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一范文网 >优秀作文

找杜甫作文参考5篇

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的作文是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的,为了不断提升我们的语文成绩,就一定要将作文写好,下面是淘一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找杜甫作文参考5篇,感谢您的参阅。

找杜甫作文参考5篇

找杜甫作文篇1

你就像那冰冷的北极星,以你那孤独而深刻的情怀给中国诗坛增添一份奇特的炫彩,给中国历史一个永不磨灭的记号,历史将记住爱国的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可以看出他早已与国家融为一体,与国共忧喜,国衰则己愁,国强则己兴!俄风云倾定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惨淡的天气昭示着惨淡的心情,忧愁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襟与崇高理想,打动着每一个人。

历史将记住豪迈的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站在泰山之下,仰首望去,山势峭拔,直冲云霄,一轮红日顶于山上,九片浮云随风飘,此时,杜甫早已心潮澎湃,在他心中,这山也是渺小的,它就好比一座更高的山,他有俯视一切的雄心与气概,他就是历史上一个豪放的杜甫。

历史将记住重情义的杜甫。杜甫与李白是挚友,他用“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为李白吟不平。用“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写出与李白离别时的悲痛之情,“李杜”是家喻户晓的词组,他们的感情也是至死不渝,但却因为他们有着相同的爱好,迫不得已只能匆匆见过又匆匆离去。在寂寞中,杜甫的情感又有几人能懂?

杜甫是悲惨的,杜甫的一生,是史也是诗,他付出毕生心血忧国忧民,而他却得到的是一生坎坷。其实,我们对杜甫很同情。他与好友李白被大多数人认为是有同样的才华,可实际上,杜甫比李白的才华高出很大一个台阶。并且他心怀远大理想,希望考取功名,造福百姓,报效祖国。但事与愿违,十年应举,皆名落孙山。之后,又爆发了安史之乱,追求功名的心一再破灭,还过着流浪的生活,他切身悲痛的写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让我深刻感受到他在战乱中的流离之苦。战争结束了,杜甫带着妻儿回京,继续为朝廷奉献,但却被一直排挤。最终,在公元770年,杜甫病死在一条无名的小船上,年仅59岁,且当时杜甫的诗句并没有广泛流传,就这样默默地走完了他孤独坎坷的一生。

这就是杜甫,一位不计身家的人,一位心怀天下的志士,一个当之无愧的诗圣,历史将永远记住他。

找杜甫作文篇2

暑假的时候,妈妈把我送去大伯家玩,大伯带我去了许多的地方,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是唐代著名的大诗人、诗圣杜甫旅居四川时所居住的地方。刚进大门,一阵淡淡的花香扑鼻而来,令人心旷神怡。路的两旁有着一棵棵高大而挺拔的大树,鲜嫩的小草,芬芳的花朵……大诗人杜甫能写出那么多美丽的诗句,一定和这里的环境有关。再往前走,我便来到了杜甫住的地方,房间中央摆着一张桌子和两张椅子,我闭上眼睛,想象古时候杜甫和朋友在椅子上吟诗作对、饮酒欢歌,该是多么惬意的画面啊!

沿小径往前走就是柴门,不言而喻,这就是杜甫当年放柴的地方,而今天却早已改造建成一座美观华丽的“石门”了。来到正门,只见一条波光粼粼的河流从门前环过,大伯告诉我这儿叫浣花溪,说到名字的由来传说唐代时,这里住着一位姓任的姑娘,人美且心善,一天她在洗衣时,迎面走来一位满身脓疮的和尚,行人都躲得远远的,唯有这位任姑娘不避让,于是这位和尚求他浣一下那满是脓血袈裟,那袈裟一入水,霎时水中金莲万朵,再看那和尚也不知去向,于是人们就把这儿改名为浣花溪了。

这次游玩我不仅领略了杜甫草堂的美景,还收获了许多知识,下次如果有机会我还要去杜甫草堂玩。

找杜甫作文篇3

唐朝因为繁华多了些喧闹,喧闹的余音是凝重的叹息。世界被李白嘹亮的歌声无限放大,又被杜甫压抑的沉吟召唤得悄悄还原,最后聚敛成悲怆的质点。

李白失意于现实,寄情于浪漫,因此他活得洒脱而豪放,即使爽朗的笑声夹杂着些许悲凉。

而杜甫正好相反,他具有远大的抱负和崇高的理想,但这之间的狂飙巨澜让杜甫气喘吁吁。杜甫浪漫的绝望,只能锁定伤心的现实。他紧握手中与他同样正直的笔,注视着所有悲哀,透过繁唐的表象,他看到腐败的实质,拔开历史的风尘他预感到大唐正朦胧地走入朝代兴亡的循环。他不能不疾呼不能不呐喊,他的每一声疾呼都被人闻而惊心,他的每一声呐喊都使人振耳发聩。然而此时的君王,早已被轻歌曼舞声色犬马所腐蚀,无意中排斥着一切逆耳之声。文人大多善于并痴于幻想,而杜甫则较早地摆脱亢奋转入冷静,这正是他思想的高明和成熟之处。

然而在杜甫的诗中并不一味地只有悲伤,杜甫真挚,这是大幽默的特质。如杜甫年届五十,坐客农人,说不出的苦,当索米不成空手而归时,“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愁颜面对愁颜面,是不应有的一模一样。再如写逃离安史叛军回朝时,“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状窘境也是自嘲。读者此时有些想笑,但被悲伤笼罩了。“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东门”,是大幽默景象。后人如果在此发笑,笑声里已含满了泪水。

杜甫把握了华夏的杠杆,立在诗歌的支点,缩紧眉头使劲一按,便把深藏于富丽堂皇的大唐撬上尤如明镜的万里晴空。局外人惊异于这种暴露的突然性和彻底性。以至于心中余悸在后代不断传承。杜甫将司马迁和屈原合二为一,这更让人深深折服。一种穿透万物的洞察力,一种广泛深入的沉思,一种至死不渝的赤诚,一种兼济天下的壮志,一种了出口成章的才气,被集中,被组合,被凝炼,轰然一声,杜甫的形象升华为永恒,仁人志士都向他看齐,他屹立在历史的中心。

哭唐的泪水,一半源于杜甫。

找杜甫作文篇4

小时候,常常听大人们谈起杜甫,说他是诗写得最好的一个人。从此幼小的心灵中就对他留下绝对的信任与崇拜。觉得他是那么神秘,那么伟大。

终于我也仰着小小的头,扬起嫩嫩的嗓音,像一波山草在飘动:“国破山何在,城春草木深”。整日与山花野草结伴的我,蓦地闯进这诗的国度,觉得眼前事物样样新奇,件件可爱。我如饥似渴地啃着这些诗句,逐渐地也慢慢有所领悟。别人告诉我杜甫没有我想的那么神奇,他只是个苍老憔悴的“瘦老头”,心中似乎只有“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悲叹。我便急着与他们争辩。

我长大了,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悄悄冒出新芽,虽还嫩生生的,但终于敢大胆步入成年人的内心深处,敢于评论他了。然而,杜甫这个一度被他人蒙上灰色的诗人,却以他伟大光明的照射强烈震撼了我的心灵。杜甫生活维艰,“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间行路难”,他甚至还遭受小儿子饿死的奇惨变故。在杜甫的后半生,生活无论怎样困难,他都勇于严肃正视事实,始终关注着民族命运与民生疾苦,在他的后期创作中始终贯穿着“穷年忧黎元,叹息热中肠”的精神。安史叛军的残酷屠杀,统治阶级的腐朽荒淫,劳动人民的痛苦呻吟,总之有关军事、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都在他的诗中得到深刻反映。当他为命运多舛而倍感凄凉时,国家忧患、人民疾苦随即以更悲凉的色彩横到心上。他那种抛弃“小我”而关心大众的人格升华,是同时代诗人所不可比拟的。更让人俯首长叹的是,在那凄风苦雨人难寐之夜,杜甫非但说有顿生对天下人怨愤冷漠之心,反而以己及人,甘心牺牲自我而筑起“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大厦,这是怎样一颗满溢着赤诚与慈爱的心灵!但遗憾的是,杜甫很少有欢快的诗句,即使有,体现的总是凄凉,可能是当时历史背景的影响太深了吧!

对童年的我而言,杜甫是梦;对现在的我而言,他是真;或许他是真正的梦,而这是我用自己的眼看他。我崇拜杜甫的江河才华,更敬慕杜甫那颗悲天悯人、包容一切的魂灵!

找杜甫作文篇5

?李白与杜甫》是郭沫若的一部作品,读完这本书,我的心里有很多的感触。李白和杜甫是我们都知道的诗人,郭沫若也是我们很熟悉的一位作家,那么作家眼中的诗人们是什么样的呢?

中国每一朝代几乎都有一种代表性的文体,汉赋、魏晋小品、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唐朝诗歌最胜,李杜又是唐朝诗人中无法超越的双峰,为人赞誉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一个被称为诗仙一个被捧为诗圣,史上研究分析李白杜甫诗文的文章专著是数不胜数。

手中这本《李白与杜甫》是郭沫若1971年就写成的作品,除了一些短诗词,此书可称为是他的封笔之作,而且此书是在郭沫若的两个儿子郭民英、郭世英相继自杀后著成的。人在痛苦时会作情感转移,或寄请于工作,或寄情山水,或寄情与文字,或寄情烟花柳巷,或寄情故纸堆,或寄情政治对于文人来说最有效的方法可能就是寄请于文字古籍学术,当年鲁迅就曾抄古碑排解苦闷彷徨,沈从文解放后研究古代服饰放弃文学创作远离政治。

这本《李白与杜甫》却有别于郭沫若的那些听命文学、口号文学、政治论文,仿佛回复了他早期的部分张扬与反叛的个性,隐含着痛苦的倾诉与反思。

有一种痛苦叫丧子之痛, 有一种解脱叫寄情古籍。我想这本书也许就是郭沫若寄情于李白杜甫的诗歌和古文献来转移丧子之痛的产物。这本书既是诗论又是史论还是诗人传记,再夹杂一些个人感情寓意在里面,所以此书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广受争议也就不足为奇了。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找乌龟作文优质6篇

找朋友的作文最新6篇

一年级找春天作文模板6篇

二年级找春天的作文300字7篇

三年级找春天作文精选6篇

一年级找春天作文8篇

找春天作文六年级300字8篇

找小羊的作文7篇

找月亮作文7篇

找一个年级的作文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35829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