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一范文网 >方案大全

6的乘法教案优秀5篇

教师在上课之前是要备课的,记得写好教案哦,撰写教案的时候,切忌抄袭和照搬,下面是淘一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6的乘法教案优秀5篇,感谢您的参阅。

6的乘法教案优秀5篇

6的乘法教案篇1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3、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与整数相乘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解答方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解答方法。

1、出示教科书第5页情境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然后同桌同学互相讨论,如何求(1)淘气有多少个苹果?

可能会出现两种解法:6÷2=3(个)6×1/2=3(个)

教师引导学生说说算式的意义,让学生明白这两个算式都表示求6的1/2是多少。

继续让学生求出(2)笑笑有多少个苹果?

让学生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2、练习:

(1)教科书第5页“试一试”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讲评。

(2)教科书第6页“试一试”第2题。

先说说“九折”是什么意思?然后独立计算。

二、课堂练习。

1、教科书第6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在课本上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讲评。强调“先约分再计算”。

2、教科书第6页“练一练”第1、3题。

提醒学生认真读题。学生完成后再讲评。

3、教科书第6页“练一练”第4题。

先让学生完成,在说说解题思路。

6的乘法教案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通过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理解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的算理,能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演绎推理、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体会数学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探究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及约分方法。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唤醒认知

(一)列式计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5个12相加是多少?10个23的和是多少? (概括:整数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口答

(三)感受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1个相加太麻烦了,有没有简单的.表示方法?(学生会想到用乘法表示成 ×21)然后让学生说一说 ×21表示的含义。 揭题:怎样计算 ×21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分数乘整数。

二、出示问题,探索新知

1、自主学习红点1。

(1)出示窗1:小鸟风筝的尾巴是用5根布条做成的,小鱼风筝的尾巴是用6根布条做成的,每根布条长都是 米。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出示红点1问题:做小鸟风筝的尾巴一共需要多少米的布条?指名口头列式。

(2)自学提示: ×5表示什么意义?两个小朋友分别是怎样计算的?学生自学课本47页。

(3)交流、质疑。

(4)比较这两种方法的联系和区别。 计算5个 相加是多少,一种方法是加法,另一种方法是乘法。 但结果是相同的。你喜欢哪种方法? 教师指出,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其中连加的步骤在计算时可以省略。 板书简便的写法: ×5= = (米)

2、自主学习红点2。

(1)出示问题:做小鱼风筝的尾巴,一共需要多少米的布条? 学生尝试独立解决。指名板演。集体评议。

(2)比较计算过程,分类梳理:a先计算再约分;b先约分再计算。讨论:哪种算法更简便? 6× = = =3(米) 比较两种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 ×6= =3(米) ×6= ×6=3(米) (3)小试牛刀(突破难点):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6× = ×13= 评议谈体会。强调:分数乘整数,通常先约分再计算比较简便。

3、归纳概括: 一个分数乘整数表示什么?(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分数乘整数怎样计算?(用分子和整数相乘,分母不变 ) 应注意什么?(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三、分层练习,强化认知 .巩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自主练习第1、2题:看图写算式。集体订正,说说乘法算式的意义和计算过程。

2、计算擂台。自主练习第3题,巩固分数乘整数的算理和算法。

3、明辨是非。

4、结合实际,解决问题。

(1)一个正方体的礼品盒,底面积是 1/9平方米,要想将这个礼品盒包装起来,至少需要多少包装纸?

(2)美术馆要进行美术展览,有5张画是边长7/10 米的正方形的,如果为这几幅画配上镜框,需要木条多少米?

四、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那些内容?通过学习你有那些收获? 分数与整数相乘,要用分数的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计算时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出结果。

6的乘法教案篇3

教材分析 :

乘法分配律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然而乘法分配律又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的运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本节课不仅使学生学会什么是乘法分配律,更要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我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机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到知识。

学情分析:

学生基础较差、有的学生学习习惯不好,所以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注意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尽量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在前面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于用字母表示规律的掌握是比较牢固的,而对于一些有规律的数字也只是进行简单的竖式计算,没有发现有些数字相乘之后积的特点,没有发现简算的意义。因此,要让学生在计算中体会出简算的必要和方便,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

2、经历共同探索的过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这些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他们的身边处处有数学。

2、增加学生之间的了解、同时体会到小伙伴合作的重要。

3、在学习活动中不断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和求知欲,着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发现问题、提出假设、举例验证、探索出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

乘法分配律的推理及应用。

教学过程:

一、发现问题

1、出示情境图,让学生估计墙面上贴了多少块瓷砖。

2、 用不同方法验证结果。让学生用不同方法计算,并引导讨论为什么方法不同结果却一样,这其中是否蕴含着某些规律。

二、提出假设、举例验证、建立模型

1、根据上题的规律提出假设。

2、验证提出的假设是否适合其它数据。

观察上题算式的特点,小组内举一些数据来验证,可借助计算器,用一些较大的数据验证。

全班交流,并用字母表示分配律。

三、运用乘法分配律的简算。

1、试一试

让学生尝试用乘法分配律解决运算中的简算问题。然后进行交流,概括出简算的方法

(10+7)×6=____×6+_____×6

8×(125+9)=8×_____+8×_____

7×48+7×52=______×(_____+_______)

2、练一练:

进一步尝试用用乘法分配律解决运算中的简算问题。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6×9+4×9=90 40×25+4×25=1100

(6+4)×9=90 (40+4)×25=1100

乘法分配律:(a+b)×c=a×c+b×c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9篇《《乘法分配律》数学教案》,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6的乘法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让学生在推导的过程中掌握7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计算相应的乘法算式,熟记7的乘法口诀。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推导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在学生编乘法口诀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

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促进学生学习数学自信心的形成。

教学重点: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探索总结出7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寻找规律 、记忆7的口??

教学具准备:课件 、 一副七巧板、7的口诀卡片;学生每人准备七巧板一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简介七巧板:七巧板是我们祖先的一项卓越创造,十九世纪初流传到西方,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并迅速传播,被称为"东方魔板"。七巧板是风靡世界的拼图,它是由七个小图形组成的。只要你开动脑筋,这七个神奇的图形就会变出许多美丽的图案。现在请大家拿出自己的七巧板,四人小组合作,摆出你们最喜欢的图形。

2、请每组挑选自己最满意最美的图案上台展示,并说说你拼得像什么?

3、师:今天老师也摆出了许多美丽的图案,你们想看吗?(课件出示用七条板拼成的7种图案和统计表的放大图。)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师:有这么多美丽的图案,老师很想知道拼摆这些图案一共用了多少块七巧板,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学生畅所欲言。)

2、师:真能干!你能根据刚才说的把下面的表格填完整吗?

图案个数 1 2 3 4 5 6 7

块数 7

3、四人合作、每一小组一张。

指名学生上台把表格填完整。

4、请仔细观察统计表中的数据,谁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5、师:大家真会观察!请想一想,前面我们学过的"求几个几是多少"可 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呢?

那咱们就用乘法来写一写这是"几个几"吧。

6、师:看看这些乘法算式,你们能编出它们各自的口诀吗?试试看,会编

几句就编几句,编好后填在书p62(同桌合作)

7、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a、 拼二个图案用几副七巧板,是几个7?乘法口诀怎么编?

b、 说出哪个算式可以表示拼4个图案所用七巧板的块数。

c、 五七三十五这句口诀,它表示摆几个图案所需七巧板的块数?

d、 4×7=28 7×4=28 可用哪句口诀?

8、师:小朋友,我们学习的都是几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7的乘法口诀)

9、师: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咱们编出了7的全部乘法口诀,那我们就用读的方式来享受一下自己的劳动成果吧。

10、探究口诀记忆的方法

师: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为什么7的乘法口诀每相邻两句的积都相差

7呢?你认为7的乘法口诀,哪几句最难记,你有什么好办法把它记住?

师:如果六七不知得多少?怎么办?谁能想个办法?

11、熟记7的乘法口??

同桌拍手背--四人小组抽背--开火车背--师生对口令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 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用呢?根据口诀能算哪些算式的积?打开数学书第62页,完成想一想。

2、 完成第63页想想做做1、2

校对后提问:每组上下三题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左右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3、师:7是个神奇的数字,我国古代与7接下了难解之缘。课件出示唐诗《早发白帝城》。你能用哪一句口诀算出这四句诗中共有多少个字吗?

生;四七二十八。

师:对!每句七个字,这样的诗,又称七言诗。

4、你能用7的乘法口诀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吗?出示两个应用题,图文结合的形式,让学生选择喜欢的一道列式计算。

5、在我们身边你还见到过哪些现象与7有关?(学生举例说一说)

6、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完成课本第63页第4题。

四、回顾知识,全课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你还有什么疑问?

(从古到今,人们生活在数的世界里,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就会觉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五、板书设计

7的乘法口??

1×7=7 一七得七 7×1=7

2×7=14 二七(十四) 7×2=14

3×7=21 三七(二十一) 7×3=21

4×7=28 四七(二十八) 7×4=28

5×7=35 五七(三十五) 7×5=35

6×7=42 六七(四十二) 7×6=42

7×7=49 七七(四十九)

6的乘法教案篇5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第五课时

小数乘分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8页例5,做一做,练习二1~4。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并掌握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经历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

3、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数学思想,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小数乘分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计算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

2、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分数化成小数。

1.2()

0.4()

3.5()

1.25()

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将一个小数化成分数?

二、探索新知

1、例题5:松鼠的尾巴长度约占身体长度的 。松鼠欢欢的身体长2.1分米,松鼠乐乐的身体长2.4分米。

(1)提取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已知条件:①松鼠的尾巴长度约占身体长度的34,②松鼠欢欢的身体长2.1dm。

所求问题: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

(2)确定单位1,根据松鼠的尾巴长度约占身体长度的34可知,应把松鼠欢欢的身体长看作单位1,单位1已知,所求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就是求2.1dm的34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为2.134

启发观察,这个算式和我们前面学习的'分数乘法有什么不同?

(3)探讨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提问:小数乘分数,可以怎样进行计算呢?想一想,试一试。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组织交流,得出可以把2.1化成分数,也可以把 化成小数。汇报交流计算方法,教师结合交流情况进行板书。

小数化成分数: = = (分米)

分数化成小数: =2.10.75=1.575(分米)

3、解决问题二。

(1)出示问题:松鼠乐乐的尾巴有多长?

(2)学生独立解答。

组织交流汇报。交流时,先让学生说说列式的依据,再交流计算方法。

学生可能会采用问题一中学习的方法进行计算,这时教师可以追问:同学们,想想分数乘整数时,我们是怎样进行约分的,小数乘分数也能这样约分吗?

当学生有所发现后,让学生进行尝试计算,最后汇报交流。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板书

小数和分母约分: (分米)

4、观察比较,回顾思考。

提问:观察上面三种计算方法,你想发表自己的什么见解?让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小组交流讨论,是后进行全班交流 。(三种方法中,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具有普遍性,适用于所有的小数乘分数的计算;当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时,一般不采用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进行计算;当小数和分母不能进行约分时,一般不采用小数和分母约分的方法进行计算。三种方法中,小数和分母约分的方法计算起来最简便,因此在计算小数乘分数时,先观察这个小数能不能和分母进行约分,如果可以进行约分,一般采用先约分再乘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8页做一做。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组织汇报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方法进行计算。

2、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2题。

3、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3题。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数字歌的教案最新6篇

7的减法的教案模板5篇

大班美术各种各样的树教案5篇

小班《我的五官》教案6篇

小学三年级健康教育的教案5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篇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最新6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推荐6篇

初中地理教案模板推荐6篇

初中地理教案模板通用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57613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