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作文也是需要结合自身情感的,写好作文的关键之处就是要学会运用技巧,下面是淘一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咸腊八粥的作文精选7篇,感谢您的参阅。
咸腊八粥的作文篇1
在我的家乡,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初八,即腊八节,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就是用八种当年收获的新鲜粮食煮成的甜味或咸味粥。而我们家乡的人却喜欢吃咸味腊八粥,粥内除大米、小米、绿豆、豇豆、花生、大枣等原料外,还要加萝卜、白菜、粉条、海带、豆腐等。
腊月初八早上,天刚蒙蒙亮,人们就赶快起床熬粥。粥熬好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情不是自己吃饭,而是先将熬好的粥喂给枣树,将枣树树身上砍一些小口子,再虔诚地把粥抹在树痕上,这就算是枣树把饭吃掉了。人们这样做的原因,据老人们讲,原来我们这个地区的枣树原都不结果,人们都不愿意种枣树。枣神见人们都不尊敬她,便变成一个老婆婆来到人间。她在离村不远的地方画了一片果园,满园枣树,红枣满枝。人们摘下一尝,又酸又甜,好吃极了,就纷纷跑到管理枣树的老婆婆那里讨教。老婆婆告诉大家,只要每年腊月初八给枣树喂顿米饭,枣树就会结果。人们按照她说的方法去做,果然棵棵树上都结出了红枣。这不过是一个传说而已,其实这里面包含着许多科学道理:在枣树上砍些口子,可以调节枣树的营养增长,阻止养分向地下输送,好集中力量供应地上部分,从而保证了果实的营养需求。至于把粥抹在树痕上,其实不过是一种保护伤口愈合的土办法罢了。
直到现在,家乡的有些地方还保留有腊月初八让枣树吃米饭的风俗。当地流传有这样一句民谣:“腊八枣树吃米饭,枣儿结得干连蛋。”“干连蛋”,是家乡的土语,意即枣树硕果累累,果稠个大。
咸腊八粥的作文篇2
为大家整理的腊八传统节日作文:腊八节的传说“佛祖修行”的文章,供广大家查阅!!更多最新信息请点击节日作文大全
腊八节虽然没有春节、中秋节那么火热,但是腊八节的传说却在民间流传的有不少,有关腊八节的传说你知道多少呢?下面就来看看腊八节的传说之一“佛祖修行”说。
腊八节的传说之“佛祖修行”
这一传说讲,腊八节是佛教的节日,传说佛教的创始者佛祖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释迦牟尼心性善良。
当他身边的慢慢经历着生病的痛苦,看着亲人一个个地离他而去。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婆罗门的神权统治又相当残酷,悲愤之下释迦牟尼舍弃王位,出家修道。
可是出家修道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释迦牟尼开始修道时并没有任何收获,面对心理和生理的双重折磨,他仍然坚持着。
后来释迦牟尼经过六年苦行,终于在腊月初八,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而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来佛教教徒们为了纪念他,便将每年的腊月初八订为“佛祖成道纪念日”,后人也没有忘记他修行成佛之前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
于是就有了这一传说,“佛祖成道纪念日”经过后人传承,成为今天的“腊八节”。
咸腊八粥的作文篇3
腊八节的传说民间甚多,特别是很多老人会讲听来的、自己编故事跟下一代讲,这样一来,有关腊八节的传说就更多了,这些传说中大多有一定寓意,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关于一个败家子悔过的传说。
从前有个户人家,老两口和一个儿子。老俩口不但勤劳节俭,还心地善良,碰上谁家揭不开锅,常常拿些米粮接济人家,度过难关。可是儿子却很不争气,长得身强力壮,却是懒得出奇。从小到大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好吃懒做。
后来过了几年,老俩口身患重病,卧床不起,把猴子叫到床前,嘱咐再三:“鸡叫三遍离床铺。男当勤耕作……”话没说完,老俩口就去世了。
儿子照旧过着懒散的日子,什么活也不干,一年又一年过去了,把两老人留下的家产都败光了。
进了腊月,天越来越冷。到了初八这天,天寒地冻,滴水成冰。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死‘叫花’。”别人都开始准备年货,而他家却粮仓见了底,宝娃羞愧难当。乡邻们闻讯东家一碗米,西家一碗豆,送来了各种粮、菜。腊花将乡亲们送来的粮菜合到一起,熬了一锅粥,解决了一时的困难。
从此,这个儿子变了不仅勤奋劳动,而且生活节俭,很快富裕起来。后来他为了让自己以及后辈们永远记住这个教训,每年腊月初八时就熬腊八粥。人们用这个故事教育子女,也在这天吃腊八粥,渐成风俗。
咸腊八粥的作文篇4
早上,远方的朋友短信提醒,今天是农历腊月初八,又到吃腊八粥的时候了,让我不禁想起了小时候的情景。腊八是过年的序幕,从这天开始,老妈就会为过年做准备了,一直要忙到除夕。
在我们家里腊八这天,二件事必做,一是熬腊八粥,二是腌腊八蒜。腊八蒜就是将蒜剥皮后放入醋中,老妈说这一天腌的蒜会变成碧绿色。很神奇,确实如此。多年来一直以为只有腊八这个节气才能把蒜腌绿,前段时间无意中放入醋中的蒜居然也变绿了,才知道这大概是老妈为了让我们剥蒜皮而编出的一个美丽的谎言吧。
腊八这天我们小孩子还有一项任务,就是挑豆子,将坏豆子及石子挑出来,这也是最开心的时刻花花绿绿地滩了一桌子,两个姐姐仔细检,我两手抓满豆子,满桌子的与啦,劈啪直往地上掉,惹的她们俩生气。现在挑豆子这项任务老妈又交给了她的孙子辈,孙女要比他爸爸小时淘气多了。腊八粥里除了各式豆子外,还有红枣、葡萄干、桂元肉、桔皮等,自然少不了米,有大米、小米、糯米、黑米等。熬这种粥要有一定的技巧,既要软烂黏稠又要不粘锅,要用时用心的,老妈熬出的腊八粥有一种特别清香的味道,常常是满楼飘香,我们都是一路闻着香味上楼的。
老妈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民间美食家,上世纪70年代,物质普遍不太丰富,但我们家因有老妈的粗粮精做,餐桌上总是有吃不尽的美味佳肴。
现在老妈每年还熬腊八粥,因我在外地吃不上,她会把粥冻到冰箱里等过年回去给我吃。说实话跟过年的佳肴相比,粥算不上什么美味,但老妈还是年年给我留着,我也会很有兴致地大吃几口,我知道只要这样老妈就满足了。
咸腊八粥的作文篇5
腊八节由来有各种各样说法,今天我就来为大家介绍两种说法吧!
传说一:腊八节是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起源于元未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中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朱元璋竟然从监牢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享受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传说二:腊月初八,我国人民有吃腊八粥习俗。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腊八”是佛教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怎么样,听了我介绍是不是现在就想喝一碗热乎乎腊八粥呢?
咸腊八粥的作文篇6
腊八节就要到,这让我不禁想起家乡的腊八节。那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节日,每年农历的十二月俗称腊月,十二月初八(腊月初八)即是腊八节,习惯上称作腊八;腊八节在我国有着很悠久的传统和历史,在这一天喝腊八粥、做腊八粥是全国各地老百姓最传统、也是最讲究的习俗。加之近期全国各地天气普遍十分寒冷,南方冻雨,北方冷空气,在这种情况下,喝粥暖胃正是借节气养生的好时机。
民间有“腊七腊八,冻掉下巴”的说法,虽然有点夸张,但足见人们对于寒冷腊八时节的感受。中医认为,寒为阴邪,是冬季的主气,易伤人体阳气,这一阶段养生的关键是“养肾防寒”。中医学还认为,早餐口味不开,而进清淡软柔之汤粥,可滋润胃气,生津滑喉,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这个时节最宜滋补,这就是俗话说的“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而喝粥更能促进营养吸收,达到养胃养生的目的。
家乡有很多关于腊八节的习俗,让我现在都还念念不忘。在我的老家有一句俗语:“腊八腊八,冻掉下巴”。因为进腊月门,天气也就真正的到“数九寒天”,所以,腊八这一天,家家都要做粘米饭,“沾沾下巴”。
腊八节,在我国历史上也算得上是悠久绵长,各地的习俗不同,过法也就不同,饮食的差异也很大。但是,它的受重视程度可不比其他的传统节日差。因为过腊八,就离过年不远,年味也就越来越浓。
小的时候,过腊八这一天,总能让我们吃上一碗又粘又香的黄米干饭。每人再给那么一小勺白糖,吃得那个香啊!就觉得老过这样的腊八多好。可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腊八吃粘米饭,其实是很奢侈的事情,粮店里定量供应的粮食中没有黄米。有的人家农村有亲戚种的或者有什么其它门道搞到的,否则,所谓的腊八饭,就只能用带粘性的其它米来充当。不管怎样,人们对腊八的盼望值还是很高的,因为能吃上一顿饱饭啊。
我开始怀念家乡的腊八节,真希望可以回老家过腊八节,再吃上一碗香香的粘米饭,那该有多惬意啊!
咸腊八粥的作文篇7
在我们老家,腊月初八是培坟的日子,这一天,人们扛着铁锹到自家的祖坟上,清理一下杂草枯叶,添上几锹黄土,整理一番后,烧些纸钱,点几柱香烛,燃放鞭炮,以示拜祭逝去的.故人。
在这个平凡而特殊的日子里,我站在雾霾深沉的都市,凝望遥远的故土,只觉天地苍茫,万物寂静。家乡的墓地里,袅袅上升的轻烟,牵动我情思缕缕;隆隆的鞭炮声在我的心头炸响。天光黯然,泪眼迷蒙,仿佛看见,墓地那两堆隆起的黄土包上,夏草枯萎,冬草丛生,严霜白雪覆盖了岁月的尘埃,没能遮住风雨划过的痕迹。孤寂的墓碑迎着冬日的苍凉,驻守于阴阳两界,陪伴着长暝地下的亡灵孤魂。
日出月落,冬去春来,多少次风雨的洗浴,多少次光阴的轮回。当清明的烟雨染绿荒郊的小草,当一座座坟上飘着五彩的清明吊,你们是否望眼欲穿,在那络绎不绝扫墓的人群中,寻找你们期盼的身影;当腊八的晨雾萦绕四野,隆隆的鞭炮声在墓地炸响时,你们是不正默默翘首,盼望着你们的子孙也能为你们添上一捧新土,点燃一柱香烛。一次次的等待,一次次的失望。是那春花秋月无情,还是那残杨腊柳无心。不孝的儿子身处异地,永远也没有忘记那半壶老酒泻下的声声叹息。
何许,那冬风中摇曳的一坟乱草,那暴雨刻印的道道沟壑,不正是父亲您粗犷豪放,简衣俗装,一生平凡,与世无争良好性格的体现吗?那低矮的坟堆,那简陋的墓碑,不恰是母亲您一生勤劳俭朴,节衣缩食,克己为人,无私奉献优秀品德的缩影吗?叹世间多少喜怒哀乐,多少悲欢离合,多少遗憾,多少无赖。孩儿只能用这些冠冕堂皇,自欺欺人的诡辩来敷衍你们九泉下思念的痛楚,给自己心灵一个荒唐的慰藉。
腊八,一个平凡的日子,一个悲切的日子,一捧黄土,一片赤心,撒下生与死的牵挂;那纷纷扬扬的纸钱灰,飘向天际,能否告慰天堂的灵魂。不知人死后是否真的灵魂还在,不知长暝九泉的爹娘是否真的地下有知,孩儿不知哪年的腊八才能为你们的坟上添上一锹黄土。如今,孩儿已年近花甲,满头白发,人生的终点举目可及。只是枉度光阴,平庸一身,生没能报恩,死没能尽孝。等孩儿百年之后,魂归故里,黄泉路上去追寻你们的踪迹。在二老面前作一个无稽的忏悔,表达那份虚伪的歉意,永远与你们携手相伴,无论在天堂还是下地狱。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