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坚定信念,永跟党走》。
在我演讲的最开始,我想您们讲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翁是一位老人,他是一名老党员。在他去世后,他的儿子交给了薄熙来书记一封信和一万块钱。在他的信中,有这样一段话“我死了,但共产党员的身份没有变,死后没有工资了,那就一年交一块钱,要交一万年党费!‘中国共产党’就是我的信念,这一万元党费是我对党的一份感情!”我想老人的所作所为给我们诠释了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那就是:坚定信念,永跟党走。然而,我又不禁问自己,在这样一个宏大的时代背景下,这八个字又赋予了我们当代青少年怎么样的使命呢?
在电视上看重庆市“唱读讲传”汇报演出的时候,其中就有巴蜀小学带来的《中国少年说》,当读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时,这些跟我年龄相仿的伙伴们各个眼里饱含泪水,当时,我很感动,因为这些小伙伴脸上所表现出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是我自己所缺乏的。回去之后,我想了很久,宋代的张载曾经说过,读书的意义在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而今天,我们这些未来的创造者,更有责任和义务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继承并弘扬下去,让它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在自己的成长路上,始终拥护党的领导,让“坚定信念 永跟党走”,成为我们当代少年的共同信仰!
一个国家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构成的,它由这些人创造,并且决定。而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我们的绝大多数人民已经成为拥有坚定信念的人,拥有强烈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的人,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的人,知道世界并不完美,但仍然不言乏力,不言放弃的人。“坚定信念 永跟党走”,才没有在我国伟大复兴的今天沦为一句空洞的口号。作为一名当代青少年,我想说“我们不是中国垮掉的一代,我们是奋起的一代”。作为伟大精神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我想大声说:“我们有信心,让祖国的明天更好。”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下午好!
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全党全国人民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军的集结号,党的十九大对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作出了一系列新的部署和要求。社区作为最基层的党组织,在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发挥桥梁作用,在维护社会稳定、为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上发挥促进作用。
正值五四青年节,我愿用青春谱写人生的芳华,我愿在社区这一平凡的岗位上,做一名美丽的工作者,激扬我的“青春梦”。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每当重温这段入党誓词,我都忍不住回想起自己积极向党靠拢、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化对共产党员认识的历程。
我是一名少数民族,大学就读于一所民族高校,同学们大部分也是少数民族,他们一入校都积极地向党组织靠拢。我受此感染,也早早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在20xx年10月,终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年后,我成为河南农业大学的一名学生辅导员,工作至今,我曾担任了四年学院的党委组织委员,并一直担任学生党支部的支部书记。
在发展学生党员的过程中,我先后与上百名入党申请人进行谈话。每次谈话,我必问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要入党?虽然得到的答案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们都觉得这是一个模范先进的群体,能够成为其中一员,是光荣自豪的。
当前,大学生们思想活跃,价值观日益个性化、多元化,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着极大的挑战。我在低年级学生中定期开展“学先进,做模范”特色党日活动,挑选党员典型代表,到学生中现身说法,以身示教,增强党员代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低年级学生更加积极地向党组织靠拢。同时,在高年级的毕业生党员中开展“六个一”活动,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重温一次入党誓词”,让学生党员们面向党旗、握紧拳头、庄严宣誓,牢记共产党员的信仰和信念,不忘入党初心。通过这些活动,在年轻的大学生中唱响了共产党员之歌,用党员的信仰凝聚了青春正能量。
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我深知,只有自己的思想觉悟提高了,才能感染和影响学生,才能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健康成长。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以一名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牢记党的宗旨,在工作中多一份爱岗敬业、多一份乐于奉献,时刻坚守共产党员的信仰,用实际行动践行入党誓言。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这么一本书——《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就像这个书名一样,生活中太多事情其实并不像我们所想的那样。
也不知道大家会不会跟我有一样的感受:曾经以为自己可以执着于梦想,结果梦想一直在变;曾经以为手机只是用来与父母联系的,结果手机变成了不可或缺的娱乐工具;曾经以为只有选上了王牌院校的红牌专业才能衣锦还乡,后来才知道无论是哪个层次的毕业生都得面临就业问题;也曾以为,在抉择爱情与面包的时候,自己会毅然选择爱情,而到现在才明白,爱情本身就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的。
生活中有太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是对的,我们主观去定义所看到的、听到的,也许曾在现实中明白过来,原来闺蜜跟自己诉苦的时候嘴里嚷嚷的“怎么办”,并不是询问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仅仅是语无伦次状态下的口头禅;原来并不是努力了就会有回报,也不是万事俱备了东风就会来,这个世界上还存在着一个叫“潜规则”的东西随时埋葬所有公平。
然而面对这些变数,大家是选择像鸵鸟一样躲在自己的世界里埋怨事与愿违,还是更坚定自己的信念去相信自己总有一天可以出人头地呢?难道我们要在多年寒窗苦读之后过“安逸”的大学生活?难道我们要因为别人添油加醋的抹黑现实去混淆自己的视听?难道我们还要不断模糊最初的`梦想,继续迷茫下去吗?而在最开始的时候,我们是怎么以为的呢?
这样,无论我们身处何处,无论我们境遇如何,无论事态怎样变化,我们依然能够破茧成蝶,并且更加强大~!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上午好!
我认为,扶贫要不辱使命,敢于担当去扶。贫困户不增收,工作没有说服力,而要实现贫困户可持续增收,只有发展产业,但发展产业问题很多、阻力很大、风险很高。我也可以用扶贫资金搞几个大棚,然后用表格来脱贫,用资料来迎检,这样没风险,工作也轻松,3年一晃就过去了,但是对不起组织的信任,对不起村民的信任,也对不起自己的良心。所以,我们从刚开始就把产业做为帮扶重心,为了规划产业,我们走遍了木里的山山水水、每家每户,实地查看自然条件;为了引进产业,我们多次到外地考察,招商引资,反复论证,一次到安徽坐了10个小时的绿皮车;为了推进产业,我们苦口婆心的做村干部和贫困户的工作,给他们打气鼓劲,劝他们流转土地;为了发展产业,我们没日没夜的作规划、写报告,去省、州、县几十家部门汇报,尽力争取项目资金。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探索出一条“引进一个龙头产业,带动一批传统产业,挖掘一个潜力产业”的“1+1+1”产业帮扶路子,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相关主流媒体的肯定。
我认为,扶贫要不负期待,求真务实去扶。精准扶贫,突出“精准”二字,不是以前搞几个项目,做几个盆景就行了,而是要扶真贫、查贫因、真扶贫,精准到户、精准到人、不落一户、不落一人。扶真贫,必须确确实实摸清农户家底,对照标准,辨别真贫还是假贫;查贫因,必须清清楚楚知道每一户贫困户之困,切实入户,耐心细致了解情况;真扶贫,必须实实在在解决贫困户之难,每一笔项目资金要落在贫困户头上,每一户贫困户收入增加都要统计核实。为不辜负组织对我们的期望,贫困户对我们的期待,每一项工作我们都落到实处,扎实去做,高标准去完成。
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了为什么出发。 ——题记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这么一本书——《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就像这个书名一样,生活中太多事情其实并不像我们所想的那样。
生活中有太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是对的,我们主观去定义所看到的、听到的,也许曾在现实中明白过来,原来闺蜜跟自己诉苦的时候嘴里嚷嚷的“怎么办”,并不是询问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仅仅是语无伦次状态下的口头禅;原来并不是努力了就会有回报,也不是万事俱备了东风就会来,这个世界上还存在着一个叫“潜规则”的东西随时埋葬所有公平。 然而面对这些变数,大家是选择像鸵鸟一样躲在自己的世界里埋怨事与愿违,还是更坚定自己的信念去相信自己总有一天可以出人头地呢?难道我们要在多年寒窗苦读之后过“安逸”的大学生活?难道我们要因为别人添油加醋的抹黑现实去混淆自己的视听?难道我们还要不断模糊最初的梦想,继续迷茫下去吗?而在最开始的时候,我们是怎么以为的呢?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了为什么出发。 ——题记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这么一本书——《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就像这个书名一样,生活中太多事情其实并不像我们所想的那样。
生活中有太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是对的,我们主观去定义所看到的、听到的,也许曾在现实中明白过来,原来闺蜜跟自己诉苦的时候嘴里嚷嚷的“怎么办”,并不是询问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仅仅是语无伦次状态下的口头禅;原来并不是努力了就会有回报,也不是万事俱备了东风就会来,这个世界上还存在着一个叫“潜规则”的东西随时埋葬所有公平。 然而面对这些变数,大家是选择像鸵鸟一样躲在自己的世界里埋怨事与愿违,还是更坚定自己的信念去相信自己总有一天可以出人头地呢?难道我们要在多年寒窗苦读之后过“安逸”的大学生活?难道我们要因为别人添油加醋的抹黑现实去混淆自己的视听?难道我们还要不断模糊最初的梦想,继续迷茫下去吗?而在最开始的时候,我们是怎么以为的呢?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