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材料的撰写过程,是自我反省和提高修养的重要机会,事迹材料可以激发人们对于人生的热爱和追求,以下是淘一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社会公德事迹5篇,供大家参考。
社会公德事迹篇1
沈星,男,1981年6月出生,生前系第二炮兵工程大学士官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副营职参谋、上尉军衔,第四届山东省道德模范。
2012年5月11日,沈星请假回山东青州,为准备毕业论文收集相关材料。2012年5月13日10时许,青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生王鸿昊在青州市南阳河不慎落水。途经此地的沈星听到呼救声后,奋不顾身立即跳入水中实施营救。他一次次将王鸿昊推向岸边,由于水流湍急、河堤坡陡湿滑,王鸿昊一次次从河堤滑下来,经过沈星数次奋力推举,在闻讯赶来的一名妇女和中年男子协助下,终将落水学生营救上岸,但沈星因体力透支沉入水中。在军地共同搜救下,沈星被救捞上岸,但因溺水时间过长,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当沈星被打捞上岸时,在场的人们都惊呆了,他仍然举着双手保持着向上托举的姿势。他用生命践行了“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庄严承诺。
沈星同志是一个理想信念坚定的人。挂在他宿舍台灯上的小卡片,写着这样一段话:“共产党员的称号本身就是一种精神、一种感召,蕴含着把优秀的人、高尚的人引领凝聚到一起的无穷力量!”。沈星同志是一个奋发有为、恪尽职守的人。每次岗位调整都能很快进入角色、胜任本职。先后参与编写了6项教学规范和教材,2套教材分获二炮一、二等奖,发表多篇教学理论研究文章。沈星同志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根植头脑、融入血脉。他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从小就对人民群众怀有深厚的感情,经常帮助村里的孤寡老人洗衣服挑水打扫屋子。沈星还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曾组织策划同学“保卫母亲黄河”活动,自行车骑行1000多公里,力所能及开展社会调查和宣传活动。
沈星的英雄壮举,感动了古城青州,感动了齐鲁三秦,感动了神州大地。驻地数万群众自发到英雄牺牲的地方点亮烛光、敬献花圈、谱写诗歌,通过各种方式沉痛哀悼英雄、追忆英雄。追悼会那天,200多家党政、企事业单位敬献花圈,近10万群众自发沿途送别。
英雄逝去,精神长存。人民日报、新华社、解放军报等10多家主流媒体深入报道沈星事迹,新闻联播节目以3分钟时长在提要和头条中播出,网络点击量超1000万,跟帖评论达10余万人次。2013年3月,沈星的英雄事迹被西安电影集团拍摄成专题片《一道星光化彩虹》并进入院线公映,成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教材。
社会公德事迹篇2
王伟,男,38岁,山东省胶州市九龙街道办事处营房村体彩站站长,青岛市文明市民、山东省第四届道德模范。
25万元,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款项,对于一名为治病而花光了家庭积蓄的白血病患者来说,更是一笔救命钱。然而,山东省胶州市九龙街道办事处营房村体彩站站长王伟,在意外获得一张25万元的中奖彩票时,却不为所动,将巨奖物归原主,谱写了一曲诚实守信的赞歌。
2013年4月9日下午,王伟像往常一样在自己的彩票站忙碌着。傍晚时分,在附近工作的周先生和三名同事一起来到体彩站购买彩票,听说有新出的彩票“金满堂”,便一起买了20多张。经过一轮刮奖,周先生发现自己中了一张10元彩票。因为急着上班,周先生兑出10元钱后,将手中彩票一扔就急忙离开了。王伟认真核对了两张连在一起的两张彩票,发现一张的确中了10元钱,另一张被抛弃的彩票竟然是25万元大奖,王伟抓起彩票便冲出门。这时,周先生和同事已经发动车辆准备离开,王伟赶紧拦住他们,告诉周先生中了25万元大奖。中了25万!彩票还忘了拿!一连串的刺激弄得周先生半天没缓过神来,根本就不敢相信这是真的,直到看到彩票上的中奖信息,才相信眼前的事实。
不为人所知的是,义无反顾地将25万元大奖物归原主的王伟,却是一个需要长期化疗,债台高筑的白血病患者。两年前,他被诊断出得了白血病,为了治病他每月要化疗一次,一次花销高达1万多元,还要吃药维持。两年的时间,他已经花了20多万元,不仅家里的积蓄花光了,还背上了10万元的债务,家里上有老下有小,这个小小的彩票站是一家人全部的收入来源。
买彩票的人已经离开,这种彩票不记名不挂失,就相当于25万元现金,作为医疗费用,可以维持相当长的时间。作为体彩站站长的王伟,最清楚拾到这张中奖彩票意味着什么,但是他没有自己留下,却将巨额大奖物归原主。有很多人说他傻,他自己却表示,“我不能那么做,做人诚信才是立世之本。把本都不要了,拿这个钱还有什么意义。”
平常生活中的王伟就是个热心人,在他的彩票站里,有人不明白刮奖规则,他热心讲解,有人不懂得如何兑奖,他就帮着兑。2012年国庆节王伟在少海风景区卖彩票,一个济宁的小姑娘刮到15000元没看到,他看到后就立马归还了。王伟家的隔壁以前住着一位老大妈,因为年纪大,记性差,常常把大门钥匙挂在门锁上忘记取。王伟看到后,总是帮她取下来代为保管,等大妈回来后再及时交还。2013年,为了彩票站周边商铺的安全,王伟又自己出钱装上了监控,让邻居们再也不用为商铺的安全担心。帮助邻居代收快递、帮忙照看孩子……这一件件小事无不显示出王伟的爱心。
王伟诚实守信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被群众赞誉为最美“彩票哥”。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涌向王伟的彩票站,用买彩票的实际行动向王伟的崇高品质致敬。
社会公德事迹篇3
小龙,男,佤族,1967年9月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西盟县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他历任县工商局副局长、党组书记、局长,县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等职务,系县第九、十届人大代表。自1993年以来,先后在国家、省、市报刊杂志发表二十余篇理论文章,同时也多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
社会公德事迹篇4
小叶,女,彝族,1990年1月出生,翁嘎科镇中小学教师。
叶老师一直严格要求自己,注重自身师德的培养,时刻铭记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师,为人师表,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
身为班主任,她从来不歧视后进生,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她会尽可能的去帮助他们,当学生在学校被执勤老师训斥,思想上接受不了,在宿舍里哭泣时,小叶老师会耐心的开导他们,让他们破涕而笑;学生返校时,若学生没有及时返校,她会通过电话和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原因;如果学生还在半路她都会在宿舍楼前等候,把学生安顿好后才会回家。20xx年10月28日晚上,小叶老师接到电话听说她们班岩兵在回家途中被摩托车撞伤,她的第一反应就是:他伤得严不严重?会不会影响到他今后的学习?于是立即约上学校两位男教师连夜开车冒着风雨前往岩兵家,进一步了解伤情,然后带岩兵同学到镇卫生院检查治疗。
她就是这样一个爱心博大、心地仁厚、善存公德的人。
社会公德事迹篇5
吴显才, 男,53岁,中共党员,重庆市巫溪县乌龙乡大坡村党支部书记。
15年来,吴显才义务赡养了45位老人,先后有22位老人在他的关怀中安详地走完生命历程,6位老人回到了亲人身边。目前,吴显才仍在赡养17位老人。
1988年寒冬的一天,吴显才在路上碰到一位老人,她穿着破烂的单衣,蜷缩在路边,冻成一团。吴显才把老人送回家,看到这位老人无依无靠、一贫如洗,被子又黑又臭,枕头竟是一块砖,他泪如泉涌。他在周边几个村里做了调查,结果发现有几十位孤寡老人过着类似的生活。1990年,吴显才说服妻子,倾其所有,买下家对面的一个废弃酒厂,改造成一座有16间房屋的敬老院,并给敬老院取名“常乐”,希望老人们能够天天快乐。年底,来自8个村的16名孤寡、残疾老人,住进了敬老院。
70岁的马昌炳老人刚到敬老院时,因为长期没有吃肉,一吃肉就拉肚子,吴显才每次都帮他清洗。70多岁的田代翠老人患有间歇性精神病,吴显才细心伺候她,让她认了自己做儿子。63岁的谭传贤是个哑巴,还有智力障碍,唯一的依靠哥哥去世后,她顿时失去了生活来源,吴显才听说后收留了她。任国贤与老伴谭吉寿,拉扯智残儿子生活,因年事已高而生活陷入困境,吴显才收留了这一家三口,一养就是11年。吴显才15年间收养的45名老人中,有半数是残疾人。那些去世的老人,都是吴显才这个“儿子”送终。他们在弥留之际,老泪纵横地叫着“恩人”,拉着吴显才的手久久不愿松开。1993年,吴显才购买了1。5亩荒山,开辟了“常乐敬老院公墓”,在墓地栽树种花,让辞世的老人与鲜花、松柏为伴。当年,国家民政部向他颁发了一块“德高义重”的匾牌。
建成敬老院时,吴显才就背上了6000元贷款。以后每年都要为敬老院提供近1万公斤大米、1000多公斤猪肉、近500公斤食用油、两三百公斤盐巴,加上缝制衣服、添置被褥,还有医药费、丧葬费、电费及其他开支。吴显才还拿出家里的3亩承包地,供敬老院种菜种粮;在自家承包的荒地上,开垦出20亩药田;办养殖场,建棕器加工厂、预制件厂、木材加工厂三家小作坊。15年来,他先后投入了30多万元,让这些无依无靠的老人生活无忧。去年12月,他又投资13万元第二次改造敬老院,每层楼设一个带洗澡间的卫生间,老人们睡上了席梦思床垫,电视机换得更大了,厨房里摆上了电冰箱。
2006年吴显才被评为十大中华孝亲敬老楷模、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