为妈妈梳头发,捶捶背捏捏肩。
今天就让我们角色交换一下,我们来做大人,妈妈们来当孩子们,好不好,平时女孩子的头发,家长们可真是花了不少心思呢,现在我们长大了,所以今天就让孩子们来为你们来扎一次头发,男孩子便为妈妈整理衣服,当然男孩子也可以为妈妈梳头发。让她们也轻松一下好不好?
此时此刻,妈妈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经过小朋友们的一番打扮,现在的妈妈们更加漂亮了,作为老师的我,看到此时的场景也被孩子们感动,看到了孩子们的用心,看到了孩子们的孝顺,看到了孩子们的成长,希望孩子能够一直坚守百善孝为先。
四、为妈妈唱歌曲《我的好妈妈》、《世上只有妈妈好》、《感恩的心》。
下面,孩子们也为妈妈们带来了几首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小结:这几首歌唱出了孩子们的心声"我的好妈妈我爱你",我相信此时此刻的妈妈们心里也是暖暖的。
五、喂妈妈吃自己亲手包的饺子。
我们的饺子出锅啦,现在请宝贝们把饺子端去,让妈妈品尝一下自己的.劳动成果吧!
六、送上自己亲手制作的礼物,最后为妈妈送上自己的祝福,拥抱妈妈,亲亲妈妈。
在三八节来临之际,孩子们也为妈妈们准备了自己用心制作的礼物,现在我们就把自己的礼物送给妈妈吧。
宝贝们想对妈妈说些什么呢?
幼:妈妈的关爱,让我们温暖;妈妈的无私,让我们感动;妈妈的博大,让我们震撼;而让妈妈快乐,是我们共同的心愿!愿妈妈节日快乐,我爱您!
最后我们去拥抱自己的妈妈,亲亲自己的妈妈吧,拥抱一分钟。
七、教师总结。
通过三八妇女节,不仅为妈妈开展庆祝活动,更是让幼儿充分了解妈妈,并体会妈妈为家庭付出辛苦。从而培养孩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以及关心他人,热爱劳动的习惯。在此,也祝愿所有的妈妈们,身体健康,青春永驻。
教学反思:
?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与成人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亲子活动是以亲缘关系为主要维系基础,以幼儿与家长互动游戏为核心内容,全方位开发孩子的多种能力,帮助孩子初步完成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过渡的一种活动。因此,随着此次三八妇女节的到来,我们希望通过开展这次亲子活动,让幼儿知道三月八日是妇女节,是妈妈的节目。了解妈妈的工作和妈妈的喜好,喜欢妈妈。通过表演节目和妈妈一起游戏,表达对妈妈的祝贺。
幼儿园3.8主题教案篇5
活动背景:
主题活动《学本领》开展了一段时间后,孩子们渐渐地对各种小动物产生了兴趣,他们学着小动物的叫声,做着有关于小鸡的游戏……这几天他们又对饲养角的小乌龟产生了好奇,每天都要去看看他们,伸手摸摸他们,于是在体育锻炼时,我提议带小乌龟一起到户外做游戏,这下孩子们可高兴了,孩子们围着小乌龟观察着、讨论着,:“老师,小乌龟是不是很胆小,我伸手去摸它,它就把头缩到壳里了。”“老师,小乌龟的壳这么重,摔跤了怎么爬起来?”“老师,小乌龟吃什么长大的?”一个个小问题在孩子们的小脑袋里产生。于是,有关于小乌龟的一系列活动开展起来。
活动目标:
通过孩子自己亲身体验,感受为别人解决问题的乐趣。
活动准备:
背景图、插入图片:小蚱蜢、小老鼠、小刺猬、小白兔、乌龟爷爷
活动设计:
一、引发想象:
1、师带领幼儿以小动物的身份在草地上游戏。(听音乐
做小动物的动作)
2、(录音机发出声音:谁来帮帮我啊!)
3、师:“哎呀,是谁需要我们的'帮助呀?”(和幼儿一起找找,并出示大乌龟)
4、师:“哦!原来是乌龟爷爷摔跤了,它四脚朝天爬不起来,这可怎么办?(引导幼儿想办法)
二、理解故事:
1、师:“看看是谁来帮助乌龟爷爷了?”
(分别出示小蚱蜢、小老鼠、小刺猬、小白兔)
2、师引导幼儿说说小动物是怎样帮助乌龟爷爷的。
(激发幼儿帮助别人的情感,用语言、动作表示)
三、内化迁移:
1、我们看看最后乌龟爷爷是怎样爬起来的?
(在小动物的帮助下自己翻过身来的。)
2、教育幼儿以后要象乌龟爷爷一样,摔跤了自己爬起来。
活动建议:在主题活动前,教师可以把小乌龟投放在饲养角里,引导幼儿一起观察,并 设计一些让小乌龟爬、游泳、四脚朝天的情景让幼儿观察,老师则在一旁倾听他们的心声。在运动中,让幼儿亲身体验做小乌龟的各种动作。
活动反思:起初,幼儿对小乌龟并不十分熟悉,他们的观察也是无意识的,通过老师的引领后,他们就会有一系列的问题产生。如:小乌龟是吃什么长大的这一问题,孩子们的回答也是五花八门的:有的说吃萝卜、有的说吃青菜、有的说吃米饭等等。通过幼儿亲身喂养后他们找到了答案。这样会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任何活动都是建立在孩子已有经验的基础上。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