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不断加强写作练习,我们写出的作文才是优秀的,认真积累素材是可以帮助我们写出优秀的作文的,下面是淘一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经典名作文6篇,感谢您的参阅。
经典名作文篇1
我喜欢旅行,希望去看看乌镇的夕阳西照、渔舟唱晚,去看看李白坟前千秋沧桑的凄凉,去看看北京胡同千转百回的茶水人家。坐在火车上,按捺不住地激动和兴奋,我向往着前方,向往着离我很远的一片古老文明。
可是越往前走,心中越觉不畅,我为什么要远行?无锡为什么没有这种古老的气质?为什么在无锡看不到沧桑厚重的古老文化?
不久前的一堂国学课令我吃惊不已。
校本课程“围学基础”第一堂课上,张克中老师提到这样一个问题:“你们知道无锡的围专吗?”我们茫然地看着他,对此一无所知。
“无锡国专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国学大师,在五四运动时期,北有清华国学院,南有无锡国专。是它们,为中国传统文化撑起了一片天。你们知道钱穆吗?不知道。那你总该知道钱锺书吧?”紧接着张老师又报了一大批无锡的文化名人,除了少数几个同学之外,大家的反应出奇地一致:除了钱锤书,听到其他的名字,都是摇头。
这个问题瞬间将我震撼。我一直在寻找一种岁月的沧桑,一种古老的文明,令我惊讶的是,无锡这块土地上走出过那么多文化名人!文化断层时,是秀弱的江南小镇给了传统一片天空,而我却从来没有好好了解过自己的家乡,更没有意识到这片土地是如此地丰饶。
一直以为故乡的文化对我来说是一种失血的装饰,16年我无文化地度过。我曾好好看过我的桂花树,抓一把它脚下的土,却不知道它原来竟有这么深厚的文化积淀。我知道“吴文化”这个空泛的概念,但从不为它自豪,我没有深入了解过这片土地的精魂。
“现在的无锡有什么?”张老师继续刚才的话题,“现在说起无锡,不是让人想起太湖美,而是想起太湖蓝藻!无锡渐渐成为商业城市,它追逐商业的脚步,文化已被埋没,要想重新树立起文化的旗帜,无锡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需要经过几十年,甚至要更久。这就要靠你们这一代了,开国学课,也是想让你们去发现、去探索你们脚下的传统文化!”
是无锡国专力挽国学于狂澜,拯救了中国传统文化吗?在那个文化断层的年代,是无锡拨开了坚同防线的一条细缝吗?是的,但都是曾经的无锡,无锡人的曾经,曾经的无锡人懂得用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来装饰城镇,现在的无锡人甚至不知道用文化来装饰自己,甚至忘了,我们还有一种文化叫“吴文化”。
我一直在追寻传统文化,却不曾发现它就在我脚下,已经被商业深深埋在了土中。也许是我们亲手埋葬了它,却不曾想要发现它。
回想起以前去惠山看天下第二泉,旁边有人装成阿炳的样子,拉着破旧的二胡,弦下流泻出《二泉映月》。这首曲子应该是怎样的一种悲怆呢?我却感觉不到,认为二泉比起周庄的古韵来还是逊色。现在想来,不是因为吴文化缺少底蕴,恰恰是我们没有内涵,我们没有用心去感悟,更没有想着去光大。周庄很好地将文化底蕴和商业气息结合在一起,无锡却没有做到。
我想要用一段白纸黑字来记载吴文化的点点滴滴,可是我浅薄的胸襟了无内容,甚至,我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无锡。遗憾,我们缺失了内涵。
城市周边的围墙上.有水墨画描绘的古镇形象。如果不说,没有人会知道这是在画无锡。即使知道,也想不起这曾是无锡真实的灵魂。江南水乡氤氲的水气,没有人想起。现在的无锡高楼密布,墙上的标语写着:文化无锡。越是倡导什么,我们就越缺少什么,越需要什么。遗憾啊,我们丢了传统文化。
其实,并不是没有人意识到这个问题,但没有人能真正为它做些什么。我们现在在追求一种文化、经济文化。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人们追求一种快节奏的生活,很少有人再捧起羊皮书,面朝窗外,读春暖花开。我们紧跟经济文化的步伐,渐渐也就习惯了,以为商业就是无锡的本质。没有人记起曾经的无锡文化。更可悲的是,很多人渐渐不愿记起它了。因为他们怕一旦记起,自己的脚步就会比别人慢,自己就会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无立足之地。逐渐地,我们不止忘了我们的根,也忘了找寻。
我们遗忘了我们的文化,这是一种缺憾。
而我们竟忘了要去找寻这遗失的文化,这更是一种悲哀!
我们这一代,有责任为这方热土的古老文明做点儿什么了!
经典名作文篇2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每当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在我耳畔响起时,我的心都会无比激动,久久不能平静。
还记得每次学校举行升旗仪式时,我们都会排着整整齐齐的队伍,站在国旗下,庄严地举起右手,凝视着那缓缓上升的五星红旗。它是那样的红,仿佛是用鲜血染红的;它是那样的鲜艳,凝聚着中国人民的自豪和荣耀。我爱国旗,我爱祖国!
“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宽广美丽的土地,是我们亲爱的家乡。”
我们的祖国是一片美丽的土地:奇丽的黄山,壮丽的玉龙雪山、巍峨的泰山,秀丽的庐山……滚滚不尽的长江,气势磅礴的九曲黄河,神秘旖旎的丽江,清澈明丽的乌苏里江……都是多么的令人向往啊!祖国幅员辽阔,风景优美,教我们如何不深深眷恋?同时,我们也要好好保护祖国的领土,这样才能让我们祖国的大好江山,更加和平,更加美丽。
“我们勤劳,我们勇敢,独立自由是我们的理想,我们战胜了多少苦难,才得到今天的解放!”
中国人民为了胜利,为了强大,所以团结一心,战胜了数不胜数的苦难:有可怕的冰灾、洪灾,还有汶川大地震。每当灾难降临的时候,我们的人民子弟兵总是冲向前,为了保护人民,他们的鲜血染红了大地,他们是多么可爱,多么无私!全国人民也手牵手,心连心,用爱战胜了所有困难,那是多么的让人感到骄傲和自豪啊!
“东方太阳,正在升起,人民共和国正在成长,我们的生活天天向上,我们的前途万丈光芒。”
是啊,祖国的未来也像东方的`太阳一样,正冉冉升起。虽然我们现在还不能为祖国做很大的贡献,但也可以从小事做起,爱护祖国的一草一木。更重要的是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本领,才能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让我们一起歌唱伟大的祖国吧,它一定会更加和谐更加美好,更加繁荣更加富强!
经典名作文篇3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诗词作为其中的一支,它通过朴实的文字、优美的韵律、凝练的语言来反映生活、抒发情感。儿时的我,就与诗词结下不解之缘。
刚咿呀学语的我,每天便随父母拿着鹅的图片诵着“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虽不明其义,但那简短的句子却朗朗上口,令我牢记于心。每次在电视上或乡下见到鹅时,这首《鹅》就会脱口而出。
大一些时,幼儿园的老师教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虽然并不完全懂那些句子,但在我心中种下要珍惜粮食的信念。
读小学时,我已经能够读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瀑布是那么雄奇壮丽,也能够理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亲情是多么可贵,还能够体会“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虽然不一定那么准确,但我对诗词的理解在逐步加深。
升初中后,随着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我读到多美的诗词。当读到“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情壮志、“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信念时,我不禁热血沸腾,真想披甲上阵,与诗人共御外敌;当读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情操时,我不禁被深深折服,立志要忠诚爱国,为伟大的祖国奉献一切;当读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豪放与洒脱时,我倍受感染,告诉自己事无完事、人无完人,不要过于计较得失;当看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的悲哀与无奈时,我禁不住神色黯然,深深体会到诗人的愁绪……从诗词中,我学会珍惜,学会欣赏,学会感恩,学会坚强,学会爱国,学会洒脱,学到优美的语言。
中国的诗词,细腻处如少女情怀,欲语还羞;豪放处似天马行空,徜徉恣肆;悲伤时如杜鹃啼血,寸断肝肠,激昂时似金戈铁马,锐不可挡。中国的诗词,国学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语言中的精灵,它是会燃烧的句子,它激励我前进,它指引我提高,它将一直伴着我成长。
经典名作文篇4
坚定不移
太多的流行模糊了双眼,太多的声音嘈杂在耳间,追星的风刮个不停,“克隆”技术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发展。
没有了个性,没有了自我,有的只是随声附和,有的只是随波逐流。于是,我们越来越不相信自己。歌声等着歌星教我们,理论等着专家告诉我们,就连生活也等着名人们指点我们!
相信自我吧!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世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
你是独一无二的,你的思想、主张必须展示,必须得到张扬。
不过,当“举世皆醉”时,“唯我独醒”需要坚定的信念,需要对自己清醒、正确的认识。
没有对自我的正确认识,没有对自我的深刻思考,相信自我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追求散发着道德的幽香。
吴士宏“逆风飞扬”,因为她知道,挑战正是发展自我的最好途径。
史丰收几十年如痴如醉搞速算,因为他知道,从高位计算是提高速度的最佳突破口。
相信自我,更需要大无畏的勇气。
有时你要面对指责与嘲笑,如同莱特兄弟提出要飞上蓝天的梦想。有时你甚至要面对更大的危险,甚至死亡,正如布鲁诺坚持日心说,最终被宗教裁判所处以火刑。
要相信自我,不管面对怎样的困难和艰险。
张志新烈士,在全国都陷入了迷惘之中时,独立不移,坚持自己的信念,毫不畏惧严刑与死亡的威胁,在天地间大写出一个“人”字。
人口学家马寅初,为维护学术的尊严,以九十高龄勇敢地面对几乎是全国上下的共同“声讨”。
今天,“张扬个性”的口号喊得震天响,但真正需要提出自己的主张,并坚持自己的主张时,我们却往往犹豫了,彷徨了,退缩了,放弃了。
只要你是正确的,你就必须时刻提醒自己“相信自己,坚守自己”。
相信自己很难,坚守自己更难;正因为难,才更需要相信自己,坚守自己。
经典名作文篇5
这是他第一次到女同学家吃饭,走进她家的大门,他才知道什么叫奢华,这是怎样的一个家呀乳白色的天花板,古铜色的墙壁,青蓝色的地毯。“啧啧,北京故宫也不过如此吧!”他在心里暗自赞叹。
上饭时,热情的主人给他盛来了满满一碗雪白的米饭,颗颗雪白的米粒散发着诱人的香气直往他的鼻孔里钻,他咽咽口水告诫自己,“千万别吃得太快,要文雅一点。”他几乎是数着米粒进口的。吃到还剩浅底的时候,他犯难了“是吃得一粒不剩,还是故意留点底儿?”父亲送他上车时的叮咛又在耳边回响了“娃儿,城里人一辈子也没碰过泥土,他们不知道种田的辛苦,不知道米粒的珍贵,你以后吃饭要故意留点底儿,别让人家把咱看扁了,以后吃完之后千万别再舔碗了。”其实,他早就养成舔碗的习惯了,每次吃饭时,父亲总要看着他把米粒吃得干干净净才让他离开。可现在究竟是吃得干干净净还是留点底儿呢?他偷偷抬眼想从主人的碗里得到一点启示,却发现主人早已吃完,正坐在对面的沙发上看着他,碗筷也不知什么时候撤走了。他现在感到自己仿佛是一个正在舞台上表演吃饭的小丑。以前父亲盯着他吃饭,心里是一怀的亲切,可是现在?他也说不出那种奇怪的感觉。
无助的他用筷子无助地在碗里捣腾着,突然那雪白的米饭迸出了一点黄色,那是一粒谷,和父亲那古铜的脸有着一样的颜色。他的心颤抖起来,小时候给父亲送饭的一幕又浮现在眼前,那是一个炎夏的正午,父亲坐在田垄上吃着他送的饭,也是吃到浅底的时候,几粒黄色的谷露了出来,“扔掉吧,阿
爸。”“胡扯!”父亲像豹子一样吼了一声,他一辈子也没见父亲如此愤怒过,接下的情形更让他终生难忘父亲将筷子插在田垅上,用那满是泥巴的手将谷粒一粒一粒地拈起来放进嘴里,锁着眉头,然后是艰难的一咽。“孩子,那是咱农家的血汗呀!”父亲对满腹委屈的他说。
“是的,这是咱农家的血汗。”他夹起一块豆腐,想将那米粒连同那颗黄色的血汗一同咽下,“也不知怎么搞的,现在米价怎么这么低。”主人有意无意地说了一句。
“农家的血汗不容亵渎。”他心里说着,将碗里的东西畅快地吞了下去。
经典名作文篇6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也诞生了许多经典名著。而这些名著,既引人入胜,又让人悟出一些人生的道理。
我从小就知道像“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样的诗句,但那时不明白其中的意思,就觉得挺顺口。后来明白了意思,体会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这首诗也许是我最早接触到的诗了吧。
然后我又从书本上接触到了其他的诗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让我明白了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
后来,我不仅仅局限在古诗这方面了,我还阅读了《西游记》《三国演义》这样的名著,《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拥有火眼金睛,能识破妖怪的伪装;还拥有定海神针——金箍棒,能大能小,打得妖怪眼冒金星、落荒而逃;还能七十二变,变成各种各样的东西。《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用空城计,吓退司马懿15万大军,他是我最崇拜的人。
到现在,诗句与四大名著也满足不了我的求知欲,我便开始看老聃的《道德经》和庄周的《南华经》这两本书,虽然还没看完,但是我相信我会看完的。
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热爱中国,也热爱中国的文学经典。国学经典,伴我成长!
国学如黑夜中一轮明月,照亮了夜空。国学如沙漠中的一棵大树,洒下了一片绿阴。国学如一个宝库,充实了我的幼小无知的心灵。
有一次,我和奶奶一起吃饭,吃着吃着,我觉得不好吃了,说:“这菜能吃吗?太难吃。”我转身就走,可妈妈又念起了我刚学的一句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愣了一下,又耐着性子吃了一个“光盘”。
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不断增多,古诗也学得多了。我体会到了“本是同根生,盯煎何太急?”的悲愤,“明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博大胸怀,还有“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郞西。”中蕴含的浓厚友情,“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中的思乡之情,“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那豁然开朗的感觉……
看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我体会到其中人物的壮志豪情和凄凉悲壮。我想成为里面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为刘备作出了巨大贡献。因为他“万事具备只欠东风”、“空城计”等故事都让我万分佩服。
?三字经》里面短小而精美的句子也蕴含着人生哲理,它教会我们怎样做一个明是非、懂道理的好孩子。
是国学中的经典让我健康的成长,每个儿童、少年都应在国学的天空中翱翔。虽然国学我们一辈子也学不完,但我们要用一生的时间来体悟它、感受它、学习它。这样才能在当今社会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人。
我们的成长少不了国学。在我还是懵懂无知的时候。妈妈常常在我耳边念叨“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不太明白妈妈这是在表达思念,只感受到她眉头淡淡的忧伤。
稍稍懂事妈妈就教我读“人之初,性本善。”简单的三字,直白的文义,让我喜爱上了《三字经》。自此,我便逐渐迷上了国学。年幼时,我经常要被催促着完成作业。爸爸发现了我拖拉不认真粗心大意的毛病,一有空就讲论语里的一句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天长日久,渐渐能懂这句话,感到非常羞愧。写作业开始被我认真对待,在学中思,在思中悟。
六年级的时候,我开始变得叛逆,原来的乖乖女变成了脾气暴躁的小魔头,顶嘴互怼成了家常便饭。妈妈发现了我的变化,悄悄买了一本《弟子规》。我读到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责,须顺从。”这让我感到非常惭愧,向爸爸妈妈道了歉。妈妈笑着说。傻孩子,你听话,我们就高兴。
记得去年母亲节。我早早地回到家把饭做好,等妈妈回来。妈妈回来后看到屋里的景象又惊又喜,走到我跟前,紧紧的抱住我,生怕我跑掉似的。妈妈松开我时,我把他推到餐桌边上,叫他坐下来,取出捶背玩偶帮妈妈捶背。边捶背边背诵《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妈妈听后笑得灿烂了。
国学经典的朗读,不但给我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帮助,还让我知道了做人的道理。你是我生命里的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行的路。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给我们留下了众多耳熟能详的国学经典,国学就像一杯茶,淡雅幽香,茶是要品的,国学是要读的,读懂了自然就要理解。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老子在《道德经》写到:“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墨子曰:“仁人之所以为事,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这些先辈们用智慧为后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食粮,让我们受益匪浅。
想必大家一定听说过“孟母三迁”的故事吧。在孟子小的时候,特别不爱学习。一上课就走神或者睡觉,一点儿都不自觉,孟母发现孟子的学习态度很成问题,于是便搬了三次家,就是为了给孟子提供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不再让她这么浑浑噩噩地过下去,到了新家后,孟子的学习态度果然有了很大的转变,开始好好学习,久而久之,孟子便开始旷课,这天孟母正在织布,看见了儿子旷课回家,便剪断了刚织好的布告诫儿子:做事不能半途而废,要一丝不苟,坚忍不拔。从此“孟母断机”的典故便流传至今,它与“孟母三迁”齐名,这两个典故给我们以很深的启迪。
孔子曾经在《论语》里面说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而这一句名言呢?又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把学习过的知识重新温习,复习一下,把知识加深一下,从而获得新的知识,就有资格去成为一名老师。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孔子用自身的言行,向我们证明了谦逊是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中华优良传统。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国学经典源远流长,国学经典与我同行,国学经典伴随我们成长。
小时候咿咿呀呀地跟着妈妈念古诗,也不曾真正地读懂它。我在慢慢地长大,也在慢慢地学习着更多的国学经典。国学就像一杯茶,淡雅幽香,茶是要品的,读懂了,自然就理解了。那一个个的国学经典是先辈们用智慧为后人留下的精神食粮,那一个个国学经典也是先辈们为后人留下的指路明灯,那一个个国学经典更是让我受益匪浅。
郑燮的《竹石》中写到:“千磨万击还坚劲。”意思是:经历了上千次的折磨,上万次的打击,岩石中的青竹依然坚强刚硬,就任凭你东西南北狂风狂吹乱刮吧!示意着我们不论在生活上或学习上,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像岩石中的青竹坚强刚劲。《游子吟》中写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告诉我们:每个母亲对自己的孩子都是一样的,永远把自己的孩子放在第一位。所以我们要孝顺我们的父母,不总是依赖着父母。
?论语》中写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主要是说对于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告诉我们学习分为三个层次,只有以学为乐,才是读书、做学问的最高境界。
?三字经》里的“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让我们知道了“为人子女如果不用心学习,是不对的;年纪小的时候,不肯努力用心学习,等到年纪大了,还有什么用处呢?”这个道理。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告诉我们:与他人相处,应抱有真诚、诚恳、热情之心,懂得知恩图报。
国学经典陪伴着我成长,告诉我做人做事的道理,为我的学习道路增添了色彩,我爱国学经典。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它带给我们许多国学经典。茶需要慢慢品味才能感受到其中的甘甜,而国学经典正像这茶一样,需要仔细品读才能体会到其中无穷的奥妙以及珍贵的精神食粮。
?增广贤文》中提到“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情”。羊羔都知道要跪下来接受母乳,小乌鸦都知道要衔食喂母鸦,所以我们人类更要有“孝”的精神,不能对父母不尊重,要知孝、守孝、行孝。
孔子在《论语》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所以,我们也要向别人虚心求教,要善于发现自己身上的缺点,不能因自己的某一方面的才华而骄傲自满,目中无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离骚》中写的一句诗。因此,在追求真理方面,我们不只是要虚心求教,还要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
但是这些还不够,我们还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正如苏轼在《晁错论》中写的一句诗:“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
有一个词非常重要,那就是“诚信”。几千年来,“一诺千金”的佳话不绝于耳,广为流传。可见,诚信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经过漫长的生活之浪淘沥而出的赤纯之金。
在几千年的中华文化底蕴中,还有不少国学经典值得我们去学习。例如:《弟子规》、《三字经》等。这些国学经典都蕴含着无数的道理,能让我们成为满腹才华之人。
国学经典伴我成长,国学经典就像我们人生的导师,教育我们,为我们指引前进的方向,让我们的成长变得更有意义。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这才是美作文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