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一范文网 >实习心得

读语文教学论心得体会通用8篇

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为了让自己的感触得到很好的记录,一定要认真写心得体会,在了解心得这一类文体后,大家一定都掌握写作技巧了,以下是淘一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读语文教学论心得体会通用8篇,供大家参考。

读语文教学论心得体会通用8篇

读语文教学论心得体会篇1

语文课堂是实践新课程精神的主要阵地,如何借助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是值得我们探索和研究的地方。小学生年纪尚小,学习的目的尚不明确,教师的鼓励性的评价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种强大的动力。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所以我认为在课堂评价时应以正面鼓励为主。

一、充分相信孩子,相信他们都能教好。

教师要树立一个坚定的信念:每个孩子都可以教好,每个孩子都可以成才。即使是那些调皮的,学习差的,不太有礼貌的孩子,教师也应该相信,只要教育得法,他们也可以成才。小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他们的潜力很大,可塑性很强,“应该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

教师是否相信儿童,这是教师对儿童能否进行合理评价的前提。罗森塔尔应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1968年,心理学伯特.罗森塔尔来到美国的一所小学,从一至六年级中各选出3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煞有介事”的发展预测。然后,他以赞赏的口吻,将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有关教师。名单中的学生,有的在老师意料之中,有的却不然,当老师感到迷惑时,罗森塔尔解释说:“请注意,我讲的是他的发展,而不是现在的基础。”这样,教师们从内心里承认这份名单。8个月后。他又来到这所学校,对18个班进行复试。结果发现,他提供名单的学生,成绩增长比其他学生快,并且在感情上显得活泼,开朗、求知欲旺盛,与教师的情感也特别深厚。原来,他提供的名单是随机的,根本未作任何测试。他只不过想通过“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坚定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信心,改变教师不相信后进儿童的观念。观念变了,顽皮儿童在教师心目中也成了很有发展前途的儿童,于是教师对这些儿童的评价也跟着发生了变化,从而导致儿童成长的加快。可见,充分相信儿童是个前提,这个问题解决了,就必然会对儿童充满信心,必然会设法鼓励儿童获得成功。

二、善于发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闪光点”。

儿童在课堂学习中,在教师的启发或同学之间的启发之下,常有智慧火花的闪耀。我们把这种智慧火花的闪耀称为“闪光点”。儿童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这种闪光点是十分可贵的。它是儿童自我努力,积极思考、获得进步和成功的标志。此时的鼓励性评价,作用有三:一是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二是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自己的潜在能力。三是儿童的长处和能力,常常是在鼓励中得以强化的。

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闪光点,只要我们不是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儿童,那么是随处可见的。如我在教 “官”字,提问:“这个‘官’字怎么记?”一个学生回答:“这个‘官’字,上面是宝盖头,下面那个东西,像我们家里的双门电冰箱。”学生的回答,实在是太精彩了,我就充分肯定学生“善于联想,善于发现”的闪光点,实行鼓励性评价。又如在一课堂上,我让孩子们一边读书一边找出自己已经认识的生字,班上几位同学一边读一边圈划自己已经认识的生字。这时,我及时地评价到:“大家看看这三位同学,他们一边读一边圈划自己已经认识的生字,这叫不动笔墨不读书。希望大家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方法。”这时,更多的孩子那起笔一边读一边圈划。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到,不仅仅表现好的学生得到了肯定和鼓励,更受益的是全班所有的学生。所以,教师应当好伯乐,当一个善于发现学生闪光点的伯乐。

三、巧妙运用语言,注意鼓励性语言的`多样性。

对小学的进步、成功、教师要善于使用多种语言以鼓励。如学生回答某个问题不错,我就会用如下语言鼓励:“回答得很准确!”“回答得好极了!“回答了太漂亮了!”“这位同学真会动脑筋!”“多么精彩的发言啊!”等等。有时学生的回答超乎我的意料之外,我就用惊讶的语气鼓励:“真没想到,你的回答会这样精彩!”“你的回答,比老师想的还要好,真不简单!”有时我会把一些学生的思考问题予以归纳,要求全班同学学习。而当学生回答不完全正确时,我不是光挑不正确的部分评价,而要首先予以鼓励:“这个问题,答对了一半,也是一份贡献。另一半,还要再想一想。”“你读得真准确,如果声音再洪亮些就好了。”如果学生的回答是错误的,我也尽可能找出积极因素,如:“动了脑筋,但答案有误。”“敢于积极发表意见,非常勇敢。但考虑问题的思路错了,要加油!老师相信你一定能成功!”有些学生,平时极少发言,偶尔举手发言,又可能出错,我的评价更要着重鼓励主动发言的行为,而不要在发言质量上有太高的要求。

总的来说,课堂即时评价是为素质教育服务的,体贴学生学习时的心理体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从而为语文课堂添新的活力。

读语文教学论心得体会篇2

工作这几年,我一直担任语文教学工作。对于有效教学,谈不上经验,只是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受。

作为低年级段的语文老师,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方法吸引学生,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课堂中。低年级语文主要以识字与朗读为重点。

在识字环节中,我尝试采用多种识字方法帮助学生快乐识字。如:用讲故事识字法、拆分认记法、比较识字法、偏旁识字法、猜谜识字法、熟字加偏旁减偏旁识字法、通过画画教学识字法、借助实物识字法、动作演示识字法等方法,不同生字可以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来教。运用这些方法教授完生字,还可以用游戏的形式或儿歌生字再现法来帮助孩子巩固练习。这样孩子们在游戏中,在挑战中就轻松的掌握了文中的生字。

因为面对的是低年级的孩子,所以语文教学中培养孩子们的语感尤其重要。所以在朗读环节中,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避免老师讲的多,提问多,大力提倡“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讲带动读、以问促进读”。让学生在自读自悟、边读边思、相互讨论、边读边演中去学习朗读,去理解词语,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因此“入境悟情”是我始终追求的教学境界。围绕一个“读”字,把学生的自读、教师的范读、师生的合作读、赛读等形式有机地安排在初读、细读、精读等各个教学环节之中。精心设计课堂设问,每次让学生读书时,都必须带着问题去读。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我会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汲取他人的长处,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的实践中,使每一节课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读语文教学论心得体会篇3

我们小学教师工作者肩负教书育人的责任,这是维系着总个民族兴衰光荣而艰巨的使命。我们工作的对象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他们有着鲜明的个性,有着鲜活的人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那么作为教师,要想生产出的“产品”能顺应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要想我们的产品能很好地为社会服务,我们就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较高的业务水平,很强的应变能力。回看这些年来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在与学生们一起生活,共同学习的过程中走过来的,有苦也有乐。我付出了青春,收获了一片蓝天,感受甚多,特此做个小结。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说明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一个人能积极地去完成一项任务的情感态度,这是能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条件。兴趣是的老师。小学生年龄都还比较小,情绪稳定性较差,持续关注力不稳定,注意力相当容易分散。要改变这种现象,必须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学习有了兴趣,他们就有了渴求的欲望,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当中去。这样学生就能学得轻松,学得愉悦,学习效果自然而然就会很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这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最有效的途径。我是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的。

一、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

师道尊严是传统思想,直接影响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放下架子,蹲下身子,把自己当成孩子王,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用真心去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平时里,与孩子谈学习,谈生活,谈为人,谈处事,谈天文,说地理,谈理想,谈现实……无所不谈,无所不及。这样一来,师生之间达到了快乐同享,忧愁共担,心心相惜,心相通,情相同。学生这时充分地信赖老师了,真正实现了“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师生的和谐关系为教学铺平了道路,何愁孩子们不乐学呢?已有的事实表明,对学生了如指掌,是教师施教成功、与学生和谐相处的基本条件之一。学生对教师的认识和了解,则往往是学生对教师施教信任程度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给孩子以成就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的体验可以使人增强信心、克服自卑感。学习也是如此,如果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和兴趣,学习上便很少有机会取得成功。如果我们老师帮助他们取得了成绩,哪怕是一丁点儿成绩,并给以他们及时的鼓励和支持,这就使他们转苦为乐,这时就是他们学习转变的开始。我在课堂教学中,非常注重给予学生激励性的评价。我深有体会的是教学评价的好与坏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来直接影响。评价得好,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拓宽学生的视野,犹如一马平川,有利于更好的掌握下一个知识点;评价如果不得体,肯定会挫败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会失去信心,甚至乱了阵脚,混乱了思维,对自己已经形成的知识体系都会产生怀疑,这就成了是毁灭性的打击。因此,在教学中,我一般都避免直接的否定评价,尽量采取得体、鼓励性的评价。学生回答正确时,我及时加以鼓励,如竖起大拇指“你真棒”或者打个“ok”手势,甚至发动全班的掌声鼓励;思维受阻时,我马上进行启发引导,如“你再想一想?能否说得更完美些。”“很好!你虽说回答得不够准确,可是你已经动脑了,下次努力”“请哪个同学来帮帮他”等语言激励,促使学生获得成功,使之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对于基础较差的、反映问题较慢的学生,我在在课堂上总是把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留给他们,让他们在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就感,这样一来就激发了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比较呆板,教师在台上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在下面听得昏头转向,这种满堂灌的机械教学,致使学生学习被动,教学氛围沉闷,课堂成了教堂,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丧失学习的兴趣。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学生的课堂情感体验。提高语文课堂的趣味性,方法是多样的,本人通过教学实践,肤浅地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着手。

(一)提高课堂语言趣味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识字、写字是贯穿整个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为了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目标,我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恰当运用趣味性的语言,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融洽了师生关系。五年级学生还有很多学生老是把“武”字最后一笔加一撇。教学中,我抓住高年级学生理性形象的思维特征,我想大家发问“水浒英雄武松的成名之举是什么?”学生们齐刷刷地回答“他赤手空拳在景阳冈打死一只大老虎。”我追问“如果武松当时带了大刀劈死老虎算英雄吗?”“肯定算不上”“你们把‘武’字加一撇就是相当于给武松配了大刀,你们还会加吗?”孩子哈哈大笑说“老师,这个字我们不会再写错的!”这一教学环节充分发挥了趣味语言这一润滑剂的作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一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的直接用具。良好的教学语言可以烘托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从而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创设课堂情境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年级的课文一般都比较长,内容也比较深刻,在阅读教学中,我着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品读中明白事理,明辨是非曲直,让学生在接受人文教育的同时,更好地受到思想、人品的教育。如我在教《钓鱼的启示》时,我创设了两个情境:一个小学生在一次考试后,由于老师的疏忽,多给了她5分;一个孩子在商店里买东西,售货员阿姨多找给他3元钱。请大家设身处地地想想,如果你们就是那个孩子,你会怎么做?为什么那么做?这样一来,全班同学都展开了讨论,都踊跃地说出自己心中的话。这样一来既张扬了个性,又达到了共性——是与非的评判标准(道德底线)。这个时候,我抓住时机导入新课,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一次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创设,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有利于激发学生渴求新知的欲望,更是给课堂教学定下了情感的基调。

(三)提高课堂作业趣味性,唤起学生学习欲望。

作业的设计不要拘泥于机械地抄写或呆板的背诵,要科学灵活,少而精。可写、可读、可看、可画、可操作、可玩耍,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符合他们好奇、爱动、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把语文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让学生对作业充满兴趣。我设计作业的原则是尽量使作业灵活新颖,富有情趣,吸引学生。比如,我在教学《鲸》一文后,我布置两道作业:

1、让学生画画鲸睡觉的样子。

2、用自己的口吻向大家介绍鲸。再比如在教学《落花生》一文后,让大家学习使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进行小练笔:从你身边的事物或者人中领悟到了什么?这样的作业对孩子们来说,有话可说,有物可写。没有固定答案的作业才能更精准地检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的能力,才是学生真实的情感的再现。学生也不被作业所累,从而把学生从题海里解救出来了。

作为语文课堂,兴趣才是的老师。有了兴趣,不用老师多讲,学生也会主动积极地学习语文,这样对学生一生发展受益无穷。“你快乐所以我快乐”,学生用心情去感受教师的每一个眼神、每一句话语,感受到老师的快乐,感受到课堂的快乐,共同谱写师生和谐曲。

读语文教学论心得体会篇4

时光流逝,转眼间一个学期过去了,五年级一班在学校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加上师生的共同努力,顺利地完成了本学期的语文教学任务,实现了学期初制定的教学目标。为了更好地完成今后的教学任务,使教学工作做到有的放矢,特对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钻研、求实创新,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本学期我在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务本、求实、创新”,一方面积极地参加各类学习,领悟其中新的理念、好的方法,结合自己班内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安排、设计,努力让我的语文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在日常教学中,我坚持切实做好课堂教学“五认真”。课前认真作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案,并结合本班的实际,灵活上好每一堂课,尽可能做到当堂内容当堂完成,课后仔细批改学生作业。

二、寓思想教育于语文教学过程中。

本学期,我十分重视思想品德教育。不同的课文有着不同的思想倾向,我把握其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三、结合教材的编排特点,继续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根据大纲“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在教学中,注重结合课文的思想性和典范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学生先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查阅有关的资料,同位或小组合作自己试着解决,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重视学生的朗读能力的训练,使朗读和理解紧基础上通过朗读准确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提倡学生独立思考,通过教师的指导,展开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学生已进入高年级自然而然的开始沉默寡言,变得保守起来。我尽量的鼓励学生,并运用各种激励手段:语言的肯定、赞许的眼神、表扬的手势甚至是一朵小红花。

四、立足身边、有效整理,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还记得三年级第一次将孩子的作文本收上来时的惊讶:这些孩子好像都不会写作文,怎么办?对,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上写作。于是尽量创造轻松的习作氛围,给予学生鼓励性的评语等。这学期,我发现身边的优秀更有激励性,于是我经常让学生欣赏班内的优秀习作,并将一些好的习作进行整理修改,然后让孩子们轮流阅读。有时我把孩子们的习作发到网上。有时我会将每一个学生的习作精心挑选,有的学生是整篇文章、有的学生只有只言片语,这样一来使学生在习作方面很有成就感,从而更加的喜欢习作,习作水平也相应的提高很快。

当然,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在今后教学中要加强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自己能力,不断丰富自己,更好的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读语文教学论心得体会篇5

一、认真实习、熟悉学生

作为一个语文实习老师,我谦虚谨慎,认真听取指导老师的意见,并谦虚地向她学习。见习的一周里,我认真听好她的每一节课,并做好听课笔记,了解老师的上课风格和学生的课堂反应情况等,学习老师上课的教学方法。指导老师告诉我:初二(7)班(我所任课的班)的学生很活跃,课堂上要注意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上来,每一节课都让学生学有所得。

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我知道了要上好一节课,必须做到几点:一要明确教学目标,抓住重点、难点、考点;二要理清思路,合理分配时间;三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等。

见习的时候,我不仅通过听课去了解自己所实习班的学生,还通过自习看班时间和课后的接触,去了解、熟悉每个学生的性格、爱好,并且通过批改他们的周记、作文,进一步了解他们的语文水平和内心世界。经过细心的观察和认真研究,得知自己所实习班初二(7)班的整体语文水平还可以,不过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基础还不够扎实。他们的课堂纪律和学习氛围比较好,课前预习也比较自觉,更重要的是他们不喜欢传统的教学,喜欢独立思考、互相讨论。了解了这些情况,我知道,面对这一班学生,讲课不能讲得太深,要注重基础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照顾整体,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他们上课比较积极发言,气氛活跃,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 联系生活、认真备课

经过见习,我对组织教学有了一定的把握,更重要的是熟悉了学生的相关情况。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切合他们的生活实际,开始写教案,做到“因材备课”,不但注重课内知识和教学方法的传授,还注重引导他们把语文的触角伸向广阔的天地,开拓自己的视野。

我利用学生军训一周的时间,认真钻研了语文教材和翻阅了大量资料。首先,我根据“课标”的理念去观照语文教学,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变“教教材”为“用教材”,结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需要,研究教材,反复阅读、领悟教材,对教材中不合理的内容大胆批判,合理取舍教材内容,做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其次,翻阅大量资料,去伪取精,拓展课外知识,让学生能多一点接触鲜活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

在实习备课过程中,做到备“两头”,吃透教材,熟悉学生,认真备好每一环节。第一,根据新课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纬度”去确定教学目标。第二,理清教学思路。遵循教材的特点和学生语文水平,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第三,精心设计探究的问题。问题是打开思维的.钥匙,是展开合作交流的导索,有问题才有创造、发现、体验。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去寻找切入点,认真设计每一个问题。第四,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考虑到我所任班的学生比较活跃,喜欢互相讨论,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开展多-维的、立体的对话,预测学生可能遇到情况,做好准备,灵活处理。

三、 活跃课堂、注重生成

有了课前的充分准备,信心自然也有了。不过,上好一节课真不容易,既要让学生学地轻松愉快、生动有趣,又要让学生学有所得。为此,我每一个环节都要考虑学生的反映,灵活调动教学内容。

(一) 活跃课堂

为了上课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我采取了多种比较新颖的导入方式。例如,在上《最苦与最乐》的时候,我让学生齐声高唱《军中绿歌》,让他们振奋精神,然后乘机抓住歌中所表现的军人职责为切入点,导入课文: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最苦与最乐》,看看梁启超先生怎样看待责任的。而在上《记承天寺夜游》时,我让学生回顾以前所学诗歌中有关月亮的诗句,他们很快就说出了一大堆,我让他们尝到一些甜头后马上导入:不同的赏月者有不同的心理感受,我们一起来看看苏轼在夜游时看到的月亮寄寓了他怎样的情感。

为了能与学生进行良好的对话,我精心设计好每一个问题,力求具有可行性、启发性。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整个学习气氛。总之,尽量使整个语文课堂充满着生命的活力,让学生“小眼发亮,小脸通红,小手频举,小口常开”,让学生在课堂上或“砰然心动”或“豁然开朗”或“浮想联翩”,使课堂充满着真诚的对话,热烈的讨论,琅琅的书声,愉快的笑声。通过良好的对话,和学生进行心灵的对接、意见的沟通、思维的碰撞,从而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同时,我还学着去调动自己的热情与激情,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借助幽默的语言,使课堂充满着轻松和趣味,活跃课堂气氛。

(二) 注重生成

我深深明白:好的语文课应该充满着个性的气息,语文课堂不是教师对教案的复制过程,也不是教师把别人的教法在自己的课堂里再现的过程,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好的语文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有效组织下自然生成。

我根据学生上课的反映以及他们的心理、情感、知识的需要,随时作出恰当的调整。同时,我倡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并且尊重他们的体验,这有利于课堂的自然生成,收到一些意外的效果。如,在上《纪念白求恩》时,我让学生分组讨论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有些学生说“号召我们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这是和教案一致的答案,我满意地点点头。不过有些学生却反对,认为“我们没有必要向白求恩学习,因为谁也做不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做到的都是傻瓜、笨蛋”。我首先肯定了反对意见的合理性,并表扬了提出独特见解的学生,再联系课文的写作背景、读者对象去分析,最后让学生讨论在今天的社会应该怎样看待“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加深他们的思想认识。只有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多元见解,让学生在自由的天空下放歌,才能实现师生平等对话,才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四、 认真反思、加强辅导

每上一节课,我虚心地听取指导老师、同学的意见和接受学生的建议,认真地反思自己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发现问题及时改正。通过学生的反映和练习,检查教学质量,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还通过写教学后记,不断地发现问题,总结问题,思考问题,并为弥补不足制定有针对性的行动计划。

根据学生基础不够扎实的实际情况,我注意加强课后辅导。我充分利用自修课、早读时间,给予他们适当的辅导。针对我们班语文水平两极分化,差生比较多的现象,我制定了具体的辅导计划。我将基础差的学生分为三个组。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的,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学生,针对他们,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固定的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的水平。第二组是肯学,但能力不强的学生,针对他们,我适当耐心引导,多鼓励他们。第三组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学生,针对这些学生,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

总的来说,一个多月的实习,让我得到了很好地锻炼,丰富了自己的理论知识和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明白了:语文教学一定要深入钻研教材,确定准确目标,找准切入点,设计好问题。同时,要上好一节课,就要顾及全体学生,而不单是个别学生参与课堂。短短的一个多月,让我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也深切地体会到:只要下定决心认真去做一件事,你就会成功。当听到指导老师对自己教学工作的肯定,看到学生都乐意听自己的课时,我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说不出的感动与欣慰。有了这些,即使再苦再累也值得。

读语文教学论心得体会篇6

这次小学语文教师全员培训的网络学习所给予我的启发和经验却是一笔永久的财富。视频中几位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专家给了我们具体的指导,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匪浅。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几点体会:

一、教师要不断进行知识更新

这次培训中专家们的讲座,我明白了阅读的真正意义,从大处说是为了国家的发展,而从小处说则是为了每一个学生、每一位教师的成长和生活。所以,阅读不应是一句虚无缥缈的口号,而更应该具体地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常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应该有一桶水。那么这桶水从哪里来,从书中来,历史、哲学的、自然的、科学的??我们都应有所涉猎。这样我们的知识才能时时处于更新的状态,才能更好地去教育学生,去引导学生,并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阅读的快乐,而不是为应付读书而读书。

二、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新课程改革的终极目标是什么?一句话: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此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

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新课程中也说到: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直接培养能力。可事实上,有多少人真正领悟到新课改的真谛呢?此外,老师也告诉我们:我们教师必须发现学生的优势智能,发展他的优势智能,为他们的“成才”提供方向,让每一个人都能为社会发展尽己所能。

三、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只有把学习的选择权真正归还给学生,学生才有了获得主动发展的前提。

作为教师,我们肩上的担子是沉重的,面对如此重大的革新,我们要做什么?首要的是我们要更新观念,要敢于打破传统教学中的条条框框,在教改的路上敢于创新。继而走上务实之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求实效。这也是我在阅读教学方面最大的感悟。语文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形态,有特定的目标和任务,有独特的个性,这就是语文的本。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牢牢把握住这个本,从关注内容到关注语言,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汲取传统教学中可取的东西。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不断拓展自己的阅读面,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把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结合起来,使自己无愧于“人类的灵魂工程师”这一称号。

读语文教学论心得体会篇7

为期两天半的课堂教学侦测观课议课教研活动结束了,这11节风格各异,精彩纷呈的课,给我带来了美好的享受,让我们的思想又一次得到了质的飞跃。下面就来具体谈谈这11堂课带给我们的一些收获和体会。

一、初步实现了由“教课文”向“教语文”的转身。

“你是在教课文还是教语文”“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这是在这次课堂教学诊测专家点评中听到的频率最多的一句话。或许是缘于我们的教师多次聆听专家的讲座,在本次的作课教师身上明显有了教语文的意识。作为语文教师,要坚守语文的本真,得要关注语言文字本身的物质存在,要着眼于从一个个标点、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开始构建或更新学生的语言世界和精神世界,让学生的语言和精神同生共构。这11位教师都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努力发掘课文中的语文元素,为我们指明了语文教学的方向。

二、注重语文的本体性,能准确把握年段教学目标。

布卢姆说得好:“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这些老师都有着比较强烈的目标意识,课堂上能够贯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所以这些教师都想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在课堂上,他们关注文本的语言,以语言学习为中心,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积累和运用祖国的语文文字,努力地干好语文该干的事情。在教学中,他们注意引导学生推敲重点词句,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能够关注文本的布局谋篇,引导学生揣摩和发现作者是怎么写的和为什么这么写,还能够关注文本的体裁样式,引导学生感悟文体的特征。

三、较好地彰显了学生主体的地位。

语文课堂应该是儿童的学堂,是学生充分施展和表现才能、取得学习成果的时空。在课堂上不管老师表现了多么高超的语文才华,如果学生没有充分活跃起来,没有思维、想象、情感的迸发,就算不上一堂好的语文课。而我们非常欣喜地看到,这些老师能够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能够合理的退位让学,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潜心会文,圈点批注,课堂上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学得生动活泼,具有生命的活力。

四、注重学法指导,体现了“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的理念。

语文教学要寻求一种平衡,这种平衡应该是以学生为本体,以教材为凭借,是一种能够使课堂和谐而有序地流动起来的平衡。有了这种平衡,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就能够有效互动起来;有了这种平衡,教师就会在课堂上致力于为学生一种创设有效的学习语文的情境,引领学生亲历言语实践的过程,学语习文,得言得意。在本次的观课中,这些老师在教学中努力地去寻求这种平衡的状态,他们有着强烈地读法、写法、学法指导的意识,而且有切实可行、灵活多样、适合那篇课文的读法、写法的策略,并且能够使之内化为适合自己的读法、写法、学法,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力。

教育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课堂应该是学生灵性和智慧生长的地方。这次活动让我们更加明晰了我们所要努力的方向,让我们受益匪浅,期待这样的活动今后能多多举办。

读语文教学论心得体会篇8

一: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惯性,营造磁场

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在高考各学科的鏖战中,经常会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尽管学生知道高考语文分数的比重,但是老有意无意忽略,甚至有些同学抱着“无为而学”的态度。这给语文教学造成很大的困难,语文也是属于实践性很强的科目,考试的性质决定了这科目到了高三没有投入时间认真琢磨,是很难在考试中取得突破的。而无数的经验又告诉我们高三一年不少同学能在语文科上提高不少分数,分数差的学生可能会少一些致命的极低分,中等的同学很有希望能考出尖子生的分数,而好生如果不抓紧,失去了语文学习和考试的感觉,成绩青黄不接也是常有的事。

基于以上这些情况,教师必须首先时时刻刻提醒语文学习这件事。一是确立信心,让所有的人都相信,高三语文是属于冲刺阶段,任何人在这个阶段都很有希望取得突破,语文是最有所为的科目。二是细心维护语文学习的热情,虽然在高三,谈兴趣有些奢侈,但是至少要保持他们对这个学科的良好心态,我就碰到好几个学生,原来挺喜欢语文,后来一方面是成绩一直没上来,另外是其他科目具体的作业搞得焦头烂额,慢慢冷淡了语文,以致最后变成几乎讨厌了。对待语文成绩一样的两类学生,一类是喜欢科目,一类是讨厌科目,大家都该知道难度的差别了。而且不喜欢的学生往往互动性差,配合主动性弱。成绩提高很难,教师工作也不好做,所以不能让学生开始讨厌这个学科,尤其是到了高三更要维护。时不时找机会表扬一下他某方面的悟性,某次作文的亮点,以及有机会三言两语的鼓励他,激发他的信心,都是很重要的。也许因为我带文科班的缘故,绝大部分同学还是喜欢语文的,虽然高三他们投入的时间不多,但是至少心态平和,这样工作的难度自然就降低了许多。

以上是心理的因素,接下来就必须创设具体的语文氛围。我认为高一高二语文教学可以放开些,到了高三就必须把高三的系统分配到各个教学环节和模块中去。教师必须先自己做到有计划性,上课和作业的节奏适中,课内课外贯穿布置围绕语文的主题内容。每个内容教师必须先做重点强调,再课堂点拨,再适量作业,再加及时反馈。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忽视一部分原因在于觉得语文是无序的,随意的,放弃一些是无所谓的。针对这种心理,高三教学内容必须做到环环相扣,让学生自己的安排可以有章可循,按照考点展开,每天都有要重新审视的语文考点常识。这样就不容易忽略这个科目的内容了。另外,教师统一学科学习的要求后,必须一以贯之,不能松一阵紧一阵,总之是重视战略,认真落实。

营造学习语文的磁场,关键还在于教师提供一些可供操作的方法,在全班调动同学的积极性。比如去年高考考名著,许多学生焦头烂额,但是也有不少同学光知道着急,却不怎么投入时间,盲目的认为别人也一样没时间看。我在班上安排一些同学休息时间抽空讲四大名著,刚开始有些同学听,后来听的人不断增多,也有采取交流的.形式,一个熟读《三国》的人开讲,围着甚众。这样我认为一方面是在普及,但是更重要的是把阅读名著的气氛带活了,很多同学听了一些发现自己差距很大,回去赶紧翻书,赶紧抽空看。然后回头看看,又觉得很多同学都在紧张语文啊,这样语文的气氛也就营造出来了。

另外利用一些同学问问题来刺激提醒其他同学语文学习。比如一些同学琢磨现代文阅读,会自己做题然后来问老师,我就在课堂上借着表扬这些同学成绩的进步来告诉同学阅读分数提高在高三应该怎么做。作文面批也是一个方法,作文70分,很多同学希望能多拿点,但是懒于想方法,经常看到同学来来往往和老师交流写作,他的紧张感也会被调动,教师再指导他具体操作的方法。他一定会去认真实践。

二:阅读笔记,大有作为

如果说以上是在教学环节上对语文教学的调动,它是教学内容是否得到实施的前提。那阅读方面的体会就是具体教学内容的体会了。

我所担任的两个班级,从高二开始,我就规定他们完成颇“大量”的阅读笔记,当时刚分文理,对于进入文科班的学生确实也把语文成绩的高低看作自己文科素养很重要的标志。所以高二年完成读书比较很认真,很多同学甚至,超量完成。高二一年不少同学都积累了厚厚一大本的读书笔记,有些同学甚至换了两次本子。进入高三,很多同学认为读书的时间不多了,读书笔记也可以放松了,实际上恰恰相反,这个时候读的东西对于高三的写作印象最深刻,对于作品的理解也更深刻。高三年我通过经常性介绍一些书,或者和班主任配合购买书籍奖励的方式来促进阅读。并且配合时常写作,读过的东西用到熟悉,慢慢提高对作品思想的理解。同时让他们把以前的读书笔记翻出来,把以前的阅读感悟重新修改,重新储存阅读内容,同时加固自己印象,不断运用。很多同学最后发现,那些读书笔记成了自己的救命稻草,每次写作前不翻番读书笔记就觉得心理不踏实。

在读书笔记作业上要继续强化,强迫学生去阅读,去开拓视野,去更多积累写作素材。同时,语文诗歌鉴赏,语言表达等不少主观题需要学生动笔,一定要养成习惯书面表达并能很流畅。同时要求在读书的时候进行背诵,不记住精彩内容,运用几乎是空话。对人文学科而言,记忆优先,强记是不可忽视的。这时候的阅读不是作为消遣,而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当然如果教师能够多了解不同学生阅读和写作的特点,有针对性介绍作品,将是最理想的方式。

三:现代文阅读的强化训练,教师先行

科技文阅读需要做题来熟悉题型和出题者的思维,这一点无庸置疑。而提高文学作品阅读的能力关键不在于做题,而在阅读。但是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一些阅读和写作能力挺强的同学,他现代文阅读的分数却不高。问题不在于他读不懂内容而在于他不懂要答多少,怎么答才是出题者所需要的答案。其实作为阅读题的文学作品,往往有不少的条条款款,是一种特殊的阅读,答案唯一性也说明,这其实可以算客观题。所以训练和讲评尤为重要。所以现代文阅读需要训练,但是要精训练,精讲。学生训练也必须选择符合高考要求典型题型,知道题目的基本思路和答题方法。这是一道教师自己必须认真研究琢磨总结方法然后再交给学生的题目。阅读有好几个层次,不一定阅读能力越强就越会做这种阅读。我自己刚进入中学语文教学时候做现代文阅读也经常稀里糊涂,有些是因为题目不规范,没能引导统一思路,但更多是因为不了解这种阅读和题目。所以很难做好。这届的高三,在现代文阅读上的理解我自己认为要比上一届深刻很多,当我思路清晰的把一些题目的方法讲解给同学,并提示他们归纳总结类似的题型时,同学也感到更有章可循,至少知道问题出在哪里。而我也发现大部分同学其实并不是没有看懂文章。所以现代文在高三阶段自我琢磨,有规律的讲评,学生琢磨,利用高考题目训练提高是非常务实的做法。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错误论作文优秀8篇

错误论作文最新8篇

错误论作文8篇

论励志作文优质8篇

读《中庸》的心得体会8篇

读古诗心得体会8篇

论比赛作文优质8篇

读父母规心得体会优质8篇

读党员书心得体会推荐8篇

读一本好书谈心得体会8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73528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